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77050

育种理论与实践

  • 关于玉米育种的几个问题

    吴绍骥;陈伟程;

    <正>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4.4%,仅次于水稻,小麦,居第三位。玉米是一种高产作物,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玉米又是"饲科之王",并可作多种轻工业产品的原科。发展玉米生产,对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推广杂交种是提高玉米产量最经济而有效的途径。文化大革命以来,玉米杂交种的面积不断扩大,对提高我国玉米产量起到了显著的作用。1965年,杂交种的面积还不到10%,至

    1978年03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 提莫菲维核质体系杂交小麦杂种优势问题的初步探析

    范濂;王福亭;

    <正> 利用提莫菲维核质互作体系配制杂交小麦是目前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中进展较快的一个部分。但是由于在杂种育性恢复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杂交小麦仍未能在生产上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自1973年起作了一系列杂交试验对杂交小麦的产量和杂种优势进行比较分析,目的是探索目前提型杂交小麦优势不够大的原因并提出讨论的意见。

    1978年03期 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试验总结

  • “郑引一号”小麦生长发育规律及看苗管理形态生理指标的初步研究

    胡廷积;崔金梅;吴建国;姚鹏凌;王文翰;

    <正> 正确掌握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从它的内部发育变化和外部形态的相互关系中,找出正确诊断发育阶段、诊断苗情的科学指标,采用切实有力的管理措施,处理好小麦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的辩证关系,发挥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这是实现小麦高稳低的中心课题之一。从1974年开始,我们对当前我省高产栽培的小麦当家品种——"郑引一另"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看苗管理进行了观察研究,取得了初步的结果。

    1978年03期 2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 碳酸氢铵施用技术的初步研究

    吴建国;

    <正> 合理施肥,是小麦"高稳低"的一个重要问题。三年来,据我省各地不同产量水平麦田的统计,化肥占总费用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因此,合理施用化肥,是提高小麦产量,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措施。碳酸氢铵(简称碳铵)是我省各地生产的主要氮肥品种。碳铵含有铵和碳酸;都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不残留对土壤和作物生长的有害物质。但是碳铵性质很不稳定,在接触空气的

    1978年03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影响小麦粒重因素的研究

    崔金梅;梁金城;朱旭彤;

    <正> 在小麦生产中,由于气候条件和栽培措施的差异,粒重的波动很大。如郑引一号小麦,千粒重的变化常在30~38克之间,甚至更大些。这是造成产量不稳和影响高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单产在700斤以上的高产区,往往由于千粒重的影响,而不能高产再高产,已成为生产中一个突出而又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和稳定粒重对获得小麦高产有重大意义。为此,从1973年到78年的六年中,我们重点观察了郑引一号品种,在700斤以上的产量

    1978年03期 4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 我国玉米冬季海南育种的进展情况及其经验分析

    汪茂华;

    <正>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玉米育种工作大搞群众运动,充分利用南方冬季气候温暖的天然大温室条件,进行玉米异地培育以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使玉米自交系、杂交种选育推广过程由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缩短到4—5年。大大加快了我国玉米杂交种的选育推广速度。目前我国玉米杂交种推广面积已达1.5亿亩以上,比文化大革命前增加4.5倍,单位面积产量提高63%,对粮食上纲要起到一定作用。目前生产上已经大面积推广的和

    1978年03期 5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 一九七七年河南省玉米高产、稳产、低成本研究与推广协作总结

    苏祯禄;

    <正> 根据省委发展粮食生产,秋粮要重点抓好玉米这个高产作物的指示精神,要求三两年内玉米种植面积扩大到三千万亩,单产提高到五百斤的奋斗目标。1975年,在省科委、农林局,农科院的具体组织下,成立了由河南农学院、新乡地区农科所主持的省玉米高、稳、低研究与推广协作组织。几年来,由于各级党委的重视,协作组以阶级斗争为纲,三大革命运动一齐抓,实行抓典型,树标兵,以点带面,在全省几十个县、社范围内,对玉

    1978年03期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试验研究

  • 低频电流(220伏、50周)处理作物种子对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韩锦峰;陈更所;苗叔陶;

    <正> 随着科学和生产的发展、声、光、电等物理因素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不断开辟作物高产再高产的新途径。低频交流电处理作物种子和秧苗能显著提高产量,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和贫下中农相结合研究出的一项重要科技成果。它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深受生产上的欢迎。在我省已有几百万亩作物应用,在全国已有二十五个省市都在试验、示范和推广,如北京各县已推广五十万亩左右。根据我们1960年以来对十六种粮食作物、经济作

    1978年03期 79-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 作物高光效育种研究简报

    张秀梅;林学梧;

    <正> 作物产量来源于光合作用,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是增加作物产量的有效途径。自然界植物的光合效率有很大差异,一般认为 C_4植物比 C_3植物的光合效率高,光呼吸强度低,Co_2补偿点低,有利于积累干物质。同时,C_3植物的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不同个体之间在这方面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差异。从上述基本事实出发,近几年我们利用 C_3、C_4植物同室效应筛选法,

    1978年03期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柽麻短期利用问题的探讨

    徐本生;杨建堂;

    <正> 柽麻是一种优良的夏季速生绿肥。能否安排到大田种植,这是关系到柽麻能否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不影响当前复种面积的情况下,合理安排茬口,是扩大绿肥种植面积的关键.能否根据我省目前的轮作制度,柽麻作短期插种,即不影响复种指数,又可获得一定的

    1978年03期 90-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 发展引黄灌溉改良背河洼瓦地碱土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研究

    刘大同;

    <正> 一、前言:自1963年我院与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所协作共同承担农字391项目以来,与中央水利科学院水科所、河南省水利厅灌溉研究所水利厅淤灌处、河南省河务局、河南省水文化地质大队、郑州市农科所、郑州郊委农业局等单位,共同协作进行引黄灌溉,改良背河洼地瓦碱土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研究工作,1964—1977年间黄河两岸发展引黄种稻94万亩,仅在黄河南岸

    1978年03期 99-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 棉花枯萎病的防治研究

    王守正;

    1、通过田间病圃鉴定初步明确了我国选育的抗枯萎病棉花品种的抗病性,丰产性和品质在鄢陵的表现。表现较好的有陕112、陕401、陕717、陕3563、予861等。2、在抗枯萎病棉花品种选育方面,初步看出7339(陕717选系)、7329(陕112选系)和7301(多父本杂交后代)的综合性状较陕401为好。3、利用无病土育苗移栽是重病棉田防治枯萎病保证全苗的一项重要措施,死苗率减少90%以上,而且前期的病株率和严重度也有减轻。4、室内试验初步肯定了氢氧化铵试剂的杀菌效果为100%,熏蒸带菌棉籽不影响棉籽发芽,但消毒效果只有93.3~100%;田间试验的效果只有64.6%。田间小区试验证实用0.8%的多菌灵和0.3%的7201的浸种消毒效果为100%。5、用农用氨水处理带菌土壤(5斤/米~2)消毒效果达68.4%,随着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消毒效果。田间防治以多菌灵浸种加沟施氮、磷、钾复合肥料防病效果最好;苗期防效86.6%;蕾期防效69.6%。药剂灌根和叶面喷洒防效较差。6、初步证实病株各个果枝的棉籽都可能带菌,但带菌率很低。病株混收棉籽带菌率1.7%,单收重病株棉籽带菌率4.4%。7、棉花枯萎病的发病高峰与棉株生育期有密切关系。现蕾期以前处于感病阶段病菌易于侵染。现蕾期以后抗病性逐渐增强,病菌不易侵染。8、初步测定我省安阳菌种致病力最强,其他地区菌种致病力较弱。证实病苗外部症状与内部导管变色基本一致,但也有不一致的。棉花枯萎病是我省棉花生产上为害十分严重的病害之一,也是全国和世界产棉地区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十多年来在全国和我省蔓延很快,我省的主要产棉县几乎都有枯萎病的发生。估计全省发病棉田约占全省棉田总面积的10%左右,平均每年损失皮棉约1000万斤左右。近两年随着抗病品种在病区的推广损失有所减少,但病区却在不断扩大。棉花枯萎病之所以为害严重,一方面是在棉花生长前期造成大量死苗,严重的死苗90% 以上,后期造成蕾铃和叶片大量脱落成为光杆。1972年9月在鄢陵县程岗大队调查,一级病株结铃减少4~9%,二级病株减少38~39%,三级病株减少42~66%,四级病株减少66~83%。就是尚未脱落的棉铃也多不能正常开裂而霉烂。不仅产量下降,而且品质也变劣。另一方面是枯萎病传播蔓延很快,而且一旦传入就很难彻底清除。鄢陵县程岗大队1970年发现病株,1972年就成片发病,1978年块块棉田都有病害发生。

    1978年03期 10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研究工作报告

  • 黄泛平原不同地形部位土壤水分状况的初步研究

    张景略;

    <正> 黄河下游两岸的泛滥平原区(黄、淮、海平原)耕地面积的二亿四千万亩,是我国主要的早作农业区。发展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对于落实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扭转南粮北调"有十分重要意义。干旱、内涝、盐碱(旱、涝、碱)是限制平原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旱涝交错,涝碱相随,旱、涝、碱灾害经常发生,使农业生产很不稳定。

    1978年03期 12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 均质土与层状土上升水特性的试验研究

    张景略;

    <正> 我们华北大平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绝大多数的土壤母质是河流泛滥的沉积物。在两米土层内,有的是质地相同的均质土,有的是不同质地沉积物的交错沉积而形成的层状土。土壤的水分、养分、热量及空气状况,受质地及质地层次的影响很大。群众往往以质地及层次排列作为土壤命名的依据。如群众把平原区的土壤分为砂土(即紧砂土、壤砂土的总

    1978年03期 134-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