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23472

  • 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

    <正>国家烟草栽培生理生化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1997年经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复,依托河南农业大学组建、以烟草栽培生理生化为研究方向的科研机构。基地以科教兴烟为宗旨,针对烟草生产中存在的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问题,开展深层次科学研究,注重高、新、实技术开发和理论创新,增大科技因素在烟叶生产中的贡献率和显示度。使研究水平尖端化、成果应用范围扩大化、研究内容工程化,为提高中国烟叶生产水平、把中国的烟草大国变成烟草强国而努力。

    2006年06期 570+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 氮胁迫对不同玉米自交系若干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刘宗华;王春丽;汤继华;田国伟;牛俊海;鲁晓民;

    在施氮(N)和不施N条件下,对50个玉米自交系的穗位叶叶绿素含量、株高、穗位高和产量等性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N胁迫条件下,自交系的叶绿素含量平均降低5.73%,子粒产量平均下降15.89%,而不同自交系的叶绿素含量以及子粒产量降低幅度差异明显,变幅分别在0~22%和0~50%;N胁迫条件下,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可作为衡量玉米自交系对N胁迫反应敏感与否的生理指标;A 40,Q 3和许178等自交系对N胁迫反应不敏感,是低N条件下N素高效利用自交系,而凤可1,沈99-718,Q 2和综3等自交系对N胁迫反应敏感;在低N胁迫条件下,不同自交系的株高和穗位高的变化增减不一,缺乏规律性.

    2006年06期 573-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糯小麦与普通小麦配粉粘度参数的比较研究

    王晨阳;扶定;郭天财;周国勤;贺德先;马冬云;

    研究了2个糯小麦和2个普通小麦品种面粉及其配粉的粘度参数变化.结果表明,糯麦粉与普通小麦粉粘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面粉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反弹值均以普通小麦粉较大,差异达1%显著水平;峰值粘度以普通麦粉较大,但与糯麦1号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稀懈值则以糯麦粉较大,差异达1%显著水平.随着添加糯麦粉比例的增加,配粉处理的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和反弹值呈显著下降趋势,峰值粘度表现为先降低而后升高,稀懈值则呈明显上升趋势,糊化温度升高但变幅较小.配粉糊化特性的变化趋势与添加的糯小麦品种类型关系密切,糯麦1号配粉与糯麦2号配粉的变化特征明显不同;以豫农949与糯麦1号配粉效果最优,有利于改善面条品质,新麦18号与糯麦1号次之,糯麦粉添加比例以10%~20%为宜.

    2006年06期 578-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雪茄外包皮烟根系伤流液中激素变化与烟株干物质积累的关系

    时向东;刘艳芳;文志强;王卫武;

    对雪茄外包皮烟(Florida)在大田生长过程中伤流液内4种激素(GA,IAA,ZR和ABA)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烟株干物质积累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移栽后38~104 d,ZR含量和ABA含量变化均呈单峰曲线,ZR峰值出现在旺长后期,ABA峰值出现在团棵期;伤流液中GA含量呈现不对称的“W”型,IAA含量呈现“M”曲线;ZR含量与根系伤流强度(r=0.832 8)、根干重(r=0.849 9)、茎干重(r=0.856 3)、叶干重(r=0.859 5)呈极显著的相关关系;ABA含量与根系伤流强度显著的负相关(r=-0.681 6).雪茄外包皮烟根系伤流液中的激素是烟株根、冠之间的一种通讯信号.根系通过调节自身产生、转化、运输植物激素的能力,控制着伤流液中激素的流量,使“信号”增强或减弱,继而影响地上部的生长发育.

    2006年06期 584-587+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变化研究

    韦凤杰;王芳;刘国顺;李亚娟;郭桥燕;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计法,对不同部位烤烟叶片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烤烟发育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生育时期的推进而逐渐下降,但不同部位叶片的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有明显差异.中部叶片的β胡萝卜素、新黄质、紫黄质、叶黄质、叶黄素含量变化比较平稳.与下、中部叶片相比,上部叶片发育后期其组分含量均较高,其中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为16.1 mg.g-1.

    2006年06期 58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白肋烟叶片、主脉及不同叶位间烟碱转化率的差异

    史宏志;刘昉;LOWELL P BUSH;

    在大田和温室栽培条件下,以白肋烟TN 90不同程度转化株为材料研究了烟叶主脉和不同叶位叶片烟碱转化率的差异及在烟叶晾制过程中的变化,结果表明,转化株烟叶在晾制后主脉的烟碱转化率远高于叶片,叶片的烟碱转化主要发生在烟叶晾制前2周的变黄阶段,叶脉的烟碱转化高峰发生在晾制的第2~3周.未充分发育的烟叶在晾制后的烟碱转化率低于同株充分发育的烟叶,打顶前的烟株中部以上烟叶随叶位的升高烟碱转化率降低,正常成熟的烟株在调制后各部位烟叶的烟碱转化率没有显著差异.非转化株主脉和叶片的烟碱转化率没有差异,且在烟叶调制过程中保持恒定.

    2006年06期 592-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浏阳植烟土壤肥力状况的综合评价

    王林;卢秀萍;肖汉乾;黎妍妍;许自成;

    利用模糊数学原理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浏阳植烟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浏阳烟区土壤肥力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属于I级和IV级土壤肥力的面积均较小,分别占该烟区总面积的0.65%,1.67%;属于II级和III级土壤肥力的面积均较大,分别占总面积的48.23%和49.45%.占浏阳烟区总面积70.88%的5种主要植烟土壤类型相比较,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高低依次表现为:红黄泥田>青泥田>黄泥田>沙泥田>黄沙泥田.

    2006年06期 597-6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牡丹基因组AFLP银染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周兴文;杨秋生;李永华;

    采用改进的SDS方法,从牡丹成熟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所得DNA样品的A260/A280值在1.7~1.8之间,琼脂糖凝胶电泳主带清晰、DNA纯度高、较少降解、不含酶反应抑制剂,可被MseⅠ和Pst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完全酶切.通过酶切连接、预扩增、选择性扩增、银染等试验过程,成功建立了牡丹品种AFLP银染反应体系,得到了清晰的指纹图谱.对扩增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了23个牡丹品种的聚类分析图.

    2006年06期 602-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短期CO_2加富对苗期红掌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李永华;武荣花;杨秋生;叶庆生;

    以开顶式塑料薄膜温室为设施,研究了红掌叶片净光合速率、株高和光合酶活性等指标对短期CO2加富的响应.结果表明,处理30 d时,处理组T1(CO2浓度,(700±100)μmol.mol-1)的株高,单叶面积,干重/鲜重分别比对照组(CO2浓度,(360±30)μmol.mol-1)增加了4.28%,5.70%,15.84%,而处理组T2(CO2浓度,(1 000±100)μmol.mol-1)的株高,单叶面积,干重/鲜重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16%,5.18%,9.95%;在各自生长环境下处理组T1,T2的净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增加24.47%,32.49%,且在大气CO2浓度下测定的净光合速率处理组也均高于对照,处理组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下降,促进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叶绿素含量并没有明显变化,Ru-bisco活性增加,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则明显下降.

    2006年06期 607-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番茄中乙烯利残留量测定的新方法

    尹桂豪;党玉丽;刘茵;宛新生;

    番茄自身也可以产生乙烯利,以常规顶空色谱法测定的乙烯含量值较高.采用重氮甲烷衍生法气相色谱仪可以准确测定番茄中乙烯残留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平均回收率为77.6%~89.8%,变异系数为2.8%~7.5%,乙烯利的最小检出浓度为0.01 mg.kg-1.该方法较常规测定方法精确度明显提高,且灵敏度提高10倍.

    2006年06期 61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马尾松毛虫对马尾松挥发性化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研究

    任琴;胡永建;李镇宇;金幼菊;李海林;

    采用萜烯类单体和复配混合物对马尾松毛虫触角电位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触角电位反应活性与单体及等量复配化合物的含量呈正相关,随着含量的升高,其触角电位反应的相对值升高.原液、1/10原液1、/100原液中均对水芹烯的EAG反应值最大,其次是β-蒎烯和月桂烯,但花烃在1/1 000原液中达到最大反应值,而β-蒎烯在1/1 000原液中的反应较小.依据受害后马尾松挥发物各物质相对含量的比例进行复配的结果表明,马尾松毛虫成虫对1,3,4 3种混合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的相对值较高,LSD多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且均显著高于对第2种混合物的反应值.

    2006年06期 614-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优质小麦品种(系)对几种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邢小萍;袁虹霞;孙炳剑;李洪连;

    采用自然病(?)法对河南推广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系)的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叶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在供试的27个品种中,表现抗3种病害的有11个,占40.74%;抗2种病害的有11个,占40.74%;抗1种病害的有3个,占11.11%;对4种病害都表现感病的2个,占7.41%,抗白粉病和叶锈病品种较多,抗纹枯病和叶枯病品种相对较少,

    2006年06期 618-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小麦纹枯病生防菌株S024的诱变育种研究

    王玲;刘小钟;袁虹霞;邢小萍;李洪连;

    采用5种诱变方法(紫外线、微波、LiCl,LiCl+紫外线、LiCl+紫外线+微波)对出发菌株S 024进行了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几种诱变方法对S 024的诱变效果差异较大,紫外线(UV)照射和LiCl处理均未能筛选到正突变菌株;微波(MV)处理(50,100 s)可选育出高效菌株,LiCl和UV复合诱变处理的效果最好,共筛选到3个高效菌株(LiU-024-1,LiU-024-4,LiU-024-9),其中LiU-024-4菌株抑菌率比出发菌株S 024提高了34.44%;连续3代转代培养,其产生抗生素的能力基本稳定.用MV对3株高效菌株再进行诱变处理,其抑菌活性基本没有提高.

    2006年06期 622-6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烟实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生化特性的比较研究

    高玉红;郭线茹;罗梅浩;王冬燕;

    测定了烟实夜蛾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甘油、血淋巴蛋白、糖原、脂肪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预蛹阶段,滞育蛹和非滞育蛹的甘油含量差异不显著,3日龄和5日龄的滞育蛹甘油含量显著高于非滞育蛹;滞育蛹血淋巴蛋白含量略高于非滞育蛹,但两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滞育预蛹的糖原显著高于非滞育预蛹,但发育至3日龄时急剧下降,发育至5日龄时糖原含量仍保持在3日龄的水平,非滞育个体的糖原含量从预蛹发育到3日龄蛹时基本保持在一个水平,而发育至5日龄时,糖原含量急剧下降;滞育蛹脂肪含量高于非滞育蛹,二者在预蛹期的差异达显著水平.

    2006年06期 627-629+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对寄主小菜蛾脂肪体细胞变态的影响

    白素芬;陈学新;程家安;符文俊;何俊华;

    结果表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幼虫被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Kurdjumov))寄生后,不能正常化蛹,寄主的脂肪体细胞变态受到明显的抑制.在多分DNA病毒(Polydnavirus,PDV)、畸形细胞等寄生因子存在状态下,经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表明,不同寄生状态的小菜蛾脂肪体蛋白组分存在明显差异,与正常发育的寄主脂肪体完全不同.说明菜蛾盘绒茧蜂PDV、畸形细胞以不同的调控方式影响寄主脂肪体的蛋白合成和积累,以满足寄主体内幼蜂发育时营养的需求.

    2006年06期 630-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6K]
  • 基于能值理论的奈曼旗种植业系统变化分析

    郑纯辉;刘倩;李昕;

    应用能值理论对内蒙古奈曼旗种植业系统进行了分析.在分析能值投入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并对比了1980年与2000年的一系列能值指标变化.通过能值分析得出,奈曼旗种植业系统对环境资源的依赖性逐渐减弱,用以维持种植业系统运行所需的能值输入越来越少,各类资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种植业正在从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型发展.

    2006年06期 635-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洛阳市绿地景观格局的模糊综合评判研究

    何瑞珍;茹光欣;张敬东;闫东锋;郭保生;任兆慧;

    选用人均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斑块平均面积、分维数指数、分离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等7个评价指标,对洛阳绿地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并根据不同因素重要性选用相应的权重,建立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结果排序为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洛龙区>江廛河区.

    2006年06期 640-642+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狗肾脏交感节后纤维来源的研究

    李奎;肖传斌;张书松;张龙现;刘英;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追踪技术(HRP技术)将CB_HRP注入狗的一侧肾脏,对8只狗肾脏交感节后纤维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感节后神经元标记细胞分布于注射侧T6~L3节段交感干神经节,高峰节段为T12~L2节段,8例共见标记细胞7 077个,占交感干神经节内标记细胞总数90.86%.在注射侧腹腔神经节、肠系膜前神经节和主动脉肾神经节也见有大量交感节后神经元标记细胞.标记细胞以梭形、卵圆形和多极的中小型细胞为主,交感干神经节内标记细胞靠边缘分布,而其它部位则均匀、散在分布.说明狗肾脏交感节后纤维来源广泛.

    2006年06期 643-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浑浊型苜蓿汁饮料的研制

    祝美云;庞凌云;张建威;邵建峰;王成章;王艳萍;陈佩;

    以苜蓿为原料经打浆,调配,均质,杀菌等处理,研制浑浊型苜蓿汁饮料,并对苜蓿汁的色泽,浑浊型苜蓿汁饮料的浆含量,糖酸比,稳定剂进行了选择.结果表明,醋酸锌质量浓度200 mg.L-1,pH 6.40~7.00时产品的色泽稳定且呈现苜蓿天然的色泽;果浆含量200 mg.g-1,加糖100 mg.g-1,糖酸质量比45∶1,CMC 1 mg.g-1+黄原胶1 mg.g-1用量时苜蓿汁风味最佳,组织形态浑浊均匀,稳定性好.

    2006年06期 646-648+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玉米秸秆成型燃料结渣特性试验与分析

    刘圣勇;王淮东;康艳;李文雅;苏超杰;袁超;朱长河;

    根据燃料结渣特性测定方法和燃料灰渣分析方法及有关判别法则,对玉米秸秆成型燃料燃烧的结渣特性进行了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秸秆成型燃料具有中等结渣与沾污倾向,为玉米秸秆成型燃料燃烧设备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6年06期 649-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生物质合成甲醇的影响因素研究

    朱灵峰;杜磊;张杰;李海华;张百良;

    采用热化学方法将秸秆类生物质裂解为生物质燃气,对该燃气进行调配试验,制备出生物质甲醇合成气.在JA五槽直流流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保持催化剂种类、粒度、装填及活化方式、合成气组成不变的情况下,对影响生物质合成甲醇反应的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合成气进口流量进行正交试验及进一步优化试验研究,确定了各因素对甲醇时空收率的影响顺序为:合成气进口流量>反应压力>反应温度,优选出使甲醇时空收率最大的最佳组合为:合成反应的温度230℃,压力5 MPa,进口合成气流量(标准状况)0.98 mol.h-1,最大的甲醇时空收率为0.24 kg.kg-1.h-1.

    2006年06期 653-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太阳墙集热器干燥红枣的试验研究

    高林朝;康艳;郝庆英;贺立三;高艳军;贾兵;袁超;

    根据红枣的物料特性和干燥工艺要求,设计研制了一套太阳能与辅助热源互补的太阳能干燥红枣的试验装置,采用太阳墙集热器加热空气,实现了对红枣的连续干燥作业.结果表明,干燥效果良好.新型太阳墙孔状吸热板的应用为空气集热器的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006年06期 657-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SMⅢ型生化反应器内能耗分布分析

    徐桂转;冯淑文;刘圣勇;杨世关;岳建芝;

    应用牛顿性和非牛顿性的试验体系对SMⅢ型内循环气升式生化反应器内的能耗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试验体系的密度为1 000~1 700 kg.m-3,粘度为0.000 1~0.27 Pa.s,试验气量为2~6 m3.h-1.并根据测定的气含率和循环液速,对反应器内各部分的能耗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分析,并根据能耗分布对反应器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2006年06期 661-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国内工业总产值预测

    梁广华;李冠峰;张慧;王振锋;

    针对经济系统内广泛存在非线性以及传统方法对经济系统预测精度的不足,建立了基于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的国内工业总产值预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对训练数据拟合还是对测试数据预测方面本模型都具有较高的精度;最后应用所建模型,预测了今后若干年国内工业总产值.

    2006年06期 665-667+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时序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

    王丽娟;

    运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灰色系统理论,给出了时序数据挖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介绍了GM(1,1)模型和G-C-D模型算法,并运用G-C-D模型对河南的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资金和劳动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了有意义的结果.

    2006年06期 668-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王同朝;聂胜委;黄晓书;张巧萍;王志勇;

    综述了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的意义,以及对土壤系统、作物生长发育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指出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6年06期 672-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小麦抗白粉病分子基础研究进展

    牛吉山;王化岑;洪德峰;刘瑞;

    白粉病是小麦重要的叶部病害.应用差异显示、兼并引物PCR、快速扩增cDNA末端和cDNA文库筛选等技术,克隆、研究了一些与抗白粉病相关的基因.Pm3b已经被成功克隆.作者对小麦抗白粉病分子基础研究进行了探讨.

    2006年06期 678-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

    史莹华;王成章;孙宇;许梓荣;

    介绍了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种类、毒性、危害及其敏感动物,并从预防与去毒2个方面,阐述了控制霉菌毒素危害的措施及其检测方法.

    2006年06期 683-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总目次

    <正>~~

    2006年06期 687-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