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23483

  •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2006年02期 110+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 追氮时期对不同筋型小麦品质性状的影响

    张学林;郭天财;朱云集;王晨阳;马冬云;王永华;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追氮时期对不同筋型冬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筋型品种不同,品质性状的变异程度不同,其中出粉率、子粒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和评价值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小.除子粒蛋白质含量和延伸性外,强筋型品种豫麦34号和弱筋型品种豫麦50号的其它品质性状间的差异相对稳定,且均达到显著水平;追肥时期对子粒蛋白质含量和弱化度的影响较大,对其它品质性状的影响较小.随着追氮时期后移,两种筋型冬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大部分粉质参数表现稳定;不同筋型品种的拉伸参数变化趋势也不同.

    2006年02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方法在小麦品种评价中的应用

    关立;张志民;祁国宾;郭鹏飞;王卫民;王新平;韩勇;

    结合2001—2002年度河南省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安阳试点实例,运用作物灰色育种原理与方法,介绍了灰色多维综合隶属度评估方法在小麦品种评价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认为这种方法可综合考虑多个性状,对品种的评价更客观、合理和科学.

    2006年02期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花后喷施外源物质对小麦激素含量及源库的调节效应

    史瑞青;谢惠玲;李鹏坤;张慧琴;

    研究不同粒型小麦品种花后叶面喷施GA3,6-BA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及N-P-K营养液(以下称外源物质),对小麦激素含量及源库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喷施GA3,6-BA,N-P-K营养液后,旗叶和子粒中内源GA3的含量增加,ABA的含量降低;大粒品系兰考8679花前物质转运率提高,花后物质积累量增加.温麦4号花前转运率降低,花后物质积累量增加;处理后大粒品系兰考8679子粒灌浆即表现出差异,中粒品种温麦4号处理后差异不明显,到灌浆盛期差异才表现出来;喷GA3和N-P-K营养液后兰考8679产量增幅最大,GA3和N-P-K之间差异不明显,喷6-BA次之,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温麦4号喷GA3产量最高,N-P-K营养液次之,喷6-BA和对照差异不显著.

    2006年02期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施氮肥量对盾叶薯蓣生理特性及皂甙元含量的影响

    高红梅;张秀月;赵会杰;祁春苗;叶永忠;

    研究了施氮肥量对盾叶薯蓣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2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肥量的增加,盾叶薯蓣的叶绿素含量,Fv/Fo,Fv/Fm,ΦPSⅡ提高,体内活性氧防御能力增强.进一步提高施氮肥量则导致上述指标下降.施氮肥量为120 kg.hm-2时可获得最高的根茎产量,但施氮肥量60 kg.hm-2时根茎的皂甙元含量和单位面积上皂甙元产量最高.

    2006年02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PAP基因cDNA克隆及烟草转基因研究

    王燕萍;曹俊剑;刘海礁;崔红;

    以美洲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L.)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克隆商陆抗病毒蛋白(PAP)的cDNA,并构建双元植物表达载体pBinARpap.用捕获该质粒的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与烟草叶片外植体共培养,并在附加30 mg.L-1Kan的MS+0.1 mg.L-1IAA+1.5 mg.L-1BA的培养基上诱导植株分化,再生芽在附加30 mg.L-1Kan的MS培养基上生根,实现再生植株.Kan阳性植株经PCR-Sourthern检测筛选,得到PCR阳性植株,证明异源PAP基因在烟草基因组中的整合;经过RT-PCR检测,证明PAP基因在RNA转录水平上有表达;攻毒试验表明,转基因烟草植株对供试病毒TMV具有明显抗性.

    2006年02期 130-132+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调制过程中温度对雪茄外包皮烟叶碳水化合物动态变化的影响

    时向东;顾会战;汪文杰;张晓娟;唐东海;

    研究了调制过程中不同温度条件下雪茄外包皮烟叶中的水分含量、总糖、淀粉及蔗糖转化酶、淀粉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调制过程中,各个温度处理模式下淀粉酶和转化酶活性都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在叶片变色期达到最大值.叶片含水率、总糖、淀粉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以叶片变色期下降速率最快.高温模式下转化酶、淀粉酶活性较强,调制后烟叶的总糖(2.13 mg.g-1)、淀粉含量(2.66 mg.g-1)较低,其外观质量优于中温、低温模式.方差分析表明,高温处理模式的淀粉酶活性、淀粉含量与中温、低温模式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中温与低温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转化酶活性、总糖含量低温与高温模式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低温与中温模式之间、高温模式与中温模式之间差异不显著.

    2006年02期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泡桐丛枝病株幼苗形态和叶片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范国强;冯志敏;翟晓巧;曹艳春;董占强;蒋建平;

    利用患丛枝病的豫杂一号泡桐组织培养苗,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其幼苗形态和蛋白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生长素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豫杂一号泡桐丛枝病发病的症状,但不同种类的生长素对其减轻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ABA减轻效果甚微.此外,经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的患丛枝病豫杂一号泡桐幼苗叶片蛋白质凝胶电泳中出现了在对照幼苗叶片中观察不到pI 6.3,31 kD的蛋白质(多肽).这意味着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对患丛枝病泡桐苗木的基因表达产生了影响.

    2006年02期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 培养基、添加物及碳源对蝴蝶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何松林;蒋要卫;任凝辉;和月霞;

    以白色花系蝴蝶兰(Phalaenopsis)的试管苗为材料,比较不同基本培养基(MS,NP,VW)、不同碳源(蔗糖、麦芽糖、山梨醇)、不同有机添加物(椰子汁、马铃薯、香蕉)和活性炭对蝴蝶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P和VW为基本培养基时,试管苗根部生长优于MS培养基,NP和VW相比较,NP最佳,而MS培养基对试管苗地上部生长优于NP和VW培养基;3种培养基添加物中,椰子汁对根部的生长优于香蕉和马铃薯,椰子汁有利于地上部鲜质量积累,而香蕉则有利于地上部干质量积累;3种碳源相比较,蔗糖有利于试管苗的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添加活性炭的培养基更有利于试管苗的生长.

    2006年02期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油松优树半同胞家系子代遗传变异与选择

    陈建中;李悦;李国锋;李军;杜清平;王晓茹;

    对中部种子区晋南豫北亚区的14~15年生油松的114个优树自由授粉家系单地点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和冠幅3个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家系内株间变异量是家系间变异量的6倍,树高家系遗传力0.6,胸径的家系遗传力最高0.64,冠幅的家系遗传力最小0.51,且3个性状的家系遗传力高于单株遗传力;对油松材积以25%的比例后向选择,油松种子园子代期望遗传增益为16%,高于前向选择,入选家系的育种值为0.99,显示出良好的育种前景.

    2006年02期 146-15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配比及有机添加物对泰山红石榴外植体生长分化的影响

    陈延惠;陈海燕;李东伟;李洪涛;胡青霞;和月霞;

    以泰山红石榴茎段为材料,比较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配比以及有机添加物(椰汁、香蕉汁、水解乳蛋白)对外植体增殖和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山红石榴的最适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2 mg.L-1+IBA 0.1mg.L-1,其增殖系数达到3.1;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1.2 mg.L-1,其生根率达到73%;椰汁对石榴外植体的存活率作用显著.

    2006年02期 152-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弱光处理对春季温室不同品种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

    王惠哲;庞金安;李淑菊;霍振荣;

    对黄瓜幼苗全生育期进行弱光处理,结果表明,弱光能抑制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植株干重降低、茎变细、产量降低.弱光下的黄瓜幼苗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膜保护酶活性降低,膜脂过氧化水平增高.叶绿素含量及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可能主要是由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黄瓜植株不同处理之间的Fv/Fm差异不显著,说明光合作用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尚未发生实质变化.弱光导致类胡萝卜素含量的下降,可诱发光抑制作用.不同的黄瓜品种对弱光胁迫的反应不同,Q21大于T94.

    2006年02期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太行山水柿果实成熟过程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

    莫海珍;李迎秋;张浩;

    对太行山水柿转色期后果实成熟过程中总糖、蛋白质、单宁等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确定最佳采收期.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可溶固形物和总糖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固形物和总糖含量分别为180 g.kg-1,150 g.kg-1左右达到峰值,然后趋于平稳;单宁和蛋白质含量呈逐渐减少趋势,其含量分别在12 g.kg-1,6 g.kg-1左右时相对平稳;原果胶含量逐渐降低,可溶性果胶含量逐渐上升;总酸含量较低,整个过程变化不大.因此采收期的确定应以含糖量为准,当表皮呈现品种特有的橙黄色,含糖量达150~170 g.kg-1时采收,此时水柿可维持较高的硬度,有助于运输中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2006年02期 161-163+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肌肽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的研究

    韩立强;杨国宇;王艳玲;郭爽;

    利用稳定自由基DPPH研究了肌肽对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肌肽对DPPH自由基都有显著的清除效果(P<0.01),肌肽的组成成分β-丙氨酸和L-组氨酸清除能力远低于肌肽;在pH 6.3,7.4,8.4情况下肌肽对DPPH的清除能力有所不同,pH 6.3时肌肽清除能力最高;肌肽溶液(100 mmol.L-1)在37,60,100℃加热处理15 min对肌肽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肌肽溶液在4℃冷藏1-3周,对其清除自由基的性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

    2006年02期 164-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硒缺乏致发雏鸡贫血机理的研究

    仝宗喜;王永才;杨凤兰;康世良;

    为探讨雏鸡硒缺乏时发生贫血的机理,选用1日龄健康海兰褐雏鸡120只,随机分成2组,每组60只,第1组为试验组,饲喂低硒饲料(硒含量为0.014 mg.kg-1);第2组为对照组,饲喂全价饲料(硒含量为0.375 mg.kg-1).自由采食与饮水.分别于雏鸡10,20,30,40 d时每组选10只鸡心脏采血1 mL,离心分离血清,应用放免法测定血清中的细胞因子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硒缺乏组雏鸡血清中T3,FT3,IL-1和EPO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有较大幅度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TNF,T4和FT4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有较大幅度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硒缺乏雏鸡发生了3种类型的贫血.

    2006年02期 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味精废水母液对嗜酸性酵母菌生长及有机质降解影响因素分析

    张玉辉;叶永忠;贾翠英;丛威;

    研究了味精废水母液的稀释倍数、pH值、摇床转速、(NH4)2SO4浓度及葡萄糖浓度处理对酵母菌生长和降解有机质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母液稀释5倍,pH值3.5,250 r.min-1培养20 h,最大生物量(干重)为8 g.L-1,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80.2%;高浓度(NH4)2SO4对酵母菌生长和降解有机质能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添加葡萄糖能促进酵母菌生长和提高有机质降解能力.

    2006年02期 173-176+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光合细菌高效产氢菌群在猪粪污水中产氢量的研究

    张军合;张全国;师玉忠;尤希凤;刘振波;

    选用混合光合细菌高效产氢菌群,以猪粪污水为原料,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光合产氢量.研究表明:产氢量随原料浓度的升高而增大,考虑到工业化应用,其原料浓度(以COD表示)一般为5 000 mg.L-1;温度对产氢有比较显著的影响,该菌群产氢最适温度为30℃;产氢活性随光照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光照度高于1 000 lx时比低于1 000 lx时的产氢活性显著提高,光照度为1 600 lx时产氢量达到最大;该菌群适宜产氢的pH值在6.5~7.5之间,当pH值为7.0时产氢量达到最大;稳定产氢时其氧化还原电位稳定在-250 mV.

    2006年02期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平菇对重金属富集机理的研究

    袁瑞奇;孟祥芬;康源春;屈凌波;

    研究表明,重金属对菌丝生长和抗杂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不同.随着重金属投入浓度的增加,平菇中重金属含量增加,且菌盖中的含量高于菌柄.菌盖中Zn含量随着Cu,Pb,Cd的加入而减少,表现为拮抗作用;但在其它重金属元素存在时,平菇吸收富集Cu,Pb,Cd皆表现为协同作用.与单元素污染相比,多元素污染条件下菌盖中Zn和Cu的分配量减少,而Pb和Cd的分配量增加;菌柄正好相反.重金属的迁移能力为Cd>Zn>Cu>Pb.

    2006年02期 181-185+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杂色云芝突变株酶活力变化及遗传特性研究

    王少华;张红梅;孙强;徐淑霞;贾新成;吴坤;

    和出发菌株相比较,突变菌株产酶时间缩短,酶活力显著提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突变株发酵液蛋白的种类增多,表达量提高,这表明突变株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RAPD分析进一步证明,突变株和出发菌株存在遗传差异.

    2006年02期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栽培与野生丹参根解剖结构比较研究

    段增强;高致明;孙金花;孙华;贺德先;

    研究了栽培与野生丹参根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在解剖横切面上,栽培与野生丹参根的周皮、韧皮部、木质部具有显著差异.栽培丹参根的周皮细胞层数少、色淡,韧皮部与木质部比值小,而野生丹参根的周皮细胞层数多、颜色重,韧皮部与木质部比值大.

    2006年02期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胚胎败育型荔枝胚胎发育异常的显微及亚显微观察

    张健;吕柳新;叶明志;

    对胚胎败育型荔枝“绿荷包”与胚胎发育正常型荔枝“乌叶”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进行了观察比较,显微结构及亚显微结构表明,“绿荷包”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胚胎在胚囊外发育及内珠被细胞败育的异常现象,而“乌叶”胚胎发育过程中各个部分结构均表现正常.

    2006年02期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不同烟草品种对烟实夜蛾和棉铃虫产卵引诱作用的研究

    罗梅浩;薛伟伟;刘晓光;赵国强;

    田间调查表明,烟实夜蛾和棉铃虫混合种群在黄花烟草上的落卵量显著高于红花烟草,其百株卵量是红花烟草上的6~20倍.室内分析了烟草叶片挥发物和叶片浸洗物对2种夜蛾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花烟草叶片粗提物对烟实夜蛾产卵有明显的引诱作用,烟实夜蛾在涂有黄花烟草叶片挥发物或叶片浸洗物纱布上的落卵量是红花烟草上的2~10倍;而棉铃虫则更喜欢趋向于红花烟草,在涂有红花烟草叶片挥发物或叶片浸洗物纱布上的落卵量是黄花烟草上的2~6倍.

    2006年02期 198-200+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生物质成型燃料热风采暖炉的设计与研究

    刘稳廷;赵迎芳;刘圣勇;杨富营;叶玉莹;李荫;谢海江;苏超杰;李文雅;

    根据生物质成型燃料燃烧特性,设计制造出适合燃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专用采暖热风炉,并对其进行了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较好工况下,其燃烧效率可达85.03%~92.06%,热效率可达44.82%~55.85%,为解决农村地区采暖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2006年02期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河南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比较与分析

    李秋香;袁晓兵;徐国强;黄毅敏;万涛;

    采用区位基尼系数的分析方法对河南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南近几年三次产业采取了一种非平衡发展战略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河南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三次产业正朝着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的方向发展.

    2006年02期 20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复合溶剂萃取氨基酸的研究

    连志东;魏永杰;刘阳生;

    以Lewis酸性萃取剂和Lewis碱性萃取剂组成的复合萃取剂(正辛烷为稀释剂)萃取L-苯丙氨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Lewis酸/Lewis碱配对以及pH值对萃取分配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己酸与TOA配对组成的复合溶剂(正辛烷为稀释剂)为离子对溶剂时.己酸、辛酸、月桂酸及P204分别与TOA配对组成的复合溶剂萃取L-苯丙氨酸,在低pH值条件下为阳离子交换反应,在高pH值条件下为阴离子交换反应.

    2006年02期 209-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1,1’-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王倩;侯学会;徐翠莲;王敏灿;

    对5种二茂铁衍生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优化了以乙酰氯作为酰化剂来合成1,1’-二茂铁二乙酮和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来合成1,1’-二茂铁二甲酸的方法,另外还改进了用MnO2氧化1,1’-二茂铁二甲醇合成1,1’-二茂铁二甲醛的方法,使反应时间缩短,后处理方便且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2006年02期 21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高效液相色谱在手性农药分析分离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孟磊;袁超;

    随着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环境中手性农药的污染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手性农药的拆分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高效液相色谱是一门适用于手性分离的研究技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在手性农药拆分中的应用研究,并对该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2006年02期 216-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侵染甘薯的马铃薯Y属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付振艳;袁虹霞;陈志申;孙淑君;张振臣;

    对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病毒Y、甘薯病毒G、甘薯潜隐病毒、甘薯轻型斑点病毒、甘薯脉花叶病毒6种侵染甘薯的马铃薯Y属(Potyvirus)病毒及其分子生物学进行了综述,并对甘薯病毒的鉴定及甘薯脱毒种苗的检测进行了展望.

    2006年02期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