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77050

作物科学

  • 密集烘烤定色和干筋期风机转速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影响

    詹军;贺帆;宋朝鹏;李伟;刘冲;宫长荣;

    为了进一步改善上部烟叶质量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通过变频器控制密集烤房循环风机转速,研究了密集烘烤定色和干筋期不同风机转速对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及协调性、致香物质含量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定色期和干筋期的风机转速对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适当降低风机转速能够明显提高上部烟叶的烘烤质量,其中以T3处理(干球温度42~47℃时风机转速为1 440 r.min-1,47~60℃时960 r.min-1,60~68℃时720 r.min-1)对烤后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评吸质量的改善效果较为突出,显著提高了大部分香气物质的含量,其烤后烟叶香韵好,香气量充足,香气质纯净,刺激性较小,浓度和劲头适中,杂气少,口感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部叶的可用性.

    2011年06期 v.45;No.168 617-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成熟度和调制时间耦合对烤烟内在品质的影响

    张瑞娜;宋文峰;刘国顺;罗定棋;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了成熟度和调制时间耦合条件下烤烟的内在品质,分析了成熟度和调制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延长变黄期的调制时间12 h或延长定色期的调制时间12 h可以提高下部烤烟内在品质;延长变黄期和定色期的调制时间各12 h有利于中部过熟烟叶内在品质的形成;延长变黄期和定色期的调制时间各12 h有利于提高上部欠熟烟叶的内在品质.成熟度及调制时间对不同部位烟叶内在品质的影响不同,针对不同成熟度不同部位的烟叶实施不同的调制时间,可以进一步改善烤烟的内在品质.

    2011年06期 v.45;No.168 624-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矮秆玉米自交系“82-3”穗部性状的遗传及利用评价

    季洪强;丁冬;付志远;李浩川;谭晓军;刘宗华;

    以矮秆资源82-3自交系为父本与高秆自交系W1杂交,通过对双亲、F1和F2等不同群体穗部性状调查,分析82-3穗部性状在不同世代的遗传.结果表明,矮秆自交系82-3除穗轴较粗外,穗部其他各性状表现稳定,且优于亲本W1,F1超亲优势明显,尤其穗重和穗粒重,超亲优势率分别达46.98%和59.51%,F2表现正态分布且超亲分离严重,为选择和改良奠定了基础;穗部各性状遗传力不同,轴粗的遗传力相对最高,达84.11%,其次为穗粗,达67.39%,而穗长的遗传力相对最低,仅为31.39%.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单株产量相关显著,而穗位高与单株产量关系不大.因此,在资源改良或杂交种选育中,可以利用82-3的矮秆、大穗等优势,通过降低穗位以间接提高选系材料或杂交种抗倒伏风险的能力.

    2011年06期 v.45;No.168 630-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H2O2和ABA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叶片抗氧化防护基因表达的影响

    王瑛;杨海荣;张莉;胡秀丽;

    为确定H2O2和脱落酸(ABA)对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苗期玉米(Zea mays L.)叶片抗氧化防护系统的影响,利用玉米ABA缺失突变体vp5及其野生型Vp5为试验材料,在不同胁迫下使用H2O2清除剂KI,ABA抑制剂钨酸钠(T)预处理后,测定了体内4个抗氧化防护基因SOD4,GR1,CAT1和cAPX的表达.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干旱、高温和干旱高温复合胁迫均显著增加了SOD4,GR1,CAT1和cAPX等4个基因的表达,但除CAT1外,干旱高温复合诱导的增加量最高,其次是高温的;(2)KI和T预处理均明显抑制了干旱、高温和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4种抗氧化防护基因的表达;(3)与无ABA处理的vp5植株相比,100μmol ABA预处理均明显提高了干旱、高温和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4种抗氧化防护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还表明,在干旱高温复合胁迫条件下,H2O2和ABA参与了抗氧化防护基因表达的调控,表明了H2O2和ABA是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叶片抗氧化防护系统的重要调控因子.

    2011年06期 v.45;No.168 634-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 华北低山丘陵区农林间作系统中小麦根系时空分布及边行效应研究

    孙守家;桑玉强;孟平;张劲松;贾长荣;任迎丰;

    通过调查小麦-石榴间作系统及单作作物系统中冬小麦根长密度,分析了冬小麦在间作模式下根系的空间变化规律及边行效应.结果表明,在间作系统中,在空间上冬小麦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壤层,80 cm以下根长密度较小,在垂直方向上随深度的增加符合幂函数衰减规律,呈"T"型分布.在时间上冬小麦吸水根长密度从返青期开始增加,在灌浆期达到峰值,乳熟期略有下降,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在各个生育时期,不同位置间作小麦吸水根长密度的大小为N80>S80>N160>S160>Center,在水平方向上呈"两边多、中间少"分布趋势.与单作系统相比,Center处的间作小麦根长密度略有下降,但N80,S80,N160和S160间作小麦根长密度明显增加,边行效应明显.灌浆期中单作小麦根长密度等值线明显高于S80,S160,N160和N80的间作小麦,表明在相同的根系等值线条件下,间作小麦根系下扎深度要深于单作小麦,且越靠近石榴下扎深度越深,边行根系生长优势有利于间作冬小麦对有限水资源的竞争.

    2011年06期 v.45;No.168 640-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 不同氮水平对棉苗抗低温的影响

    李伶俐;杨铁钢;李文;黄耿华;张东林;杜远仿;

    在22~28℃条件下,分别用0.00,1.00,2.00,3.00和4.00 g.L-1尿素水溶液浇灌培养棉苗至3叶1心,然后在人工气候箱内进行(15±1)℃/(5±1)℃(昼/夜)低温处理3 d,研究了棉苗生长恢复及生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无氮处理棉苗抗低温能力差,受低温胁迫伤害严重,表现可溶性糖含量低,SOD和CAT活性下降,MDA大量积累;在常温恢复期,MDA含量下降缓慢,棉苗恢复生长差;而施氮各处理棉苗抗低温能力明显提高,表现可溶性糖含量大幅增加,SOD和CAT活性明显提高,MDA含量增加幅度低且下降快,棉苗恢复生长快,其中以3.00 g.L-1浇灌培养的棉苗可溶性糖含量最高,SOD和CAT活性提高幅度最大,MDA积累增幅最小,恢复生长最快.

    2011年06期 v.45;No.168 647-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园艺科学

  • 芥蓝菜薹不同节间芥子油苷组分及含量分析

    腊贵晓;刘国顺;杨俞娟;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以芥蓝(Brassica alboglabra L.)3个品种‘中花’、‘澄海粗条’和‘全年油青’为材料,对菜薹不同节间(菜薹从膨大处到顶端依次平分为4节)芥子油苷组分和含量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除4-甲硫基丁基芥子油苷在全年油青菜薹的第1节中没有检测到、4-羟基-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在全年油青菜薹的第1节位和第2节位中没有检测到外,在3个芥蓝品种菜薹的其它节均检测到11种芥子油苷,包括7种脂肪族芥子油苷(3-甲基亚硫酰丙基芥子油苷、2-羟基-3-丁烯基芥子油苷、2-丙烯基芥子油苷、4-甲基亚硫酰丁基芥子油苷、5-甲基亚硫酰戊基芥子油苷、3-丁烯基芥子油苷和4-甲硫基丁基芥子油苷)和4种吲哚族芥子油苷(4-羟基-3-甲基吲哚芥子油苷、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4-甲氧基-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和1-甲氧基-3-吲哚甲基芥子油苷).在3个芥蓝品种中,总芥子油苷、总脂肪族芥子油苷和总吲哚族芥子油苷均以菜薹的第四节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它节,而不同的芥子油苷种类在菜薹各节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

    2011年06期 v.45;No.168 651-65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 用EST-SSR标记评价21份黄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刘俊青;李佩芳;胡建斌;李建吾;陶翠;

    采用15对EST-SSR引物对21份不同生态类型(华北型、华南型、欧洲温室型和野生种)的黄瓜种质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65个等位基因,平均4.33个,多态性信息量(PIC)值变幅0.177~0.748,平均值为0.470,表明12对引物具有高度或中度多态性.NTSYS软件聚类分析表明,21份黄瓜种质可分为2大类,外来种质与国内种质可明显区分开,国内种质还可以根据生态类型细分为3个亚类.主坐标分析的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

    2011年06期 v.45;No.168 657-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畜牧与兽医学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在DF-1细胞系上繁殖特性研究

    王永生;周欣;杨霞;陈陆;王川庆;王泽霖;

    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HQ株在DF-1细胞上的适应及增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Q株不适应在Vero细胞上生长,而在DF-1细胞上能够很好的适应.经培养条件优化,最终选用pH值为7.0,血清含量体积分数为2%的DMEM/F12培养基做维持液,在细胞传代后第2天接种IBDV HQ株,接毒量为1%(约0.7MOI)后36 h收毒,毒价可达8.5 mL-1以上,是在CEF细胞上培养时毒价的10倍.HQ株在DF-1细胞上培养24~36 h上清液与全悬液毒价基本相同,维持在同一高峰.糖耗的高峰要先于病毒毒价高峰的出现,糖耗在高峰之后快速下降,当降低到接近0时病毒的毒价最高.

    2011年06期 v.45;No.168 662-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生命科学

  • 贴壁和悬浮状态293T细胞慢病毒包装效果的比较研究

    孙克宁;林峰;朱化彬;郝海生;杜卫华;赵学明;刘岩;秦彤;王栋;

    为提高慢病毒包装效率,比较了贴壁和悬浮293T细胞的磷酸钙法慢病毒的包装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悬浮细胞获得的病毒滴度较贴壁细胞高近3.5倍,同时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重复性,且悬浮细胞可直接用于病毒包装,节省了24 h的细胞培养时间.

    2011年06期 v.45;No.168 668-671+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5K]
  • 河南省生物入侵种调查及对策研究

    李长看;张云霞;贾元翔;张光宇;

    通过调查研究,确认河南外来入侵物种有23科60种,包括植物18科55种,动物5科5种.研究表明生物入侵危害日益加剧,防范工作迫在眉睫.建议加强对引进种的管理、研究与长期监测;加强国内外合作,共建入侵物种数据信息系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防范意识.

    2011年06期 v.45;No.168 672-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枯草芽孢杆菌BS501a代谢物生防效果与理化特性研究

    李瑞芳;田泱源;张慧茹;邱涵景;王炳;裴昭君;

    为将枯草芽孢杆菌BS501a开发成生防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抑制试验,研究其发酵上清液对1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率,发现BS501a发酵上清液对稻瘟病菌等10种病原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菌丝生长抑制率在85%以上.在温室条件下研究其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发现BS501a发酵上清液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为63.8%.以体重20 g左右的KM小鼠为试验对象,对BS501a发酵上清冻干粉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LD50>500mg.kg-1,说明BS501a发酵上清无毒,符合绿色生物农药要求.研究BS501a发酵上清理化稳定性和遗传稳定性,发现发酵液低于45℃活性稳定;pH值在7~9环境下可溶,且有较强的拮抗活性;光照度(4 500±500)lx照射10 d活性稳定;蛋白酶K作用后,拮抗活性不变;转接10代后拮抗活性稳定.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S501a拮抗代谢物广谱、高效、安全、性能稳定,BS501a菌株有进一步研发价值.

    2011年06期 v.45;No.168 678-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3株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的分离和鉴定

    赵仲麟;马鑫;袁超;李燕;李淑英;

    从新疆极端干燥环境土壤样品中,以葡甘露聚糖(魔芋精粉)为唯一碳源,利用水解圈筛选法筛选到3株具有β-甘露聚糖酶活性的菌株.分别提取3株细菌基因组并经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3株菌分别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 sp.)、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2011年06期 v.45;No.168 684-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纤维素酶液体混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徐桂转;范帅尧;杨君芳;刘杰博;张百良;常春;

    以绿色木霉和黑曲霉为出发菌种,采用Placket-Burman试验设计结合响应面优化的方法,对生物质水解复合纤维素酶混菌培养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确定了培养基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优化,确定了优化培养基组成为:微晶纤维素20 g.L-1,玉米芯20 g.L-1,蛋白胨1 g.L-1,(NH4)2SO44 g.L-1,K2HPO44 g.L-1,CaCl2.2H2O 0.5 g.L-1,Tween-80 5 g.L-1.结果表明,此条件下的滤纸酶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分别为2.15,6.52 U.mL-1,高于单菌发酵(1.18 U.mL-1)及未优化混菌发酵(4.99 U.mL-1)的最高酶活性.

    2011年06期 v.45;No.168 688-691+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农业工程

  • 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后桥的有限元分析

    邹彩虹;周雪花;赵鹏飞;徐波;

    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的后桥进行了静力分析,获得了后桥的应力分布结果,2个套管底面靠近内侧处应力最大,最大应力为130.5 MPa.通过结构优化,将后桥设计为空心,其强度仍然满足要求.

    2011年06期 v.45;No.168 692-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

  • 利用马尔科夫过程预测郑州市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变

    钟国敏;张学雷;段金龙;

    以郑州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6和2009年2个时段的ETM影像,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郑州市土地利用各类型面积及地类转化情况,确定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面积转移概率矩阵,据此应用马尔科夫过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动态演变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未来几年郑州市土地利用将呈现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逐年减少,未利用土地保持相对平稳,而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将大幅度增加的趋势.到2018年耕地面积比例将减少到59.10%,林地8.32%,草地5.70%,水域2.11%;然而城乡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将增加到24.69%.

    2011年06期 v.45;No.168 696-700+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连作对植烟土壤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土传病害的关系

    何川;刘国顺;李祖良;乔保明;董宁禹;蒋士君;

    对分别采自河南、重庆连作1~5 a的烟田土壤的淀粉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和有机碳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连作年限为1~5 a条件下,其土壤酶活性和有机碳含量在不同年限间具有显著变化.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土壤酶活性和有机碳含量总体趋势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其中连作2~3 a时,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淀粉酶、蔗糖酶和纤维素分解酶活性值均高于连作1 a时,甚至出现最大峰值,但在连作3 a以上时,以上4个指标的活性值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连作1 a.结果还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烟草青枯病和黑胫病加重,病情指数与土壤有机碳量、土壤淀粉酶、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呈负相关.

    2011年06期 v.45;No.168 701-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郑州市西北象限边缘区绿地景观异质性梯度分析

    支继辉;田国行;赵亚敏;秦佩;曾玲玲;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以郑州市边缘区西北象限样带为例,分析了该区域5个不同梯度绿地景观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斑块密度等指数.结果显示,随着人类干扰度的降低,绿地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破碎度减小,异质性先增加后降低,生态稳定性逐步增强.对不同梯度区域景观要素构成及异质性指数的分析表明,提高绿地景观多样性及维护生态稳定性,关键是通过人类适度干扰,改变现有绿地景观类型的比例,增加不断缩小的景观类型的面积;严格控制城市边缘空间扩展过程中对耕地的侵蚀,重点保护边缘绿地景观.

    2011年06期 v.45;No.168 706-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 响应面法优化山楂叶中黄酮提取工艺

    周海旭;高晗;曲良苗;李忠海;

    为确定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4个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利用Design-Expert 7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0 min,料液比42∶1,此条件下黄酮提取量为7.44mg.g-1.

    2011年06期 v.45;No.168 712-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经济与管理科学

  • 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卫荣;朱秀英;贠鸿琬;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城市为样本,考察2001—2009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通过对Malmquist指数的分解进行分析,研究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推动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2011年06期 v.45;No.168 716-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基于投入产出理论的河南农业纵向比较分析

    史本广;王盘洲;田军辉;

    依据河南省1997,2002,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数据,将部门整合,并归为5个部门.应用投入产出方法,对河南省农业进行关联分析和动态比较,总结农业与其他产业结构变化规律,提供农业发展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06期 v.45;No.168 72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自然灾害对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分析

    王亚伟;韩珂;苏克勤;梁保松;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深入研究了2000—2009年河南省自然灾害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并利用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河南省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与自然灾害之间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特别是与水灾之间具有很强的负相关性.

    2011年06期 v.45;No.168 726-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