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23462

  • 白花泡桐种内多层次变异及其选择效果分析

    马浩,李荣幸,李培健,田景瑜,吕喜堂

    对白花泡桐50个种源580个家系进行了多水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白花泡桐的生长性状、感病指数、冻害指数和地理分布关系密切,长江中下游的种源生长最好、东北部的种源冻害最轻,并且生长和冻害性状呈连续的地理变异趋势;丛枝病的感病指数与种源地理分布之间的关系不显著.生长、抗病能力和适应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一些种源内家系间的生长及冻害差异也十分明显.各性状的变异为种源间大于种源内家系间,并且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着丰富的变异.最后作者对白花泡桐进行了种源、家系、个体不同层次的选择.经选择所得的优良家系的树高、胸径、材积、感病指数和冻害指数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7.06%,19.16%,43.11%,61.66%及108.23%.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8k]
  • 锯天牛和狭胸天牛成虫发音器的超微形态研究

    尹新明,蒋书楠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锯天牛PrionusinsularisMotsch和狭胸天牛Philusantennatus(Gyllenha1)成虫发音器结构。结果表明,两种天牛成虫都不发音,但其发音结构大不相同。锯天牛发音部位狭长,具许多乳突状结构;而狭胸天牛发音部位呈梯形,具明显的条纹状发音齿,纵沟后端具发音齿向外突出的特殊结构。比较形态学可见:狭胸天牛的发音器结构比锯天牛的更为进化,这亦是把狭胸天牛从锯天牛亚科中分离出的依据之一。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DDC和AsA对硬粒小麦叶片衰老代谢及成熟期的调控效应

    赵会杰,刘华山,梁金城,何盛莲,李凯军,孔小平

    研究了两种外源活性氧代谢调节物质DDC(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和AsA(抗坏血醚)对硬粒小麦叶片衰老代谢及成熟期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开花后用DDC处理麦株,可使旗叶SOD活性下降,膜脂过氧化水平增高,叶绿素和蛋白质降解加快。同时使NR活性增强,成熟期提前4d,而不导致显著减产。AsA处理则使旗叶的SOD和NR活性提高,膜脂过氧化水平降低,叶绿素和蛋白质降解减缓,有明显增产效应,但使成熟期推迟2d。生产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化学调控措施,以达高产稳产之目的。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 日粮中添加硒对山羊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鲁玉花,王星所,董秀铀

    在基础日粮中添加Na_SeO_饲喂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河南本地空怀母山羊60d,结果表明,添加硒不仅不影响瘤胃液pH值,还能显著提高瘤胃液三氯醋酸沉淀蛋白(P<0.01)和细菌蛋白(P<0.05)含量;使瘤胃液原虫蛋白和氨氮浓度有升高趋势(P>0.05)。能提高瘤胃发酵水平(P>0.05),改变瘤胃发酵类型,降低乙酸百分比(P<0.01);使丙酸显著增加(P<0.05),使瘤胃发酵超于丙酸型;添加硒能显著提高血清总蛋白含量(P<0.05),降低血清尿素氮(P<0.05);显著提高山羊日增重(P<0.01)。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不同成熟度和烘烤处理对烟叶中C_(12)~C_(20)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宫长荣,汪耀富,赵铭钦,赵会杰

    对不同成熟度烤烟叶片和成熟烟叶在烘烤过程中C_(12)~C_(20)几种高级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烟叶成熟度的提高,叶内月桂酸含量显著增加,棕榈油酸、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持续下降,其它几种脂肪酸大多数都在烟叶适熟时含量最高,过熟时含量下降。在调制过程中随烘烤时间延长,叶内月桂酸、十三烷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增多,而豆寇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亚麻酸和二十碳烯醚含量减少。不同烘烤处理以低温变黄、慢速升温最有利于烟叶脂肪酸的转化和积累。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玉米株型性状的基因效应研究

    李玉玲,张长江,杨铁柱,许新芳,刘风英

    采用世代分析方法对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模型、基因效应及其与亲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组合的60个性状中分别有10个和22个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说明加性基因效应在所有性状的遗传中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显性基因效应在绝大多数性状中显著,上位性效应只在大部分性状的遗传中存在。各性状不同组合的上位性效应显著性似乎与其亲本的系谱来源有关。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 油松种子园无性系雌球花量变异及稳定性评价

    李国锋,张华新,何玉芳,韩红军,贾留建

    应用回归和非回归模型,评价了卢氏油松种子园31个无性系的结实稳定性。结果表明,各年份雌球花量遗传方差、环境方差和表型方差均很大,年度间的差异也很明显,呈现丰年大歉年小的梯度差异。1994年雌球花量无性系重复力最小为65.12%,其余年份均在72%以上,无性系选择的潜力和可靠性大。雌球花量无性系间、年度间差异、无性系×年度互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稳定性分析,共评选出稳定性和超稳定性无性系22个,占全部无性系71%。并结合结实生产力,综合评判无性系,当入选率为25%时,人选亲本有7,17,18,22,24,26,28,31号等8个无性系(x>80),选择增益达到12.78%。当入选率降至15%,有7,17,18,22,28号等5个稳定性好和生产力高( >100)的无性系入选,选择增益达29.93%。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不同施肥处理对塿土和黄绵土有机质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张付申

    对黄土区分布较广的上和黄绵土、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条件下、有机质氧化稳定性和活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或配施化肥,均能促进耕层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积累,提高Kos值;长期施用化肥,只能促进土壤有机质的老化,提高难氧化有机质含量和Kos值,对易氧化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无积极作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与易氧化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关系最为密切的农化性状先是速效磷,其次是碱解氮。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 瓜类枯萎病菌尖镰孢专化型研究初报

    吴营昌,王守正,李洪连,袁红霞

    1989年在郑州、开封两市郊区采集黄瓜、西瓜、瓠瓜和冬瓜枯萎病株,经分离鉴定,其病菌都是尖镰孢(FusariumoxysporumSchl.)。用10种瓜类作物鉴别寄主鉴定,瓜类枯萎病菌,可分为4个专化型:黄瓜枯萎病菌属尖镰孢黄瓜专化型(F.oxysporumSchl.f.sp.cucumerinumOwen);西瓜枯萎病菌属尖镰孢西瓜专化型(F.oxysporumSchl.f.sp.niveum(E.F.Smith)SnyderandHansen);瓠瓜枯萎病菌属尖镰孢葫芦专化型(F.oxysporumSchl.f.sp.lagenariaeMatuoandYamamoto);冬瓜枯萎病菌是一个新的专化型,定名为尖镰孢冬瓜专化型(F.oxys-porumSchl.f.sp.benincasaeS.Z.WangandY.C.Wuf.sp.nov.)。尖镰孢酯酶同工酶酶谱测定结果表明,4个专化型的酶谱明显不同。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玉米改良单交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胡彦民,罗福和

    概述了我国玉米改良单交技术的原理、应用效果及改良单交种的选育方法、产量预测、生化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该项技术的发展趋势。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k]
  • 冷硬铸铁轧辊再生技术研究

    王万章,赵祥雄,张雷,蒋国良,丁俊成

    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高铬铸铁的耐磨特性,介绍了根据轧辊摩擦系统选择高铬铸铁,用分段镶套法修复冷硬铸铁轧辊技术。这一技术使大量报废轧辊得以再生,并提高轧辊寿命70%,解决了普通冷硬铸铁轧辊耐磨性差,使用寿命短,设备维修费用高的问题。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 雪松枯梢病研究初报

    郑文明,任国兰,王玉峰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雪松枯梢病的病原菌是聚生小穴壳菌DothiorellagregariaSacc;病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单糖、双糖、多糖均可作为良好碳源被病菌吸收利用;人工室内接菌条件下,该病还可侵染毛白杨、核桃和沙兰杨枝条;在河南每年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7月中下旬达到发病高峰。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 试论平原农区庭院复合经营的结构模式

    蒋建平,黄志霖

    本文探讨了平原农区庭院复合经营的概念和范围。并就其特点与作用、结构与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为持续发展庭院复合经营提出了建议。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 气孔性状对楸树生长及早期选择的影响

    郭从俭,张新胜,张万钦

    研究了2~6a生楸树气孔的数量、大小、分布、开闭节律及影响开闭的因素。测定气孔与生长的相关性,建立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3个生长系列与每mm ̄2气孔数、气孔开放率、气孔开放数、单叶气孔开放数、气孔开放面积、单叶气孔开放面积等7个变量的关系的线性回归方程。提出气孔开放率60%以上,每mm ̄2气孔开放数280个以上,单叶气孔开放数20万个以上,可作为楸树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指标之一。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 灰色聚类方法在森林火险区划中的应用

    杜尧东,罗襄生,李增禄,魏立栋

    以影响河南省森林火灾发生、蔓延的7个主要且稳定的火险因子作为区划指标,应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河南省60个县(市、林场)的在林火灾危险程度进行了区划,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从而为河南省森林防火规划的制定,设施建设资金的投放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汽车QD高压线的研制

    徐国强,凌玉祥

    研究了汽车QD高压线的结构及增强点火能量的原理。该线安装后与普通高压线比较,具有提高动力,节约燃油,减少污染,起动迅速等优点。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药用5—硝基—2—呋喃乙烯衍生物及其类似物的CNDO/2计算

    朱灵峰,孙国英,王其国,杨德有

    通过对口服抗丝虫新药的部分分子的CNDO/2计算和归纳分析,发现有6项量子化学指标和杀虫效果有一定联系。初步确定药物分子的抗虫活性中心在乙烯基及其端位(2)号原子上,其药性主要表现为亲核作用。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多元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剔除变量的应用研究

    马恒运,阎梦惠,李文

    研究了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建立的过程和变量达显著水平的四种可能形式,证实统计方法和经济理论间的差距,指出模型只是一种工具,因此,建模过程中要依据经济理论对变量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同时,给出如何应用通径系数对剔除变量做更深入的研究。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大豆根瘤菌菌株接种效果的研究

    吴云汉

    在含速效氮中等偏低肥力的土壤上,利用大豆根瘤菌3I1b110,Sm31两个菌株分别接种,可促进大豆地上部植株的生长和地下部根瘤的形成,苗期和盛花期的大豆单株高度、鲜重和根瘤数量、鲜重都高于对照;产量分别提高13.1%和10.6%,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两个菌株之间差异不显著。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美味猕猴桃实验样本容量估计研究

    朱道圩

    本研究估计了美味猕猴桃萌芽百分率、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果皮色泽深浅程度等性状在不同样本容量情况下可探测的在α=0.05显著水平上的处理均数差异。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在美味猕猴桃研究中通过选择最宜主样本与次级样本容量来设计高效实验。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河南省农民收入问题的探析

    朱永达,刘思峰,李丙军,杨岭,吕鑫元,朱光前

    根据河南省18个县(区)970个农村经济监测户的资料,分析了河南省农民收入低的2个基本原因:每个劳力年出工仅109~114工日,大量农村劳力资源处于闲置状态;第二、三产业投工比重低,仅占12%~13%,每工日的纯收入低,平均仅10.71元·工日 ̄(-1)。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高产田小麦个体经济性状与基本苗关系研究

    苗付山,徐春喜,程丕华,杨枫

    研究结果表明,高产田冬小麦结实小穗数、每穗小花数、穗粒数、单株成穗数、单株产量等与基本苗呈负相关。通过数学模拟建立了高产田小麦穗长、结实小穗数、每穗小花数、穗粒数、单株成穗数、单株产量等与基本苗的模拟方程。作者还对经济系数与基本苗的关系,冬小麦个体经济性状的评价以及最适基本苗的确定方法等进行了研究。

    199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