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辛夷;
<正> 建国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国民经济必须以农业为基础。目前,一个伟大的工业支援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群众运动正在我省各地蓬勃开展。我们是高等农业学校,支援农业技术改造,加速农业现代化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因为高等农业教育本身就是农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农业发展服务的。同时,学校教育也只有为农业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才能发展农业教育事业,提高教学质量。一年多来,在这方面,我们初步取得了
1960年02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1K] <正> 一前言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育大革命,我班同学遵照院党委的指示,于二月二十三日下到农场,实行师、生、工人三结合,以科研为主紧密结合生产与教学,进行大面积千斤丰产综合技术的研究,写作毕业论文。根据党委提出“丰产试验化,试验丰产化”的精神、有计划的培育了44.4亩小麦千斤丰产田,今年小麦从种到收一直受着严重的干旱和其它自然灾害的威胁。但由于我们坚持了政治挂帅,树
1960年02期 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3K] -
<正> 前言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为了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又红又专的人材,我们农学专业60级第5班的全体同学和指导教师,遵照院党委的指示,以科研为主,丰产为纲,搞好科研、教学和生产劳动三结合,真刀真枪的做好毕业论文工作,并完成生产和科研任务,于一九六○年二月廿三日去到了全国著名的小麦丰产红旗——偃师县岳滩生产大队。我们在院党委和当地党委的领导下,以及小麦专家——刘应祥同志(我院聘请教授)的指导
1960年02期 20-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98K] <正> 前言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光辉照耀下,随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小麦倒伏问题,在以深翻为基础,密植为中心,肥水为前提,综合运用农业“八字宪法”,大搞高额丰产运动中,成了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全面突破千斤关的最大障碍。倒伏后对产量的严重影响,是众所周知的,轻的减产20—30%,重的减产50%以上,而且使品质变劣。所以群众说“麦倒一把草,谷倒一把糠”。同时它还给农业四化的全面实现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例伏后,不惟田间施肥、灌水不能畅顺进行,而且现代化的收割机械也无能为力。我们知道,引起倒伏的原因极其复杂。如栽培中施肥、灌水技术不当,密度和光照失调,品
1960年02期 4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7K] -
<正> 一、前言肥是作物丰产的物质基础,亦是获得高产的重要关踺。但生产上对于深耕密植水肥充足的条件下,肥料究竟如何施用才算恰当,目前还缺乏完整的科学依据。如亩产千斤小麦一生中吸收多少营养物质?应施入多少斤肥料?什么时期施?追施次数以及各时期追施 N、P、K 三要素的比例等,都是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院党委的饭导下,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我班下放到本院实习农场,以科研为主的实行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和工人、师、生三结合,进行了小麦大面积千斤丰产综合技术措施的研究,同时对于施肥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试图探索小麦的吸
1960年02期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6K] <正> 一前言深耕熟化土壤,提高作物产量,已为1958年大跃进以来各地事实所证明。59年我院农场及偃师新新、岳滩两下放点均进行了深耕试验,得出了初步结论,不论从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及小麦的产量来看,均以深耕2尺者为好,结合大田生产及目前耕作施肥水平,我们提出1.5尺比较合适,但由于试验中耕深均从1尺开始,没有浅耕作为对照,而亘各处理间距过大,因而更具体的适宜耕深即无法确定,为了继续探讨这一问题,我们在去年试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比
1960年02期 7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6K] -
<正> 一前言由于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的贯彻与胜利,1958年院农场小麦获得了大面积的丰收。为了获得更高额的丰产,研究丰产的理论和规律性,1959年秋季党委提出了小麦丰产技术措施,组织全院师生进行小麦丰产综合技术措施的分析研究。土壤微生物学过程的研究是其中的项目之一。这项研究的目的即试图从±壤微生物
1960年02期 8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5K] <正> 一、潢川县的地理环境和小麦锈病发生的基本情况潢川位于我省东南部淮河上游南岸,大别山北麓,小潢河、白露河横贯县城南北。多为丘陵地,塘、湖很多,气候温和,春雨多,年雨量800—1000公厘,为稻麦两熟地区。这样的条件适于锈病发生流行,越冬越春问题都不大。所以该县历年来锈病发生严重,且为三锈并发地区。总结历年来发病情况仍以条锈为主。(1956年秆锈大流行;1957年条锈为主,三种锈病先后相继流
1960年02期 94-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9K] -
<正> 前言小麦锈病是我省小麦增产的大敌,分布极广,为害甚重。尤其豫西灵宝、洛阳、豫南潢川、淮滨一带是每年锈病发生严重的地区。在我省三种锈病均有发生,由于气候、环境条件不同,各地发生的种类也有所不同,如豫西灵宝一带每年以条绣为主。豫南的潢川、光山、固始和淮滨等县,1956年秆锈大流行,早熟品种减产10%,中熟品种减产20%,晚熟品种波产40—50%,少数
1960年02期 103-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03K] <正> 一前言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之一。它不仅具有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以供给地上部分光合作用需要的能力,同时,也能利用地上部分器官所同化的产物加以改造,以形成植物的生长刺激素,而使根保持着分生组织的活动性。根系生长发育的好坏,可直接影响植株地上部分光合作用的强弱,并可影响倒植株地上的发育。因此,对根系与地上部分器官发育作相关性的研究,就具有重大
1960年02期 11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