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 多年来,我们对低干泡桐开展了平茬接干、抹芽接干和目伤接干等人工接干试验,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最近几年,又在禹县褚河公社的余王林场、小刘林场、阁街林场三个泡桐试验基地和扶沟县江村公社林场泡桐试验基地上,对栽植1——2年的泡桐幼树,进行了连续两年剪梢接干试验,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效果,使520亩,约13000多株泡桐幼树主干平均增高80%,接干新梢长度平均320厘米。现将泡桐剪梢接干效果归纳分析如下,供生产上参考(一)泡桐种类对剪梢接干效果的影响
1982年04期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 刘元本;张远立;李增录;赵体顺;史作宪;李占安;张延岭;王树选;
<正> 河南森林资源贫乏,木材供需紧张,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频繁,对四化建设影响极大。如何从实际出发,合理经营森林,逐步作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是林业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现就河南森林永续利用作一初步探讨。建国后,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我省大力开展了造林、育林和护林工作,使河南山区森林有所恢复,平原地区生态条件有所改善。但是,由于工作上“左”的错误影响,森林破坏
1982年04期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何家泌;梁国林;李菊梅;
1976-80五年来从全省各地采集小麦叶锈标样中繁殖得来119菌株,通过在温室中对不同品种的接种鉴定,按其对13个鉴别与辅助品种的侵染力,区别出叶中1号、1a、1b,叶中2号、2a、2b,叶中3号、3a、叶中8号、8a、8b、8c,叶中13号、13a、13b,叶中16号、16a、16b以及叶中4号、5号、6号、7号、9号、11号、12号、14号、15号、16号、17号共29个小种,其中以叶中1号、2号、3号、8号、13号、16号各小种群居优势,分布也相当广泛,其余多零星出现。对上述占优势的6小种群列出了小种的毒力公式,并讨论各个的出现频率。对405小麦品种的成株的致病力测定表明:叶中2号最强,叶中1号次之,叶中3号较弱。
1982年04期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 马继盛;
用自然变温法测定细毛蝽卵的发育起点温度(C)为12.1±0.4(℃),有效积温(K)为72.1±4.0(日度);1981——1982两年间用垂直(系统)调查和水平(同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烟田细毛蝽成虫的分布型,其结果是:在一类田基本上是负二项分布,二类田多为负二项分布和奈曼分布共存的型式;初步分析这样的分布型式乃是细毛蝽成虫聚集和取食的选择习性与烟株长势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有虫株率X与百株虫量Y之间有极显著的(r=0.9771)直线相关,建立了百株虫量平方根Y′(=y~(1/2))对着虫株率反正弦X′(=Sjn~(-1)X~(1/2))的回归方程式;即:Y′=-0.5326+0.2793X′。
1982年04期 2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朱明德;刘骏;
1980-1982年在田间观察了大豆病毒病的症状共有八种,对其中表现为重花叶类型的毒株,经鉴别寄主反应、传染途径、抗性测定、电镜观察和血清学反应鉴定,结果如下:该病毒寄主范围较窄,在测定的19种植物中,除侵染大豆外,在菜豆接种叶片上表现浅黄色斑驳,回接大豆后呈系统花叶。此病毒在感病品种上很容易摩擦接种,发病率在40-83.33%;病株种子传病率高达68.42%,褐斑种子传病率高于无褐斑种子。种胚、子叶和种皮均能传病,以子叶传病率最高。测定12种蚜虫均能传病,其中以桃蚜、刺槐蚜传病率最高,杨蚜次之,该病毒的致死温度为65-70℃,稀释限点1:1000-6000,体外保毒期4-5天。用浸出法和2%磷钨酸负染,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粒体呈线条状,大小为760×13nm。用琼脂双扩散法测定病株汁液的血清反应呈阳性,在抗血清孔六和抗原孔穴之间形成白色沉淀线,呈直线。根据以上性状,鉴定河南大豆重花叶类型病毒病的毒源为大豆花叶病毒(SMV),该病为大豆花叶病。
1982年04期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0K] - 王淑俭;郭天财;任迎谛;黄增怀;
1981年和1982年结合我院小麦杂交育种试验,对40个遗传型稳定的品种(系)、15个F_1和12个F_2单交组合的若干植株性状,诸如株高、穗下节长、颈长、旗叶和倒二叶的长、宽、叶面积、α夹角,Lf值、叶向值及其与产量性状,包括每穗粒数、千粒重、穗粒重的相关性和遗传特点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我省小麦生育特点和生态条件,对小麦杂种后代若干性状的选育进行了讨论。1、株高与千粒重表现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与每穗粒数的相关性因取材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表现有正相关,弱相关和负相关不等;与穗粒重的相关系数均为显著正相关;与每株穗数表现了弱的正相关;根据我省小麦“两长一短”的生育特点,结合本研究结果,我们认为,我省小麦高产育种应把提高穗粒数作为主攻方向,而增加每穗粒数的关键是提高每穗小穗数。2、穗下节长度和颈长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和株高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完全一致;穗下节长、颈长和株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在育种实践中,把株高作为穗下节长和颈长的间接选择指标是切实可行的。3、旗叶和倒二叶各性状(α夹角、Lf值、叶向值、叶长、宽、面积)的广义遗传力(h~2%)在组合间表现不同,旗叶各性状的遗传力大于倒二叶;F_1叶部各性状的表现与双亲平均值(mp)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这就为亲本选配和后代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4、旗叶和倒二叶各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因性状组合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旗叶各性状比倒二叶各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更为密切。在育种实践中,要注意选择旗叶叶面积适当大,且形态结构合理的品种,对倒二叶各性状的选择也不可忽视。5、从叶长、宽与穗粒数、千粒重的偏相关分析中得知,当叶面积一定时,旗叶长与穗粒数、旗叶宽与千粒重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旗叶长与千粒重、旗叶宽与穗粒数也呈显著正相关。这就说明选育大穗大粒型品种,必须有适当大的叶片,小叶窄叶对形成大穗大粒不利。
1982年04期 3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6K] - 王锦文;胡玉华;
<正> 光合作用是果树产量的根本来源。研究盛果期树冠内不同层次光分布与果实产量、质量、叶面积等诸因子的变化。可为整形修剪、分析果树群体性能提供依据,为提高光能利用率,协调器官机能和物质分配,实现苹果高产、稳产、优质奠定基础。材料和方法选用郑州园艺场,第三作业区中生长、发育较正常、产量基本稳定的20年生红香蕉、黄香蕉品种各一株。株行距为7×8米、加密后为7×4米。红香蕉树冠为半园形、树高4.5米,
1982年04期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 李国庆;刘君慧;
<正> 一、引种理论的发展从公元6世纪至今,国内外提出的植物引种理论约20余种(表1)。最早出现的引种理论是我国后魏时期贾思勰提出的“习以成性”原理;到了明朝徐光启提出“三致其种”的理论。从贾思勰到徐光启共经历1100多年,这一时期是引种理论发展的萌芽时期,以徐光启提出的理论影响最大。进入20世纪,在达尔文生物进化理沦的指导下,先后出现了十七、八种植物引种理论,对植物引种实践最有影响的有德国林学家玛依尔提出的“气候相似论”,苏联生物学家米丘
1982年04期 5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 张延令;
<正> 前言我省为北亚热带和温暖带过渡气候,适生树种很多,但由于多年来在一些地区存在着造林不见林,成林不成材,或者虽然栽培成活但生长缓慢等情况,这与没有掌握当地适生树种和气温指标有关。为了发挥各地区林业生产潜力和充分利用气候资源,试以温暖指数(即一年中平均5℃以上的月平均温度各减去5℃后的累计值),参考寒冷指数(即平均温度5℃以下的平均温度各减去5℃后的累计值),作为林种分布的限制因素,以正确判断适生乡土
1982年04期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张若兰 ;王宜宾 ;杨先敏 ;王国瑾 ;马清海;
<正> 马血液成份的测定,国内外报告甚多。但各地报告差别较大。为了探讨中原地区母马血液成份的变化规律,为畜牧生产服务,我们于1980年5-7月份,对许昌地区蒋李集公社和繁城公社48匹民用母马血液成份进行了测定,现将测定结果报告于后。料材与方法材料:选自河南农学院附属配种站来站配种和作妊娠险查的母马。体温、呼吸、脉博均在正常生理范围,临床外观表现无异常(其它临床未作检查)。不论年龄、品种、妊娠与否均
1982年04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刘振亚;
<正> 我国苹果属的果树主要可以分为苹果(maluspumila mill.奈、频婆、奄罗果)、沙果(malus asiaticanakai.林檎、花红、槟子),和海棠果(malus prunifolia willa.Borkh秋子)三大系统。苹果系统的果树又分为中国苹果品种群的中国苹果,和西洋苹果品种群的西洋苹果。苹果原产于中亚及西南亚:即阿富汗、伊朗、伊拉克、沿高加索山到我国新疆一带,这些地方迄今仍有野生的原始苹果树。西洋苹果最早可以追朔到公元前3000年前巴比仑的苏
1982年04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韩锦峰;
应加拿大安大略省农粮部的邀请。河南省人民政府于今年七月至八月派出了以我院付教授、付院长韩锦峰为组长的烟草生产考察组。考察的目的是了解加拿大优质烟草生产的经验,提出改进我省烟草品质的建议。现将其文章发表如下。
1982年04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徐雪林;石桂芳;
<正> 大豆是我省一种具有强大潜在优势的作物。迅速恢复发展大豆生产,对改善人民的食物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革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开展多种经营,推动农业生产,以及发展对外贸易,支援国家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大豆是多种经济用途的高效益作物大豆营养价值高,是人类的重要蛋白质来源,被誉为“植物肉”、“绿色牛奶”、“能源植物”的美称。大豆含蛋白质40%左右,相当于大米的5倍,玉米的4倍,小麦的2.5倍。经
1982年04期 8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田叔民;
<正> 一、来源:予脆香(代号724-4)是我们在1971年与黄泛区农场合作,采用金帅为父本,小国光作母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二、特征和特性:予脆香自然生长的树高4-5米,生长势强,树冠开张。叶大而厚。枝条萌芽力和成枝力与金帅相似。以长果枝结果为主,腋花芽结果能力较强。其座果率高及结果期早均似金帅。果实园锥形,重约160-200克(见照片一)。果面底色黄绿,具粉红色彩晕。果实硬度大,为13.9公斤/cm~2。果汁多,肉质致密、甜酸适度、爽口。PH值为4.0。含糖量15-16%,
1982年04期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