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v.50;No.195(03) 396-403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山区农村居民点演变的地貌分异与分类调控研究
Study on topographical differenti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evolution and classification regulation in mountainous areas

关小克,王秀丽,李昕,曹志宏

摘要(Abstract):

利用门头沟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在GIS软件的支持下划分地貌类型区间,从农村居民点的景观、数量、人口等方面探讨不同地貌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的分异特征,依据农村居民点的资源禀赋条件、演化趋势和所处的地貌类型,构建出不同地貌区农村居民点的分类调控模式。结果表明:在景观上,农村居民点在斑块数量(Number of Patches,NP)、聚集度指数(Aggregation Index,AI)、景观形状指数(Land Scape Index,LSI)、平均居民点面积(Mean Area of Residential Iand,AREA-MN),从浅山-中山-深山梯度带上均表现为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数量上,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增减变化与地貌关系密切,随着地貌从浅山向深山的过渡,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增减变化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且农村居民点的扩展对优质农业用地具有强烈的侵蚀作用;在人口变化上,山区村庄间的农村人口的相对差异在日趋扩大,在空间上分布上呈现出向浅山地带集中化的趋势。依据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农村人口的耦合关系,将研究区村庄分为理性成长、理性衰退、非理性成长、非理性衰退及无变化等5个类型,其村庄面积依次为:672.51、8.22、80.05、631.09、26.43 hm2。最后,依据村庄的类型,并基于地貌分异特点,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方向。

关键词(KeyWords): 农村居民点;地貌分异;聚集度指数;景观形状指数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01189);;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4YJCZH004);; 郑州轻工业学院博士基金项目(2013BSJJ077)

作者(Author): 关小克,王秀丽,李昕,曹志宏

DOI: 10.16445/j.cnki.1000-2340.2016.03.01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