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建平,李发,张应芬,邹德振,汪艳丽
开展泡桐短轮伐定向培育以适合农村建筑用材的研究,经1984—1986三年时间的试验证明,在我省广大豫东地区,选择高水肥条件的四旁地,使用速生型泡桐良种,采取坐地苗、留床造林的方式,造林密度每亩40—50株,通过集约化的经营管理,连留床苗4年可达民用檩材,是完全可以实现的。造林后第三年将全部人工林一次皆伐,第二代采用萌芽更新的方式,连萌生幼苗3年又可培养一茬檩材,其工艺成熟标准超过第一代,第三代同样采取萌芽更新的方法,这样10年培养出三茬檩材,能收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1987年03期 285-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谷复钧,吴一平,马恒运
通过对河南省巩县七村一百个农户进行调查,探讨了劳动力分布现状和转移的趋势,并用马尔柯夫链对转移速度作了预测。
1987年03期 292-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任国兰,蒋维宇,郑铁民,陈功友,李秀生,王红春,黄文秀
1985—1987年观察了山茱萸炭疽病的症状表现,分离出了炭疽病菌。根据该病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寄主较广泛等持点,鉴定为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在温度为23—28℃、相对湿度100%及在1%蛋白胨,查彼氏培养液中萌发率最高;病原菌在以甘露糖为碳源的培养液上生长最好,在以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差;分生孢子在黑暗和散光条件下萌发正常,荧光灯和黑光灯照射后对孢子萌发有影响,紫外光对分生孢子有强烈杀伤作用。
1987年03期 300-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 姜仲雪,罗梅浩
通过饲养观察、生殖隔离试验,以及雄蛾的外部形态、中足胫节、雄外生殖器和雌蛾交配囊片等的鉴定表明:郑州和中牟棉花上有两种螟蛾,其中主要是豆螟Ostriniascapulalis(Walker),其次是亚洲玉米螟Ostrirtia furnacalis(Guenée)。
1987年03期 308-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 郑祥义,原国辉
1982—1986年,对河南各小麦产区的蚜茧蜂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现7种蚜茧蜂,其中以烟蚜茧蜂和燕麦蚜茧蜂发生量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在麦田,蚜茧蜂主要寄生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的2—3龄若虫,麦长管蚜的被寄生率最高,占总寄生量的79%。室内饲养和田间观察表明,蜂羽化后半小时即可交尾,盛期在早上6—8点半和下午5—7点,产卵盛期在早上8—10点和下午4—6点。一头雌蜂可连续寄生3—5头蚜虫,多者达18头。每头蚜虫只被蜂产卵一次,发育成僵蚜后只出一头蜂,凡是出多头蜂者均为重寄生蜂,蚜茧蜂有产雄孤雌生殖现象。
1987年03期 314-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 焦金玉,崔爱花
中华广肩步甲是一种重要害虫天敌。根据在河南省安阳地区的调查,一年发生1—2代,以成虫过冬。成虫捕食盛期在6月中旬,7月上旬大部分个体进入滞育,次年4月上中旬出蛰,6月中旬产卵,每雌可产卵2000余粒。成虫和幼虫对粘虫的控制作用显著。此虫喜在食料丰富,作物密植,土壤湿润疏松的条件下生活,凡作物套种,精耕细作的农田,虫口数量较大,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明显。经初步试验,利用人工饲料,可以饲养繁殖,产生正常后代,为今后大量繁殖利用提供了初步经验。
1987年03期 321-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 时振亚
本文记述了近年来在河南省郑州地区通过饲养采到的两种金小蜂——大宽缘金小蜂Pachneuron grande Thomson 和盔蚧宽缘金小蜂Pacheuron concolorF(?)rster 的形态特征、寄主、标本采集记录等。这两种金小蜂在我国分布是首次报道,前者寄生于一种食蚜蝇的蛹,后者寄生于刺槐树上的褐盔蜡蚧雌成虫(可能是重寄生)。
1987年03期 328-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卢钦尧,饶相如,曲进社
首次以小班林分平均每公顷蓄积量为基础材料,应用数量化理论,探讨落实小班林分蓄积量的方法。变野外小班调查为室内数学模型预测,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3倍以上,通过适应性检验,可用于生产。为研究森林经林分蓄积量小班调查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
1987年03期 331-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 杨建堂
麦茬旱种水稻的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随生育期进展而增加,分配重心也随之由叶移至叶鞘,再移至穗。氮、磷的吸收累积规律各属急骤吸收型和持续缓慢吸收型,钾则介于二者之间。生长期氮多集中于叶,磷多分布于叶鞘,成熟时均多贮存于穗;而钾先由叶转至叶鞘,最终多贮存于茎秆。据分析,亩产稻谷250~350公斤的中产水平下,每亩水稻一生可吸收N5.5~6.5公斤,P_2O_51.5~1.9公斤,K_2O4.4~5.8公斤。
1987年03期 338-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朱长山
本文对卢氏县药用植物的种质资源及其分布状况作了初步研究。整理出卢氏药用植物829种,它们隶属于170科、539属。其中藻类植物1种;菌类植物9科、12属、14种;苔藓植物3科、3属、3种;蕨类植物22科、34属、52种;裸子植物6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29科、481属、748种。根据它们药用部位的药理和功能区分为23类,并列出了各类的主要植物。此外,就开发利用及保护卢氏药用植物资源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1987年03期 344-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0k] - 杨宗渠,许肇梅,赵光,谷德祥,梁芳芝,孙统一
本文研究了γ射线照射大蒜鳞茎对出苗、存活、幼苗发育、抽苔和鳞茎膨大的影响。回归分析表明。各处理的苗高和时间的回归系数远小于对照,说明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γ射线还抑制了叶片、根系、蒜苔及鳞茎的生长发育,但叶片的光合强度并未降低;不同品种的辐射敏感性有较大差异,三个供试品种的半致死剂量(LD_(50))以苍山蒜最高,在700—900rad 之间,苏联蒜次之,在500—700rad 间,巴东蒜最低,约为500rad。
1987年03期 356-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李玉兰
本文结合设计实例说明小型桥式吊车的结构设计方法。该设计采用单梁桁架式结构,跨长8.5米,起重量5吨。制造后,已使用多年,效果良好。
1987年03期 36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 马长安,员则续,杨树声,任广志,张应离,沈志奎,冯令本,聂得富
本文对泛农花猪8头公猪及其44窝后代的若干繁殖性状表型参数和遗传参数,进行了初步估计,其结果如下:1.1982年的平均乳头数13.68个,总产仔数11.14头,产活仔数10.42头,初生个体重1.18公斤,初生窝重12.17公斤,断奶个体重18.15公斤,断奶窝重156.49公斤,断奶仔数8.57头。2.乳头数、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断奶个体重和断奶仔数的遗传力各为0.23、0.18、0.34、0.87、0.75、0.11、0.69。3.产活仔数与初生窝重呈强正相关;初生个体重与断奶个体重和初生窝重与断奶仔数呈中等正相关;初生个体重与初生窝重和断奶仔数,以及产活仔数与断奶仔数均呈弱正相关。
1987年03期 376-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谢定秦,甄清莲,李奎
对12只山羊用10%福尔马林固定后进行解剖观察,其结果见迷走背侧干和腹侧干分支除进入腹腔神经丛和肝神经丛外,尚有分支进入贲门、幽门、胰腺、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和小网膜。背侧干和腹侧干间存在着广泛的交通支。
1987年03期 382-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朱宝林
<正>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直接涉及人们的温饱和工业生产的原材料等问题。而作物栽培不论在农业生产发展方面还是在农业科学进步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有关方面估计,我国“六五”期间,农业增产原因除政策因素外,科学技术措施主要靠两条:一条是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另一条就是良种和作物栽培技术的正确采用。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席卷世界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本世纪末实现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翻
1987年03期 388-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 武耀廷
本文对12个杂种及其7个亲本在八个环境条件下的表现进行了稳定性分析。杂种(或亲本)之间的稳定性具有较大差异,杂种单株籽粒产量比亲本对环境反应敏感,倾向于或超过不稳定的亲本。F_1代杂合体并没有增加稳定性的表现。在面团品质性状上,存在着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采用回归系数和决定系数进行稳定性分析,较好地反映了基因型对环境反应的实际情况,它不失为一种测定作物新品种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1987年03期 394-4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 王占田
,张国安,姜绍真,汪淑琴,王新民
采用不同浓度的盐酸分解猪毛,使提取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为猪毛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09℃,水解8小时,盐酸浓度为25%的条件下,胱氨酸产量最高,可达6.7%,比通常的提取率高2%。经产品纯度检验,其物理常数与标准样品数据相符。
1987年03期 402-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张清海
,付国太
<正> 我校教授丁宝章等在完成和出版《河南植物志》第一册的基础上,通过对伏牛山、太行山、大别山和桐柏山及有关平原县的补充调查、整理、鉴定、分类,于1983年编写出《河南植物志》第二册初稿,1984年又进行补充和修改,目前编纂工作已经完成,即将由省科技出版社出版。本书共搜集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的罂粟科至葡萄科共35科,224属,1070种及变种,其中有22个新种及新变种,并附有插图857幅。在本书的1070种和变
1987年03期 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