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77050

  • 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定位研究

    陈绍江,陈伟程

    以玉米C 组群内两类不育胞质(ES、C)的三个不育系、两个恢复系,以及一套Wx 易位系为材料,对C 型胞质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能使ES、C 胞质三个不育系的育性恢复的主效因子Rf_4位于第七染色体长臂端。除此之外,几个影响育性恢复的辅助因子(ElB73的Rf_5,Cms 黄早四的Rf_6、Rf_7)也被定位。

    1989年03期 20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修剪对枣头发生与发展的效应

    王浚明,李疆

    通过大量的形态调查和叶分析,初步研究了修剪对枣树的枣头发生和发展的形态学与生理学效应.结果表明,枣树对修剪的反应虽不敏感,但是无论轻剪或重剪,冬剪或夏剪,以及无论对哪一年龄时期树的修剪,都能刺激枣头的发生和生长.在生理上表现为修剪提高了枣头叶片的N、K 含量和H_2O_2酶活性,降低C/N 比值,使叶比重和净光合率增大。幼树定干和结果后期树的更新修剪,效果尤为显著,能促使幼龄枣树发生分枝,增强结果后期树的营养生长。试验还进一步表明,采用修剪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控制枣头的发生部位、数量及生长势,从而达到调节枣树生长与结果的目的.

    1989年03期 209-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 盐碱地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覆膜效应的研究

    贾玉珍,朱禧月,蔡养廉,唐予迪,姚向高,陈西章,韩海江,刘秀琴,王启亮,宋忠卿

    在轻度和中度盐碱地上进行了棉花平种覆膜、起垄覆膜、开沟覆膜和开沟不覆膜(对照)种植试验.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棉花各处理比不覆膜种植具有明显的增温、保墒和抑盐效应,对棉花生育和产量均有良好作用。棉花不同种植方式覆膜之间也有一定差异,无论是轻度或中度盐碱地棉田,综合效应以起垄和平种覆膜较好,有效地促进了棉花生育和产量提高,开沟覆膜种植次之,但其抑盐效果差异不明显。

    1989年03期 218-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用苦味酸法测定烟叶中还原糖的探讨

    王瑞新,韩富根,杨素琴,刘学枝,焦贵珍

    用苦味酸法测定烟叶中还原糖的含量是一种既正确又快速的方法。样品的回收率为96%—104.7%,变异系数约2%。本文介绍了方法的测定步骤和注意点。因为用这方法测定的浸提剂是水,所以与经典的Ber-trand 法相比,其结果比真实含量要稍高一点。需将测得结果乘以0.87,即得真值。

    1989年03期 228-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鸡胚胎代谢及能贮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赖银生,王恂,李学钦

    测定了兼用型郑州红和蛋用型京白Ⅲ系入孵前和入孵后每隔5天的胚胎蛋的水分,蛋品绝干物质、蛋壳重和能量等变化。结果表明,1、胚胎蛋含水率变化都随胚龄的增加而增加;出雏时总增加分别为4.18%和3.7%.2、两品种蛋品绝干物质重变化,以60克蛋重比较,入孵前和21日胚龄出雏时的蛋品绝干物重分别减少1.6324克和1.5985克.3、蛋壳重量变化,出雏时总减轻率分别为37.08%和29.33%.兼用种高于蛋用种7.75%,说明兼用种雏鸡骨骼较粗壮。4、能贮量变化,两品种蛋入孵前总能贮量分别为90.65千卡和86.12千卡,而出雏时分别降到70.59千卡和62.90千卡.说明胚胎蛋在整个发育期内约消耗能贮量20~23千卡.

    1989年03期 23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 山茱萸炭疽病发病规律和防治效果的研究

    任国兰,李秀生,陈功友,王红春,黄文秀,邹平州

    1985~1988年在西峡县发现山茱萸的炭疽病菌主要以菌丝在僵果及果柄上越冬,1年生枝条上有潜伏侵染带菌现象.病菌可通过伤口侵入或直接侵入,潜育期3~4天.该菌从5月中旬到9月下旬均可侵染果实,侵染率与降雨量呈正相关;发病期与果实成熟度也有密切关系;发病程度与品种成熟期早晚及蛀果蛾的危害有关.室内药效测定表明,退菌特和拌种双抑菌效果最好.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以波尔多液效果最好,多菌灵、拌种双、退菌特等防效次之.

    1989年03期 239-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毛泡桐种子和果实发育的研究

    苏金乐

    对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Thunb)Hemsl.〕种子和果实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较系统的观察和研究,其特征为:1.胚珠为倒生型,具单珠被和薄珠心;2.胚的发育为十字花型,发育过程经历了指形胚、四细胞原胚、八细胞原胚、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成熟胚阶段;3.胚乳的发育属于细胞型,第一次分裂为横分裂,并形成多细胞的合点吸器和泡状的珠孔吸器;4.为有胚乳种子,珠被外层细胞向四周扩展成网状加厚的种翅;5.为蒴果,二室,内有多数(500~1200粒)种子,果实发育过程经历了速生期、充实期和成熟期阶段.

    1989年03期 24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不同晒晾条件下香料烟叶片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

    高致明,宫长荣,冯永恩,典宏伟

    首次对塑料大棚内及屋檐下晒晾的香料烟叶片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两种晒晾条件下,叶肉细胞的收缩变化均具有一定规律性,细胞壁先扭曲,然后原生质体解体,最后物质收缩凝聚成网状,网眼为新形成的腔隙;叶片厚度呈不等臂凹曲线形变化;栅栏组织的收缩率小于海绵组织,且随着叶位升高,前者的收缩率明显减小。塑料大棚内晒晾的烟叶与屋檐下晒晾的相比,前者叶肉细胞的原生质体解体较早、较快,晒晾结束凝聚物形成的网状结构网眼小而均匀,香、吃味较好,上等烟的比例大。

    1989年03期 250-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 dBASEⅢ关系型数据库在农机检测节能上的应用

    彭有道 ,王哲光 ,翁梅 ,余华

    一九八七年,借助于dBASEⅢ关系型数据库,研制了一个农机检测节能技术应用程序系统.运用这一系统,对河南省17个地市,136个县和1,542个乡镇的农用动力机械的现状和实施节能技术的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设计结构合理,运行速度快,数据处理规模大,并解决了过去因人工计算无法达到的精度和速度。该系统对弄清农用动力机械的现状,合理地实施某项节能技术及其效益分析,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同时也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指导工作的可靠依据,

    1989年03期 257-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双趾马脚部的解剖结构

    张玉龙,张书松

    本文首次报道了一匹胸肢和盆肢均为双趾的马第Ⅱ趾(指)的骨、关节、肌腱的结构,以及血管和神经的来源、走向和分支分布.同时对该马第Ⅱ趾(指)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

    1989年03期 265-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 山茱萸土宜的研究

    谢青芳,陈久长,高超

    研究了生长于三种土壤的山茱萸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多砾厚腐中壤硅铝质黄棕壤为山茱萸生长最佳土壤条件,多砾轻壤硅铝质黄棕壤次之,少砾重壤硅铝质黄棕壤最差。

    1989年03期 271-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永城县土壤养分变化动态与培肥措施

    李士贞,陈万勋

    对永城县1982年至1987年土壤养分变化动态进行了定点分析研究.共分析了三十个乡的257个土样。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1987年比1982年相应提高25%和41.4%;而速效磷和钾则相应降低36.1%和89.9%;微量元素有效锌、硼、钼含量均属中低级水平。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培肥措施.

    1989年03期 277-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 棉花高产优质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宋世宗,宋玉玲

    本文采用旋转回归设计所作的五因素试验测得的参数,建立了籽棉产量、皮棉产量、霜前籽棉产量等函数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筛选出兼顾高产、优质的综合农艺措施为:4月19日左右播种,亩植2600~3000株,追施纯氮10.8~11.5公斤,在盛花期亩喷缩节胺0.7~2.3克,去下部2~3个果枝的早蕾。信息反馈试验表明,在上述农艺措施取值区间平均亩产在91~105公斤,达到模型预报精度的要求。

    1989年03期 285-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 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对烟草生长和生理活动影响的初步研究

    张振臣,周汝鸿

    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了南方根结线虫对烟草生长、光合和氨基酸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感病烟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生长以及二者的生长平衡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并且这种变化随线虫压力的增大而增大.耐病限度(T)可以反映烟草各生长指标对线虫的敏感程度,叶面积与侧根长之比的变化则反映了地上部与地下部生理功能上的平衡情况。感病烟草比无病植株的净光合强度下降.烟草叶片中氨基酸总量降低,而根中氨基酸总量升高,

    1989年03期 291-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土壤持水性数学模式的研究

    白由路

    对黄泛平原不同质地土壤持水曲线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吸力(ψ)与含水量(θ)之间有乘幂关系:θ=aψ~(-b)相关系数为0.98,均高于其它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在理论上用土壤孔隙圆柱模型加以圆满解释.对不同质地土壤的研究表明模式中的参数a、b 与土壤质地、比表面积等性质有关,a 随土壤质地变细增大,而b 减小,不同质地土壤的比水容量模式为:C_θ=abψ~(?)(b+1)基本趋于一致,并与土壤物理性粘粒含量、比表面积无关,而与土壤中的中粉砂粒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土壤持水性与表面积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质地有相同的趋势。应用该种模式对东北几种主要土壤验证时发现,该种模式也适用东北地区,同时发现,有机质含量对非原状土测定的土壤持水性影响甚微,说明有机质对土壤持水性的影响只能通过改善土壤的结构状况来表现,不是其本身的亲水性对土壤的影响。对其它土壤的验证还表明,在低吸力范围内该种模式仍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同质性分析指出: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上,土壤质地对土壤持水性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

    1989年03期 297-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 玉米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基因效应的研究——Ⅰ.遗传模型评定方法的比较

    许自成

    利用6个玉米自交系杂交得到6个组合的P_1、P_2、F_1、F_2、B_1和B_2世代群体的资料进行了遗传模型评定方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B、C 尺度和联合尺度分别用于加性—显性模型适合性的检验,其结果对于绝大多数性状是一致的,极少数组合的个别性状则存在着差异;在判断上位性效应存在与否方面,联合尺度似乎并不比A、B、C 尺度更可靠。完全配合六参数模型,可能会因不显著效应的存在而影响遗传模型的评定。较适宜的方法是在建立六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应用逐步回归原理剔除不显著的遗传分量,从而对性状所属的遗传模型作出正确的评定.

    1989年03期 308-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 榆树新害虫——舟山筒天牛研究初报

    周亚君,赵从志

    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观察饲养、对舟山筒天牛的分类地位、分布、为害特性、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进行了较系统地初次记述并提出防治意见.为生产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1989年03期 317-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硫酰氟对梳角窃蠹幼虫的毒力测定

    马淑健,董延杰

    用新型熏蒸剂硫酰氟(SO_2F_2)对梳角窃蠹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建立了毒力回归方程y=5.5078+2.0853x,根据该方程求得致死中量LD_(50)=0.57g/m~3.毒力测定表明:用3g/m~3、5g/m~3和8g/m~3的剂量,死亡率分别为78%、95%和100%.经新复全距检验表明,以上三种剂量的死亡率与0.3g/m~3的死亡率差异显著,而它们三者之间的死亡率差异不显著.

    1989年03期 320-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25头新生犊牛健康监测初报

    王国瑾,轩玉峰,杨先敏,杨士钰,杨风兰

    <正> 奶牛业经济损失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新生犊牛的疾病和死亡。调查资料表明,一月龄乳用犊牛的死亡率平均在10%以上,一些管理水平较差的奶牛场甚至高达50%左右。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犊牛的腹泻和肺炎。为此,搞好新生犊牛的健康监测,提出适当地管理和预防措施,对于发展奶牛业,提高小牛的成活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许多研究资料表明,乳用犊牛的免疫球蛋白不能通过胎盘转移,只能通过初乳~肠的方式获得。小牛吃到初乳以后24小时达到最高水平。因此,测定新生犊牛吃初乳24小

    1989年03期 324-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