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07950

  • 泡桐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研究——Ⅳ.净生产力和有机质归还

    蒋建平;杨修;李荣幸;

    1987-1988年进行了泡桐人工林生态系统净生产力和有机质归还的研究。结果为,两年的净生产力分别达到18060. 6kg/ha 和16405. 1k/ha,光能利用率为1. 27%和1. 15%,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有机质的归还量达10127. 1kg/ha 和9 084. 3kg/ha,归还率为56. 07%和5. 37%。

    1989年04期 327-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 表油菜素内酯和赤霉素对烟草光合产物调配效应的研究

    韩锦峰;齐群钢;刘征;

    本文研讨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表油菜素内酯(epibrassinolide 简称 BR),和 GA_3对烟草~(14) C-光合产物调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用 BR0. 05ppm 和 GA_350ppm 处理的叶片可以较其它非处理的叶片获得较多的~(14) C-光合产物,叶片重量明显高于非处理的叶片,这表明 BR 和 GA_3对光合产物的运输具有调配作用。在试验中还观察到,用 BR0. 05ppm 和 GA_350ppm 浸根处理可使根系干重及~(14) C-还原糖和尼古丁含量增加,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强。BR 对烟草植株体内~(14) C-光合产物运输分配的调节作用大于 GA_3。

    1989年04期 338-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 我国农村生产耗柴现状及节能途径研究

    张百良;朱俊卿;黄德仁;赵廷林;

    研究了11个省、28个县、210个乡的153个烧柴砖窑、48个烧柴烤烟房、32个烧柴茶灶、18个烧柴石灰窑、22个烧柴制糖灶、15个烧柴酒厂、13个烧柴炭窑的技术性能,指出了生产耗柴对生态的破坏性,经济上的不合理性;从技术、政策、经济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1989年04期 345-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我国四元经济结构下的经济模式与经济结构转换初探

    姚兴涛;朱永达;

    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和系统分析的方法,实证地研究了我国城乡关系和国民经济结构的演变,探讨了国民经济结构转换的目标模式和机制.认为,我国经济在由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十分独特的四元经济结构,包括传统农业、乡镇企业、城市不发达部门和城市现代部门,四个单元之间的矛盾使得国民经济流程难以合理,经济结构转换受制于二元社会结构,流程合理的关键是城乡的适度通开,作者提出了一系列推进经济结构转换的政策建议。

    1989年04期 352-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 河南省中肥小麦新品种稳产性分析和品种评价

    张清海;吕德彬;崔党群;荆清文;

    采用联合方差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河南省5个中肥小麦品种8个试点的产量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豫麦十二号宜在亩产300公斤以上的环境条件下种植,而郑州853则宜在300公斤以下的产量水平环境条件下能够发挥较大的增产潜力。与其它参试品种相比,博农7023产量较低,故不宜再推广种植。本文还结合其它性状的考查,综合评阶了各品种的利用价值。

    1989年04期 36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黄河”大客车的使用可靠性及保修周期

    李照美;傅志文;史景钊;

    探讨了以关键零件的使用寿命来确定汽车保修周期的新方法,分析了黄河大客车的使用可靠性,提出了保修周期结构的初步意见。在确定汽车保修周期时,应考虑零件使用寿命的递减规律.

    1989年04期 367-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内吸剂处理棉种防治小地老虎毒效测定

    祝长清;曹宗亮;乔秀荣;白春社;

    进行了用内吸杀虫剂处理棉籽毒杀小地老虎的效力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50%甲胺磷、50%久效磷及75%三九一一乳剂浸种和30%呋喃丹颗粒剂拌种,都有较好的毒杀效果.毒杀力高低与棉苗生长期(出苗后天数)及虫龄有密切关系。经简单效应方差分析,各生长期和各龄虫的组合,其毒效差异都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但以出苗后5-15天的子叶期对1、 2、 3龄幼虫和16~26天的1~2片真叶对1、 2龄幼虫毒效最高;3~4片真叶期对2、 3、 4龄幼虫毒效差。对1龄幼虫残效期长达出苗后39天。

    1989年04期 372-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 辐射对皮革制品霉变的防治效果

    郭安熙;张春峨;白俊菇;许肇梅;张建伟;夏俊明;赵百叶;

    选择从霉变皮革上分离的具有代表性的五种霉菌进行辐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对γ射线的抗性顺序为产黄青霉>秸青霉>灰绿曲霉>常见青霉>黄曲霉。它们的斜面纯培养在1300krad 以上剂量可全部杀死,皮革制品辐射防霉的剂量与微生物种类、起始密度、培养基的化学成份、皮革的贮藏条件有关。因此,皮革辐射贮藏的剂量范围以1700~2000krad 为宜。辐射防霉妥善的包装方法是在一般皮革制品外包装的基础上,再增加聚乙烯或聚氯乙烯塑科薄膜内包装,并且热合压边密封。

    1989年04期 380-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河南植被的特性研究

    王遂义;王印政;王正用;王卿;贾留建;

    对河南省的植被类型、地带性植被的分布、组成植被的区系地理成分、古地理、古植物资料以及森林植被建群种和优势种分布的调查研究系统分析表明,河南植被的特点和性质为:植被类型多种多样,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伏牛山脊和淮河主流一线是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的分界线:组成植被区系地理成分复杂,以温带成分为主,显示了北亚热带与南暖温带过渡的特征;是第三纪残余植被;与华北植被相似,与华中、西南、华东紧密联系,其次是东北和西北,与华南联系最弱,显示多方植物交汇的特点.

    1989年04期 386-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 毛白杨无性系间的性状差异与选择

    李淑玲;李荣幸;侯建治;任国兰;李发;

    对毛白杨各无性系间的性状表现与遗传差异进行了初步研究,通过方片差分析,遗传参数的估算,找出了毛白杨各无性系间的遗传差异,为早期选择提供了理论根据。

    1989年04期 393-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 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病害

    李洪连;王守正;

    综述了国内外根际微生物与植物病售方面的研究成就,并从根际微生物的致病作用、根际微生物对植物病原物的影响、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和值物病售防治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证。最后,作者对此领域研究的现状和前景阐明了自已的观点。

    1989年04期 401-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 黄山松人工林抚育间伐综合效应研究

    赵体顺;张培从;

    十年两次间伐的连续观测表明,抚育间伐能促进黄山松林分的直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间伐林分总材积增加1%左右,经济价值提高33. 4%,乔木层生物量提高2~5%:不间伐林分9年株数枯损15. 15%,材积枯损4. 74%,凋落物以不间伐林分的最多,达10278kg/ha,其次为弱度和中度间伐林分.

    1989年04期 409-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 石楠试管繁殖的研究

    孔祥生;张益民;张妙霞;李文安;

    本文报道了石楠的试管繁殖技术,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石楠器管发生的效应。试验证明:石楠嫩芽分化的最佳细胞分裂素是 BA(6-苄基腺(?)呤);最佳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浓度组合是 BA1-2mg·L~(-1)+NAA(萘乙酸)0. 1-0. 5mg·L~(-1) .在这些激素水平的培养基上,平均每个嫩芽可分化6个侧芽,年增殖系数可达10~6;用50PPm 的 NAA 或 IBA(吲哚丁酸)处理嫩芽基部1-3小时,生根率可达85%以上。并已移栽成活,生长发育正常。

    1989年04期 42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棉花苗期棉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种群密度估计方法

    吴孔明;

    通过对23块棉田大样本调查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基于螨株率(Pi)、红叶率(Pj)估计棉叶螨种群密度的数学模型。并利用 Kuno(1969) ,Green(1970) ,Willson(1983) 模型建立了棉叶螨序贯抽样式.

    1989年04期 427-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信阳稻田主要杂草群落消长规律的研究

    周洪炳;于善同;安作军;

    对河南信阳稻田杂草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信阳稻田共有39个杂草群落,比较常见的有26个群落,其中沉水杂草4个群落;漂落杂草3个群落;浮叶杂草2个群落;挺水杂草8个群落;湿生杂草9个群落.并摸清了杂草群落的消长规律,为稻田杂草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1989年04期 434-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农业科技文摘的功能与写作

    阎志平;侯桂英;

    科技文摘是科技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应用文体。本文介绍了书写文摘的意义、文摘的种类、功能、特点及撰写的要求,格式和方法.

    1989年04期 440-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现状与对策

    胡聚顺;赵爱云;连东军;李宁红;河南农业大学农业生物技术调研课题组;

    <正> 生物技术(Biotechology),亦称生物工艺学或生物工程,它是人们按预先设计的蓝图,运用生命科学的最新成果和特殊技术(或手段),利用生物体系或其组分,创造生物新类型或生产某一所需产品的综合性技术。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它既存在层次、程度和目标上的差别,又相互联系,互相渗透,形成一个整体。由于生物技术各领域发展的历史不同,应用开发的程度也不一样。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在悠久的传统工艺基础上,其许多产品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工业体系。而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则是在七十年代初期,建立了分子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之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技术领域。这项新技术的发展史尽管十分短暂,还处在方兴未艾的开发阶段,就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这不仅是因为它是一种高度先进的技术能力,而且因为它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它能为人类提供多种形式的产品,获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年

    1989年04期 445-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 沿黄淤地小麦飞机播种技术研究初报

    袁剑平;郑广山;谢崇吾;孙振坤;陈书金;陈刚;

    <正> 郑州市邙山区黄河农牧场,地处黄河滩区,总面积2. 5万亩,耕地9,000亩,主产小麦,机械化作业,无灌溉条件。1988年8月8~20日,黄河洪峰连续7次流经该场,其中16日洪峰最大流量达每秒6900立方米,每立方米含泥沙290公斤以上,致使该场大部分滩地不同程度受淹,退水后淤泥厚度20~150厘米,呈泥浆或稀糊状。这些滩地不仅影响适时种麦,而且延至翌春机车也难进地,往年遇此灾情,只得放弃种麦。该场为了发展小麦生产,全体职工决心抗灾种麦,提出采用飞机播种。

    1989年04期 452-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南阳栽培大豆生态类型及利用研究——Ⅰ.南北方大豆品种的生态反应与品种区划

    孙怀亮;李子惠;秦富太;何军;

    征集了南、北方大豆品种25个,于1984~1985年在南阳进行夏播观察。结果表明,极早熟组需活动积温2327℃,早熟组2576℃,中熟组2743℃,晚熟组2881℃,迟熟组3187℃以上。除南方秋大豆外,本区活动积温均能满足各类品种生育需要。从生育期生态反应看,不同纬度品种在南阳生育日数差异明显,尤以出苗到开花日数变化最大;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南移,生育期缩短,低纬度地区的品种北移后,生育期后延,南方春大豆短日性弱,在南阳表现尚好。从产量表现看,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形成的品种,往往具有相似的地区适应性,向着品种原产地两极推移,产量呈递减趋势。根据试验结果可将全区划分为6个大豆类型区,并提出了与各类型区相适宜的利用意见。

    1989年04期 455-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玉米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基因效应的研究——Ⅱ.基因效应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

    许自成;

    本研究采用 Hayman 模式,对两个环境下由6个王米自交系组配得到的5个组合的P_1、 P_2、 F_1、 F_2、B_1和 B_2世代群体进行了世代平均数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基因效应,环境效应和基因效应×环境互作普遍存在于两个地点5个供试组合的株型性状之中。6个株型性状的遗传均以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为主,株高、穗位高和穗上叶数的上位性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遗传成分,茎粗、雄穗分枝数和长度则均有一种或两种上位性效应较不重要。各遗传分量在十二参数模型中得到重新估计,其显著性一般不因基因效应×环境互作分量的引入而发生变化,但少数性状的某种基因效应可能受到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削弱(穗位高的 d 效应)或加强(穗上叶数的 d 和1效应).Ed 作为环境的直接效应来度量性状对环境的稳定性是一个有意义的参数,穗高和穗位高的遗传较为复杂,对环境反应比较敏感.穗上叶数等性状的遗传较为简单,在不同环境下反应迟钝,具有相对稳定性。

    1989年04期 464-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K]
  • 小麦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协变关系的研究

    陆登义;

    选用4个冬小麦丰产亲本、4个优质亲本,采用品质改良中常用的4种杂交方式组配成16个遗传分离群体,借助于简单相关分析、排序分组--极差中心化分析,对品质性状与产量性状之间的协变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抽穗期在大多数遗传分离群体中可作为沉淀值的间接选择性状;(2) 建议黄淮中部小麦蛋白质含量的育种目标以不超过14%(湿基)为宜,这一生态区品质改良的重点应以提高沉淀值为主:(3) 蛋白质产量的选择在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导致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在少数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这种趋势,在个别情况下则可能有助于提高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的改良对沉淀值的提高无效,但也一般不会导致下降:(4) 蛋白质含量在同等饱满度水平上的比较有助于发现真正的胚乳高蛋白基因;(5) 极差中心化分析具有反映多变量协变关系一般趋势和特殊趋势的功能,同时又具有直观而综合的特点,在品质性状的选择研究中,可借助于这种方法研究对其中一个性状进行选择时,其他性状的协变趋势。

    1989年04期 476-484+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