河南不同立地条件下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群落生物量结构特征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unity biomass of Quercus variabilis natural secondary forest under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in Henan Province
安利波,毕会涛,杨红震,付梦瑶,闫景利
摘要(Abstract):
对河南省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群落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林分生物量表现为:黄棕壤>棕壤>褐土;不同土层厚度林分生物量表现为:随着土层厚度的加深,林地生物量迅速增加;不同坡向林分生物量表现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不同坡位林分生物量表现为:下坡>中坡>上坡。在抚育措施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林分以生长在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土层厚度较深、坡向为阳坡、坡位处于下坡时栓皮栎天然次生林林分生物量最高。
关键词(KeyWords): 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立地条件;生物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512765210);;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XDA0505020305)
作者(Author): 安利波,毕会涛,杨红震,付梦瑶,闫景利
DOI: 10.16445/j.cnki.1000-2340.2016.05.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薛立,杨鹏.森林生物量研究综述[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24(3):283-288.
- [2]程积民,程杰,高阳,等.渭北黄土区不同立地条件下刺槐人工林群落生物量结构特征[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4,36(2):15-21.
- [3]罗云建,张小全,王效科,等.森林生物量的估算方法及其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9,45(8):129-134.
- [4]毕会涛,杨红震,凡琳洁,等.河南伏牛山区典型森林植被乔木层生物量研究[J].河南科学,2014,32(10):2008-2013.
- [5]沈国华,汪企明,石有光,等.不同种源马尾松苗高度、生物量和地理纬度关系初步研究[J].江苏林业科技,1981,01:30-33.
- [6]冯宗炜,王效科,吴刚,等.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179-187.
- [7]董利虎,李凤日,宋玉文.东北林区4个天然针叶树种单木生物量模型误差结构及可加性模型[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3):704-714.
- [8]杨丽.北京市大兴区毛白杨生物量模型的研建[J].河北林果研究,2011,26(4):345-348.
- [9]李海奎,宁金魁.基于树木起源、立地分级和龄组的单木生物量模型[J].生态学报,2012,32(3):740-757.
- [10]符利勇,雷渊才,孙伟,等.不同林分起源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构建[J].生态学报,2014,34(6):1461-1470.
- [11]杨丽丽,文仕知,王珍珍,等.不同立地条件下桤木人工幼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比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8,28(1):122-126.
- [12]刘济明,高攀,李鹏,等.贵州雷公山甜槠栲群落生物量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4,43(11):117-121.
- [13]梅世秀.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三种栎类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1.
- [14]朱波,况福虹,高美荣,等.土层厚度对紫色土坡地生产力的影响[J].山地学报,2009,27(6):735-739.
- [15]范叶青,周国模,施拥军,等.坡向坡位对毛竹林生物量与碳储量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2,29(3):321-327.
- [16]孙巧玉,刘勇,李国雷,等.坡位对油松人工林地上生物量分配格局的影响[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32(9):102-10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