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23483

  • 玉米不育胞质杂交种雄花育性恢复稳定性的研究 Ⅰ恢复性与质核遗传背景的关系

    陈伟程,刘宗华

    用C、T、S 胞质群的8个不育系及5个恢复系组成可能的24个杂交组合,两年多点分期播种观察花粉育性,结果表明:1)胞质群间,群内组合间的恢复性都存在极显著差异;2)不育胞质杂交种育性恢复主要由恢复系的恢复基因所决定,不同质核背景杂交种的恢复性各异,对环境的反应不尽相同,恢复性越高稳定性越好,恶劣的气候条件会严重影响恢复性的表达;3)在C、E 和S 型中,E 型胞质具有较高的恢复性和稳定性,S 型较差。

    1991年03期 227-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 玉米杂交种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研究初报

    李玉玲,苏祯禄,孙书库,张胜利

    本文研究了基因型、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及施肥水平对玉米杂交种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杂交种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存在着极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施肥水平可以提高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但施肥水平对粗蛋白、粗脂肪含量的影响因杂交种及地点不同而异;玉米杂交种耔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受杂交种的遗传特性、栽培因素及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应根据各地自然条件选用适宜杂交种,并采用相应的栽培措施提高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含量。

    1991年03期 235-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 玉米黄早4改良系的配合力及其对青枯病的抗性研究

    席章营,任和平

    本文对3个黄早4改良系新黄4、潘黄4和黄改114的配合力及其对玉米青枯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个改良系在籽粒品质上优于黄早4,但在单株产量、百粒重和穗重上的一般配合力均低于黄早4;2)3个改良系的特殊配合力方差,在较多的性状上高于黄早;3)在对玉米青枯病的抗性上,黄改114的抗性一般配合力显著高于黄早4。

    1991年03期 244-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河南猕猴桃根结线虫新种(Meloidogyne actinidiae)

    李淑君,喻璋

    描述了在河南采到的弥猴桃根结线虫新种(Meloidogyne actinidi-ae Li sp.nov)的形态特征,鉴别寄主反应,并与葛藤根结线虫进行了比较。

    1991年03期 25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小麦白粉病菌侵染几率预测模型的研究

    王海燕

    在对影响小麦白粉病菌(Ery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侵染几率的主要因素——温度(T)和相对湿度(RH)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建立了依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为自变量的小麦白粉病菌侵染几率(IP)的回归预测模型:IP=-6.552-0.487(T12)+0.576(T24)-0.0073(T36)~2+0.186(RH12)-1.08(RH36)+1.03(RH48)±0.94。经过卡方测定和用未参加建模的数据进行检验,认为该回归预测模型的结构基本合理,各自变量的综合对侵染几率存在有真实的回归关系,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1991年03期 25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 黄瓜枯萎病菌专化型鉴定及其防治研究

    梁金兰,王守正

    鉴定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菌属于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oxysporoum f sp cucumerium)。主要侵染黄瓜,也可以侵染西瓜和甜瓜,但发病较轻;不侵染冬瓜、丝瓜、葫芦和西葫芦。用4种药液灌根防治黄瓜枯萎病,以“三合一”药液防治效果最好,达90.1%,每亩增产44.98%,其他药液灌根也有防病效果。4种药液处理对黄瓜品质有所改善。以“三合一”处理较好,糖、氮比为7.39:1。

    1991年03期 259-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小麦“粒重保”的研制与应用

    梁金城,贺德先,杨清华

    河南省小麦生育后期,高温、多雨等主要不利生态因子常常严重影响子粒灌浆与正常成熟过程。粒重产生波动的关键时段是5月26日~5月30日。用激素等化学药物复配而成的“粒重保”于5月20日~5月23日之间喷洒,可有效地防御高温等障碍因素产生的危害,一般可提高千粒重3.40g 左右,提高幅度达11.41%。

    1991年03期 264-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 大豆子房和胚珠发育规律研究

    梁芳芝,史宏志,任洪志,陈传柯

    五年系统观察分析表明:大豆子房和胚珠长、宽的增长均符合植物生长Logistic 函数模型。其中子房长度于开花后4~5d 快速增长,比子房宽早2~3d。胚珠发育比子房晚5~7d,且胚珠长、宽增长具有同步性。相邻节位同一花位子房和胚珠发育程度相差0.9~1.2d。同一节位不同花位间,随着花位增高,高花位子房和胚珠发育在低花位开始快速增长时,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

    1991年03期 27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 油松种子活力的比较研究

    吴光英,李惠道,代丰瑞

    在沙盘模拟和场圃试验二种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年份油松种子活力。结果表明,不同年份的油松种子的出苗率与脱氢酶的活性呈正相关,与电导率呈负相关。

    1991年03期 275-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泡桐属花粉形态及其与分类的关系

    熊金桥,陈志远

    通过对泡桐属花粉形态进行系统地研究,作者支持将泡桐属归入玄参科,并对某些种的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

    1991年03期 280-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7k]
  • 香料烟叶片在成熟过程中的解剖学研究

    程红梅 ,高致明

    对香料烟叶片在成熟过程中的解剖学观察表明,腺毛在适熟时腺头最大,分泌物最多。随着烟叶成熟度的提高,叶肉细胞的原生质逐渐向细胞边缘凝聚,最后细胞中央成为空腔;细胞核逐渐变小,到过熟时几乎全部消失;细胞中糖颗粒的含量逐步减少。随着叶位的升高,叶厚及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均成指数曲线下降,叶肉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的结构变化速度逐渐减慢,叶表皮的气孔密度及叶肉细胞中糖颗粒的含量逐步增加。栽培密度大(11000株/亩),植株长势弱,叶肉细胞原生质稀薄,叶片极易表现出过熟迹象;密度小(5400株/亩),植株长势旺,叶肉细胞原生质很浓,叶片不易成熟;密度适中(6600株/亩),植株长势正常,叶片也能正常成熟。

    1991年03期 285-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毛白杨早期速生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李淑玲,侯建治,李荣幸

    对毛白杨苗木进行药物催根、不同根幅、植坑大小、栽植深度和不同肥料5个因子3位级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栽培方案是:根幅25~30cm,栽植穴直径60cm,根颈栽深60cm,追施氮肥。同时研究了苗木质量和修剪对其早期生长的影响,得出利于成活与生长一年生壮苗造林的结论。

    1991年03期 291-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楸树造林方法及其效应的研究

    郭从俭,张新胜,孔林辉,付汝良,孙怀玺

    通过对楸树造林6种方法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苗造林的3种方法成活率均达100%,小苗造林的3种方法成活半也达84.4%~85.6%,并在树高、胸径、地径、根系、单株生物量、叶面积、含水量及造林成本等方面,对6种造林方法的效应进行了综合评定,筛选出植苗、截干、插根3种效应最佳的造林方法。

    1991年03期 300-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同龄林收获调整的多目标数学规划模型

    王才旺

    本文对建立同龄林收获调整的多目标数学规划模型进行了探讨,并以一个实例为调整对象,运用模型编制了森林收获调整计划。最优化决策标准是森林龄级结构调整、收获量均衡、最大总收获量和最高贴现纯收益。最优化步骤是:(1)组织经营单元并制定其可能的收获策略;(2)获得多目标最优解并依此编制收获调整计划。应用结果表明,本文的多目标规划授型能够较好地应用于同龄林的收获调整。

    1991年03期 307-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依靠科学技术进步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崔秉哲

    本文以丰富的资料,阐述了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前景,最后就科技兴农的对策与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991年03期 320-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 生物磁学在农业上的应用现状刍议

    李莲芝 ,阎志平

    本文以丰富的资料,综述了生物磁学、磁化技术(磁场处理、磁化水、磁性肥料)对衣作物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等的影响,为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农业生产的发展和深入研究生物磁效应提供依据。

    1991年03期 325-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 农田防护林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杨喜田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农田防护林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防护林能使其防护范围内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提高的主要原因是防护林所形成的独特小气候。气孔阻力、空气饱和差和叶—气水汽浓度差等都与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呈强负相关关系。防护林对这几个因子影响的结果,均有利于提高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

    1991年03期 33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 土壤水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介晓磊

    采用盆栽方法,在控制越冬至成熟期间土壤水及力对冬小麦(许06)影响的条件下,研究了土壤水协迫对冬小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bar水吸力条件下,小麦体内保持良好的水分状态和根系活力,生长发育健壮,体内同化物积累多,花后灌浆期光合产物占总积累的35%,占籽粒产量的91.1%,小麦表现为穗多、粒多、粒重、产量高。随着土壤水吸力的提高,小麦体内水分胁迫增强,生育受抑制的程度加重,地上部受胁迫的影响较地下部为重,干物质积累减少,籽粒物质来自于贮藏同化物的比例上升。0.5bar 处理小麦拔节受抑,株高降低,分蘖成穗数显著减少,但穗粒数、千粒重与0.3bar 处理差异不大,小麦产量下降25.1%。1.0bar 处理小麦,产量三因子大幅度下降。≥3.0bars,小麦近于绝收,体内干物质积累很少,灌浆期不但无净光合积累,反而有较多损失。另外在0.3~1.0bar 范围内,随着土壤水吸力的提高,小麦生育进程加快,成熟提前,但≥3.0bars,小麦两极分化滞缓,生殖生长受阻,不能正常成熟。池栽试验的结果与盆栽基本一致,0.3bar 处理下,小麦产量最高。但在同等水吸力下,池栽小麦受胁迫危害的程度要小于盆栽小麦。

    1991年03期 339-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