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63557

  • 泡桐高干壮苗培育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蒋建平,刘廷志,武禄光,乔荣强,张秀荣,王保林,白志华,张小舟

    采用旋转设计,建立了壤土类型上泡桐高干壮苗函数模型;剖析了各项栽培措施对苗高和地径的贡献及互作效应;优化出1×1.2m 株行距、3月底前后埋根,种根粗度1.5~2.5cm、追施尿素50~55kg/亩和基施钙镁磷肥75~85kg/亩的高干壮苗(H>4.5m,D>6.0cm)培育措施组合,为泡桐高干壮苗培育提供了较多定量信息。

    1990年01期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 温度和光照对麦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杨效文,丁文山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照时间对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Fabricius)〕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Linnaeus)〕种群存活率、平均产雌率、内禀增长率等种群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h 光照下,麦长管蚜穗型蚜和禾谷缢管蚜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在25℃达最大值,而麦长管蚜苗型蚜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则在18℃达最大值。在20℃条件下,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苗型蚜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分别在8和15h 光照时达最大值。同时,根据内禀增长率计算出了麦蚜种群在不同温度下对不同死亡率干扰的反应时间。对于实验结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作者也作了详细的阐述与讨论。

    1990年01期 1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 夏棉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徐本生,杨建堂,籍玉尘,王文亮,霍晓婷

    夏棉在亩产皮棉60~65kg产量水平下,每生产50kg 皮棉约需氮素6.6kg,P_2O_52.2kg,KO_27.3kg。干物质积累特点是,现蕾以前积累率为4%,现蕾至开花期急剧增加,占37%左右。开花至吐絮期仍有大量积累,约占60%。植株养分含量是生育前期高于后期.不同生育期养分吸收情况是,现蕾以前吸收量少,现蕾至开花期养分吸收增多,约有62%的氮素,61%的氧化钾和44%的磷酸是这一阶段吸收的。开花至吐絮仍大量吸收养分,约有1/3的氮素和氧化钾,50%的磷酸是开花以后吸收的。

    1990年01期 20-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改进的研究 Ⅰ.利用姊妹系配制改良单交种的研究与实践

    陈伟程,罗福和,季良越,陈绍江,胡彦民

    1986~1989年选用在全国利用面积最大的自交系Mo17和其姐妹系“豫20”进行玉米改良单交种的研究。据河南、四川省小面积试验和大面积制种的结果,用姐妹种(Mo17×豫20制种比用自交系制种可提高产量30%以上。对Mo17、“豫20”及其姐妹种的配合力测定结果表明,豫20的一般配合力高于Mo17与姐妹种,但Mo17与姐妹种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大面积生产的结果也表明,改良中单2号、改良丹玉13与其对应单交种的产量持平或略有提高,其主要农艺性状、整齐度、抗性也基本相同。

    1990年01期 27-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 农产品价格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浅析

    张冬平,刘旗

    对河南省1978~1987年农产品价格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价格变化对种植业结构、农产品供给以及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几年的农产品价格改革基本上是成功的,它调整了不合理的种植业结构,增加了农产品的供给,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文章中给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系数,可作为政府进行决策的依据。

    1990年01期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 高水肥条件下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合理群体结构研究

    李潮海,石敬之,解贵方

    本文利用正交回归旋转设计,以目前生产上推广应用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豫玉2号、豫玉5号为代表,两年在6个试点作了8次群体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在亩产650~700公斤条件下,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000~5500株/亩,最适播种行距为60cm 左右。密度和行距对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的植株性状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并指出在当前生产条件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缩小播种行距是提高紧凑型玉米杂交种产量的重要措施。

    1990年01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棉花抗、感枯萎病品种根际微生物数量研究

    李洪连,王守正,张明智

    对抗.感枯萎病棉花品种根际微生物数量分折的结果表明,品种抗性与根际微生物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抗病品种根际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都多于感病品种,其中以真菌更加明显。研究结果还表明,播种期和棉株生育期对根际微生物数量也有显著的影响。

    1990年01期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 小麦恢复系R_(4489)的恢复基因染色体定位研究

    郑喜俭,范濂,张汝斌,范平,孙建英

    1987~1989年,用CmstChris单体系统为母本与恢复系R_(4489)杂交,杂种F_1代通过镜检,查出单体。对单体F_2代单株套袋并进行育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R_(4489)有两个恢复基因,一个主要恢复基因位于1B 染色体上,另一个次要恢复基因位于4B 染色体上,还有一个育性抑制基因位于6D染色体上。

    1990年01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玉米穗粒性状配合力与环境互作的研究

    张泽民,任和平

    本文研究了种植于河南省3个地点的一套10×10玉米自交系双列杂交F_1的单株产量和13个穗粒性状的配合力及其与环境的互作。结果表明:穗行数、穗粗等11个性状表现出2σ~2 GCA>σ~2 SCA;单株产量和13个性状的GCA 与环境互作,以及穗长等7个性状的SCA 与环境互作均达显著和极显著水平;尽管存在配合力同环境的互作,但配合力在不同环境中仍是相对稳定的;F_1的单株产量同亲本系的GCA 和SCA 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不同性状的两种配合力与单株产量的两种配合力之间的关系因性状而异,穗粗、穗行数等主要是通过GCA 对产量起作用,而穗长、百粒重等主要是通过SCA对产量起作用。

    1990年01期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 苹果青霉病的初步研究

    刘建华,李秀生

    经过鉴定,苹果青霉病除了国内外已报导的三种致病菌外,圆弧青霉和壳青霉也是苹果青霉病的病原菌。柑桔、花生和猕猴桃上的4种青霉菌对苹果也有致病能力。并对苹果青霉病的主要病原菌扩展青霉的寄主范围,侵染途径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试验。同时测定了15种杀菌剂对扩展青霉的毒力大小及4种杀菌剂对接菌苹果的防腐效果。最后,提出了防治建议。

    1990年01期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 河南木本植物资源的研究

    王遂义,王印政,杨秋生,王正用,刘宝东,马雪峰

    本文在以往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调查采集,经整理鉴定,基本摸清了河南木本植物资源1465种及变种,隶属314属、99科,其中裸子植物8科、24属、54种及变种;被子植物91科、290属、1411种及变种。按保护价值和用途分类,属于珍希及河南特有资源80种及变种,属于用材资源729种及变种,淀粉植物资源86种及变种,野生油料及涂料资源276种及变种,鞣料植物资源356种及变种,野果资源270种及变种.药用资源448种及变种,芳香油及调味品资源123种及变种,纤维植物资源189种及变种,园林绿化植物资源467种及变种等,并提出优势资源,以作为发展、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河南木本植物资源优势的科学依据和物质基础。

    1990年01期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3k]
  • 普通小麦和栽培二棱皮大麦染色体银染的初步研究

    张赞平,张益民,袁甲正

    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小麦在6B染色体上显现出强的Ag-NORs,而在1B染色体上则呈现出弱的Ag-NORs;栽培二棱皮大麦在第6和第7对染色体上均呈现出明显的Ag-NORs。此外,在本实验条件下,供试材料染色体上的着丝点均同时被银弱染。对产生此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

    1990年01期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 烟桐间作不同结构对烟草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杨全民,司景宪,阎瑞凤,韩长钦,冯涛,王家森,郝树民,周子明,司长征

    研究了烟桐间作不同结构对烟叶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泡桐行距越窄,对烟叶CO_2同化量的影响越大,产量越低;反之,产量越高;烟叶质量随着泡桐行距缩小,总糖百分比含量降低,总氮和蛋白质含量增高;烟碱、烟碱氮含量比例不协调。但根据对产量和质量影响的范围大小,在5×60m 中间带为宜种烟区,在该区的东西冠下至冠外14m 宽范围及5×40m,5×20m 的间作地,为不宜区。

    1990年01期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 河南鸡公山地区陆生半翅目(Hemiptera)昆虫区系研究

    卢宝泉

    本文以鸡公山地区为基点从陆生半翅目昆虫区系角度探讨豫南在世界动物区系中的归属以及鸡公山地区陆生半翅目昆虫区系形成和生态地理的特点.依据所采到的122种及1亚种陆生半翅目昆虫标本,从四个方面对河南鸡公山地区陆生半翅目昆虫进行了区系特点分析.区系分析的结果表明,豫南应属东洋界,东洋与古北两界在豫南分界线划在淮河一线为合适;鸡公山地区陆生半翅目昆虫区系形成情况复杂,其与华中、华南、西南、华北、东北区系相关。另外,根据调查资料对本区种类组成,优势种、重要经济种、群落动态等方面的生态地理特点做了初步探讨.最后对河南森林昆虫区划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1990年01期 9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 河南省主要优良玉米杂交种丰产潜力及其应用的初步研究

    王懿波,董家璞,徐东春,雷正斌,陆利行,姜书贤,张桂兰

    无论直播或套种,密度适宜时竖叶中穗型杂交种豫玉2、5号增产潜力最大,鉴于麦垄点(套)种时不易密植,故更适合麦后直播,若能在麦垄点(套)种时适宜密植其增产潜力更大;平展叶大穗型的丹玉13号在稀植时具有一定增产优势,因而更适合麦垄点(套)种;中间型的豫玉1、3号介于前两类之间,直播或点(套)种均可。本文对各类杂交种在不同条件下的适宜密度及其密度适宜时对施肥的产量响应等进行了研究,并由通径分析结果提出了各类杂交种栽培管理的主攻方向。通过对竖叶型杂交种增产原因的分析,提出竖叶大穗型可兼容耐密和大穗两大高产要素,应作为玉米高产育种的主攻目标。

    1990年01期 9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不同方法除蕾对棉花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马宗斌

    1987年在郑州和虞城县的地膜覆盖早发棉田,采用人工去早蕾(去棉株基部2~3个果枝、去基部1~4果枝上6个早蕾)和化学药剂除早蕾(混喷乙烯利加正辛醇、混喷乙烯利加正癸醇)等不同去除早蕾方法,研究其对棉花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去除早蕾,生育和成铃有明显的补偿效应。表现为主茎生长加快,果枝数增加,现蕾加速,开花成铃集中,成铃补偿效应极为显著(r=—0.8293~(##)),成铃增加,时空分布较为合理,烂铃减少,铃重和衣分有所提高。其中,棉花对果枝补偿效应较好,增产达33.1%;棉花去蕾增产21.2%;混喷乙烯利加正辛醇和混喷乙烯利加正癸醇补偿效应较差,其增产幅度分别为18.4%和15.5%。

    1990年01期 108-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 玉米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和基因效应的研究 Ⅲ.三种世代均数分析模式的比较

    许自成

    本文以一个组合为例,对3种模式估计基因效应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三参数模型中,Hayman 模式、Mather & Jinks 模式和Gardner & Eberhart 模式具有相同的加性和显性效应估值;随着上位性的引入,3种模式的主效应估值均有偏倚,尤以Hayman 模式偏倚最大,Gardner&Eberhart 模式偏倚最小。若上位性中只有加性×加性效应显著存在,Gardner& Eberhart 模式可能是育种中较实用的模式;若各类上位性效应均显著存在,采用Hayman模式或Mather&Jinks模式似乎更合理。基因效应估值受模式的影响,很难从效应值的大小得出可靠的结论.

    1990年01期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 中国小石蛾科七新种记述(昆虫纲:毛翅目)

    薛银根,杨莲芳

    本文记述了中国小石蛾科7新种,分别隶属于4个属:拟滴水小石蛾属Stadtobiella,乌干达小石蛾属Ugandatrichia,小石蛾属Hydroptiila,直毛小石蛾属Orthotrichia;其中前两属为我国首次记录.这7个新种是:肺叶拟滴水小石蛾S.pulmonaria sp.nov.,舟形乌干小石蛾U.navicularis sp.nov.,端齿小石蛾H.acrcdonta sp.nov,中华小石蛾H.chinensis sp.nov.,匙小石蛾.cochlearis sp.nov.三角小石蛾H.triangula sp.nov.,威氏直毛小石蛾O.wellsae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1990年01期 124-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 中、晚茬早熟高产小麦新良种——豫麦15号

    郑天存,李新平,张先德

    <正> 1.品种来源1980年用河南省早熟品种偃师4号作母本和贵州抗病品种盘江3号作父本杂交,经连年选育,于1984年育成,原名周麦8846,1989年9月河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麦15号。2.产量表现经1984—1989连续五年45点次周口地区试验,三年第一,两年第二,产量幅度345.0—464.2公斤,平均亩产386.3公斤,比徐州21、陕农7859、豫麦2号(宝丰

    1990年01期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小麦红蜘蛛防治技术研究

    丁存

    <正> 1985~1987年开展了关于小麦红蜘蛛防治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工作。三年来累计推广面积17.7万亩,总增产量757.6万kg,经济效益达328.9万元。现将研究结果报告于下。1 材料与方法分别在小店、石桥、商酒务三个乡选择地势平坦、肥力中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块

    1990年01期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