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23462

  • SR─100型远红外热板式烘干机的研制

    赵炳俊,邱红芬,胡广耀,刘五奎,胡广芝,师松键

    SR─100型远红外热板式烘干机主要由保温壳体、供热元件、物料运行传动部分和排湿系统等构成。在烘干过程中,豆粕在链条刮杆的拖动下,沿热板移动,受到了热板上表面的传导加热与强制通风的对流换热,水份迅速从豆粕内排出。远红外热板式烘干机与传统的烘干机相比,远红外辐射加热使豆粕受热均匀,对豆粕从内到外进行烘干,产品质量好,出油率高,节能效果显著。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利用猪胆汁发酵研制畜用抗痢粉初探

    王德亮,张俊英,章银良,孔庆友

    利用猪胆汁和稻糠类混合物经发酵研制畜用抗痢粉。经对雏鸡进行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1%的畜用抗痢粉,可促进雏鸡生长发育,能显著防治鸡白痢沙门氏杆菌感染,降低鸡白痢死亡率。且该工艺简单易行,产品质量可靠,不仅拓宽了猪苦胆汁和稻糠类农副产品深加工的途径,同时也为防治畜禽疾病提供了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的生物保健添加剂。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杜洛克猪胴体瘦肉量估测方法的研究

    张书松,杨国勋,任广志

    选择活重90kg左右的杜洛克猪65头,分别以其股二头肌重,股四头肌重、后腿重、板油重、背膘厚和活重作为自变量,胴体瘦肉量作为依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然后通过统计检验,剔除作用较小的自变量,建立了3个回归方程。经对65头杜洛克猪的胴体瘦肉量进行估测(其估测值与实测值均数经t检验P>0.05),差异不显著。证明此为一个简易、准确估测瘦肉量的方法,适于科研和生产应用。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 兔三联灭活疫苗的研究

    许兰菊

    从患兔瘟的肝、脾、肾中采取含毒病料,从患急性巴氏杆菌病和魏氏梭菌性肠炎的病例中分离细菌,研制成氢氧化铝甲醛灭活疫苗(简称兔三联苗)。经试用,免疫后7d至8个月内不同时期均能有效地控制疾病。对免疫兔进行免疫效力及免疫期的测定,结果表明,在7d,50d,100d和180d内均能抵抗致死量兔瘟强毒的攻击;在免疫后20d时全部能抵抗10个最小致死量的兔巴氏杆菌培养物的攻击,经75d后也有100%的保护率;免后45d用魏氏梭菌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为100%,免后120d分别用兔巴氏杆菌与魏氏梭菌培养物攻击,其保护率均为75%。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荏饼代替大豆粕饲喂商品瘦肉猪试验研究

    刘志刚,孙世铎,王富群

    首次分析了荏饼的营养成分和17种氨基酸含量,并对荏饼代替大豆粕饲养商品瘦肉猪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A组(15%荏饼)日增重比对照组(15%大豆粕)低28.1g,B组00(10%荏饼与5%大豆粕)比对照组高2.4g,但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试验A、B组每组猪少耗料费534.24元和363.6元,A、B组每头猪分别比对照组净增效益37.33元和22.46元。分别提高了72.16%和42.96%。经济效益显著,为秦巴山区饲料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世界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未来走向与我国的对策

    赖郑华,饶相如,刘进社,李树人,卢畅峰,李国华,魏立栋

    国家公园的创意带动和促进了世界环境保护事业的迅速发展,100多年的历史淀积为其未来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自然保护、合理利用、绿色一业、生态旅游和持续发展,确立了世界国家公园和保护区未来发展的目标和走向。面对全球范围“绿色革命”的巨大挑战和空前机遇,本文从分析我国森林公园和保护区的现状入手,扬长避短地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发展对策、战略构思及相应的措施保障。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小麦灌浆期高温伤害与膜脂过氧化关系及调控

    彭文博,王向阳,赵会杰,朱云集,崔金梅

    采用人工气候室模拟高温的方法,研究了小麦灌浆期高温伤害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探讨了活性氧清除剂及其复配剂麦保丰4号在小麦灌浆期叶面施用对减轻或缓解高温伤害,调节体内活性氧代谢平衡,稳定和增加粒重的效应。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豌豆潜叶蝇在郑州菜区的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孙天申,杨效文,梁金兰,郑晓君

    研究结果表明,豌豆潜叶蝇在郑州菜区1a发生5代,世代重叠明显。种群数量消长呈3个高峰期,即3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和9月中下旬。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和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豫西日本落叶松最适生态条件研究

    李树人,赵勇,马爱慈,王强,赵体顺,赵兴,聂红善

    以豫西伏牛山生长的日本落叶松为对象,以海拔高度、土层厚度、坡向、坡位、坡度和降水量等6个因子为指标,进行了日本落叶松生长主要环境因子分析,建立了多因子与树高生长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上层厚度、坡度以及降水量是影响日本落叶松生长的重要因子,坡位有一定的影响,坡向影响不明显。据此确定了其最适生态条件。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构树各器官及不同部位氮、磷、钾含量和干物质积累动态研究

    戴丰瑞

    研究结果表明,构树各器官及不同部位中的氮、磷、钾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随时间推进呈有规律的消长变化;叶片中氮素含量在5~9月份属中年水平,10月份较低,年均含量为3.580g·kg ̄(-1);磷素缺乏。钾素此时期较丰富,唯8月份偏低;氮、磷多分布于皮部。钾集中在木质部;营养丰缺影响各器官、部位中干物质积累;以10月中旬干物质相对含量为最高。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农村产业结构的评价与分析

    白菊红,张冬平,阎梦慧,刘国彦

    根据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评价指标,对河南省农村产业结构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产业结构经过10a的调整,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农村劳力转移速度和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远滞后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作者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调整的建议。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配置研究

    党耀国,刘思峰

    以河南省1992年价值型投入产出在为依据,分析研究了全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配置问题。提出了农村劳动力配置的优化方案,即河南省农村劳动力新增901人·a ̄(-1)~110万人·a ̄(-1),大约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5万人·a ̄(-1)~45万人·a ̄(-1)。农村劳动力一,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比重从1992年的68.6%下降到2000年的64.9%。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蜂王浆产量与蜜蜂幼虫日龄和取浆周期的关系研究

    陈志申,胡斌,付贵成,殷花娥,李刚,孙朝阳,马建霞,郭建勋

    对蜜蜂幼虫移虫后72h,55h,48h3个取浆周期及1日龄、1.5日龄、2日龄、2.5日龄幼虫与王浆产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2h,55h,48h取浆周期,分别采用1日龄、2日龄、2.5日龄幼虫的王浆产量比较高。其中以72h,1日龄的幼虫组合王浆产量最高,与其它2种组合差异显著。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麦冬炭疽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任国兰,时向阳,龚长武,姚喜民,李灵军,申富勇

    研究结果表明:麦冬炭疽病病原为黑线炭疽菌[Colletotrichumdematium(Pers.exFr.)Grove].该菌的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60℃;在相对湿度10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5.3~8.0;营养液以马铃薯蔗糖液和查彼培养液为好;单糖、双糖和多糖作为碳源都能很好地被病菌利用,以甘露糖为碳源的培养基生长最好;黑光灯照射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 具有杀菌活性的新型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李文明,陈馥衡,余学军,游泽浚

    报道了31个新型含氮杂环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和抑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新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 ̄1HNMR,MS和IR确证。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新化合物对试验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特别是化合物7,10~12等对棉花枯萎病病原菌等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化合物7和25对黄瓜灰霉病抗性病原菌(对苯并味唑类杀菌剂MBC)的防效达到90%和79%。同时,对新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新化合物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烤烟烘烤过程中叶片膜脂过氧化特性的研究

    汪耀富,宫长荣,赵铭钦,赵会杰,孙德梅

    采用温湿度自动控制电热烤烟箱,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膜脂过氧化及其内源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烘烤时间延长,叶内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烘烤48h和72h后,两种酶先后失活,MDA积累达最大值,证明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片膜脂过氧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同处理以高温快烤烟叶膜脂过氧化水平最高,低温慢烤最低。而且变黄温度对烟叶膜脂过氧化的作用比定色期不同升温处理的作用大。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桑盾蚧雌介壳在桃园中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郭线茹

    1992~1993年对桑盾蚧(Pseudaulacaspispentagona)雌介壳在5a~8a生桃树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桑盾蚧雌介壳在桃树不同方位枝条上所占树表皮面积和枝条受害程度均表现为南边>东边>西边>北边,且雌介壳多集中于主枝上;主枝上空介壳多于小枝;在桃园中雌介壳呈聚集分布。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蚕豆根尖细胞核仁周期的银染观察

    张赞平,侯小改,李懋学

    作者采用改良后的银染色技术,观察了蚕豆核仁和NORs在根尖细胞周期中的动态。结果表明,核仁物质在前期解体后,分布或包埋在染色体中,而不是分散至核基质中;核仁数量的最大值与NOR数量相等。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 河南省设施养鸡业的现状及对策

    康相涛,陈瑞祥,白献晓,李振华,张雪娇

    本文阐述了设施养鸡业的特征、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河南省发展设施养鸡业的优势及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微生物农药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赵永贵,郭超群,韩恒芬

    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农药研究的现状,重点评述了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和微生物除草剂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及进展情况,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韭菜一代杂交种-平韭杂1的培育

    马树彬,陈建华,职春季,魏葵英,陈梅花,聂玉霞

    韭菜一代杂交种-平韭杂1的培育马树彬,陈建华,职春季,魏葵英,陈梅花,聂玉霞(河南省平顶山市农科所,平顶山467001)近几年来,我国蔬菜杂种优势育种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甘兰、甜(辣)椒、白菜、番茄等已育出了一批新的一代杂种,但韭菜杂优育种的报道尚不...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罗氏沼虾人工繁殖及幼体培育技术研究

    崔淑贞,刘忠虎,齐胜利,牛安敏,张震,谷秋荣

    在实验室内,进行了罗氏沼虾的亲虾越冬,抱卵虾的孵化、幼体培育及仔虾淡化等人工繁育苗种技术的试验研究。其结果为在人为控制条件下,亲虾越冬存活率46.3%、受精率84.6%,受精亲虾的繁殖率为81.8%,幼体育成率为24.6%,在0.5m ̄3的水体中共获淡化虾苗6406尾。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 陕西省烟草蚀纹病及其发生特点的研究

    李惠琴,冯崇川

    烟草蚀纹病是陕西省烤烟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经生物学鉴定、病毒粒子电镜观察及血清反应测定,证明该病是由烟草蚀纹病毒(TEV)侵染所致。同时对TEV在陕西省烟区的分布危害情况,该病的发生与介体烟蚜、烤烟移栽期以及烤烟品种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1995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