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23457

  • 单片计算机在柴油机有效油耗测功中的应用

    胡建东,肖建军,李遂亮,江敏,周秉时

    利用先进的单片计算机技术,研制出有效油耗测功装置,能对转速和油耗实现自动检测,自动计算出有效油耗值,并在显示器上显示该测定值。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汽车主减速器传动比的优选方法

    李遂亮,李冠峰,史景钊

    提出了一种在已知汽车整车参数及性能要求、发动机负荷特性和行驶条件下,以表征动力性的原地起步连续换档加速时间最小或以表征燃油经济性的循环工况油耗最小为目标函数,优化选定汽车主减速器传动比的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恢复主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黄西林,罗福和,胡彦民,刘宗华,季良越,季洪强,田贵军

    用C组的CⅠ和CⅢ亚组不育胞质的5个不育系和2个恢复系为材料,以17个涉及第9染色体和不同染色体臂的糯粒易位系为工具,测定了恢复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试验结果表明,恢复系A619和广102携带1对恢复主基因,位于第7染色体长臂外端,与易位系T79a的断点连锁,它能恢复CⅠ和CⅢ亚组胞质不育的花粉育性。还讨论了C组不同亚组胞质不育的恢复性反应和恢复性遗传的复杂性。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玉米姊妹系间杂种优势及不育化杂交制种技术研究

    刘宗华,黄西林,杨超英,胡彦民,季洪强,汤继华,季良越,罗福和,陈伟程

    对4个不同材料各一个基本株自交产生的姊妹系及其姊妹种、以及由此配成的普通单交种和改良单交种的若干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1)利用早代姊妹种(S2或S3)进行制种,可以提高制种产量60%以上,有的材料S2代姊妹种的制种产量甚至成倍增加。不同材料相同世代的姊妹种间增产幅度不一。2)同一材料不同S2代姊妹种间增产潜力存在明显差异,其增产幅度为1526%~83.96%。扩大早代姊妹系间遗传变异的选择范围,可进一步发挥姊妹种高产制种的优势潜力。3)4个S2代姊妹种与对应姊妹系各自和彼此之间的产量配合力效应相一致,保证了改良单交的产量和整齐度与普通单交种相近。4)与不育胞质相结合,既可提高制种产量,又可确保种子质量,进一步拓宽改良单交种的利用前景。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不同耕种方式对稻茬小麦根、叶生长特性的影响

    王小纯,马新明,史瑞青,袁剑平

    研究了旋耕条播、犁耧播种及撒播套种(免耕)3种耕种方式对稻茬小麦根、叶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40cm耕层内,旋耕条播比免耕小麦的根系体积大、分布深、活力强,而且小麦个体生长稳健,单株绿叶数高峰值在拔节期,单株叶面积最大值在抽穗期,均较免耕播种小麦晚一个生育时期,旗叶功能期延长5d,光合强度提高506mg·dm-2·h-1。不同耕种方式对小麦发根量(包括初生根和次生根)影响不大,对次生根的发生时期有明显作用。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不同棉花品种苗期对朱砂叶螨抗性的筛选鉴定

    武予清,刘芹轩,钟昌珍

    通过对98个棉花品种的苗期鉴定,筛选出了一批对朱砂叶螨抗性强的种质资源,包括亚洲棉、海岛棉和部分具有多毛、红叶和无色素腺性状的陆地棉品种。所鉴定的红叶、多毛和无色素腺品种平均受害指数显著低于推广品种,表明这些性状具有潜在的抗螨性。多毛品种高的叶毛密度须协同一定的叶毛长度才具有抗螨性。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在枣树品种资源分类上的应用

    张惠梅,胡喜来,王浚明,张浚华

    1995-07~1996-10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垂直板电泳,分析了64个枣树品种(类型)的过氧化物酶同功酶酶谱变化。结果表明,在河南境内的枣树品种资源中共出现10类酶谱,每个枣区都有自己所侧重的酶谱。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河南蛾类分布新记录

    时振亚,郑晓军

    报道了河南昆虫区系鳞翅目蛾类57个新记录种,9个新记录亚种,分属于11个科。标本存于河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植保系昆虫标本室。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不同小麦品种对麦田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耐药性研究

    娄国强,党润生,陈荣江,吕文彦,高扬帆

    通过敏感性测定,明确了不同小麦品种对麦田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耐药性。结果表明,百农65、豫麦2号耐药性较强;百农64、豫麦32号、中育3号耐药性居中;豫麦21号、豫麦18号耐药性较弱。豫麦21号对药剂的敏感性最强,用药不当,易产生药害。并对品种×药剂间及品种×药剂×含量间的协同效应进行了分析。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前氮后移施肥对冬小麦旗叶活性氧代谢和子粒产量的影响

    李友军,付国占,史国安,郭香凤,郭天财

    1994~1996年对高产冬小麦前氮后移施肥方式的产量效应和生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此施肥方式可以减缓旗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下降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积累,减少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提高旗叶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延缓叶片衰老,显著增加穗粒重和产量。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不同整地方式日本落叶松林对土壤水文效应及养分流失的影响

    赵勇,李树人,桂运言,李耀堂,孙中党,阮祥锋,吕久儒

    进行了不同整地方式日本落叶松林对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穴状整地林和带状整地林对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均具有明显的作用,对减少营养元素的流失量作用显著,年减少土壤养分流失量为79.75~135.40kg·hm-2·a-1.其中穴状整地林水土保持作用最好,能减少径流量34%,减少土壤侵蚀量42%.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苹果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动态的研究

    陈照峰,陈延惠,王杰,张建璐,王国新,马喜成,宋建伟

    对9个苹果杂交组合和1个国光天然实生苗群体的童期、果实大小及颜色、成熟期和抗病性等经济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认为,苹果遗传组成比较复杂,以上性状均属微效多基因控制,呈连续分布的数量性状遗传。杂种性状明显表现母性遗传优势,杂种群体结果的早晚,果实大小及颜色均有倾向母本的现象。杂种童期长短与亲本营养期亲中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9),即亲本结果越早,杂种实生苗的童期亦短,但一般童期均较亲本营养期长。杂种果实平均果重普遍低于亲中值,并向中小果型回归,呈偏态分布。不同组合均有不同程度的超亲类型出现。果色虽有色对无色为显性,有色亲本后代仍有色,但有色后代仍出现无色类型和不同有色连续性状类型,明显表现出经济性状衰退和趋中变异。在成熟期性状遗传中,中×中、中×晚组合的杂种群体多倾向晚熟。在试验中,还发现多父(混合花粉)组合,其杂种后代出现抗病类型多,说明多父本具有多抗互补作用。此研究结果为今后苹果育种的亲本选择和选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黄瓜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与通径分析

    李建吾,孙守如,任凝辉,王莲花

    利用黄瓜(CucumisSatirusL.)4个自交系,采用Grifing等2种方案配制6个杂交组合,对黄瓜的7个农艺性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结果数、平均单瓜重、座果率和叶面积与产量呈正相关,开花期、节间长与产量呈负相关,其中结果数达极显著水平,座果率达显著水平。通径分析表明:结果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相当大,直接通径系数为1.0013,平均单瓜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直接通径系数为0.6401,座果率、叶面积通过平均单瓜重对产量的间接作用大,通径系数分别是0.4348和0.3799.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弱光对黄瓜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马德华,庞金安,霍振荣,李淑菊

    黄瓜幼苗在弱光条件下,光合速率降低,呼吸强度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这可能是因为在弱光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末端电子传递体系发生改变。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有利于植株木质化程度提高,防止植株软化。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郁金香花芽分化的解剖学研究

    杨秋生,高致明,萧蓉萍,袁祖丽,宋鸿雁

    利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郁金香花芽分化的进程及温度变化对花芽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郁金香鳞茎内顶端生长点的分化过程可以分为营养生长期、生殖茎端形成期、花器官分化期、花器官伸长期4个时期,花芽分化从7月上旬开始,8月中旬结束。在贮藏期间,郁金香鳞茎内顶端生长点前期发育速度较慢,后期发育速度较快,并按由外向内的顺序进行。花芽分化的最适宜温度为20℃。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 不同牡丹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测定

    林晓民,陈根强,胡公洛,韩建国,和广磊,张淑玲,吕金刚,于梅娥

    以污染区牡丹叶尖枯病的病情指数为依据,测定了128个牡丹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结果表明,不同牡丹品种对大气氟污染的抗性不同,抗性指数的变化范围为20~100.抗性差异是由于叶片对氟化物的耐受性不同,而不是吸氟量多少的差异。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姜萎蔫青枯病和条斑叶枯病病原细菌的研究

    喻璋,成刚,张穗,刘庆元,殷花娥

    从上蔡县采集生姜萎蔫青枯病病姜块和条斑叶枯病病叶上分别分离出2种不同性状的病原细菌。通过形态的观察、染色反应、培养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起生姜萎蔫青枯病病原细菌的是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Smith)Smith],引起条斑叶枯病病原细菌的是姜生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ZingibericolaRenandFang)。同时对姜青枯假单胞杆菌进行了药效测定,结果以0.1%升汞液,100和200倍双效灵及甲醛液抑菌效果较好,农抗120等其它药剂基本无效。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栽培措施与烟草赤星病抗性关系的研究

    程功,李跃峰,刘济,孙保岭

    采用三元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烟草赤星病病情指数与移栽期、饼肥用量和后期补钾次数之间的量化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建立起病情指数与三因素间的数学模型。经检验,该模型回归关系显著,其中移栽期是影响烟草赤星病发生的首要因素。适当早栽,增加饼肥用量和后期补钾次数可减轻赤星病危害。三因素最佳组合为移栽期4月16~20日,饼肥施用量330~420kg·hm-2,后期补钾3~4次。经2a的田间验证试验,实际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几种植物性物质对赤拟谷盗的驱避作用

    谷艳芳,尚福德,薛敬忠,谢贞

    选用花椒、银杏、苦楝、蓖麻、柑桔、大蒜6种植物的石油醚提取物,对赤拟谷盗成虫做驱避性实验。结果表明,72h后,0.2mL·皿-1的花椒、柑桔、大蒜提取物处理的平均驱避率分别为88%,89%和81%特别是花椒提取物在3周后仍有较强的驱避作用,驱避率为72%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风力自动排气装置的研究

    何予鹏,徐波,张百良,余泳昌,娄伟,唐予桂,朱庆义

    设计了一种以自然风为动力驱动机械设备向外排气的风力自动排气装置。该装置由风力驱动装置和换气设备等部件组成。具有构思新颖、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特点。克服了常规排气设备耗能多、噪声大、运转时间有限等缺陷。在相同排气量情况下,每年可节电319kW·h.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河南奶牛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人工感染试验

    宁长申,张龙现,甄永臣,蒋贤芳,刘崇才,张新乾,张百灵

    对郑州、洛阳、开封3个城市的7个奶牛场(768头)进行了隐孢子虫病流行病学初步调查。发现7个奶牛场均有隐孢子虫感染。平均感染率为40%,其中0~6月龄的犊牛,6~12月龄的育成牛,1周岁以上的产奶牛隐孢子虫感染率分别为46.67%,42.1%和36.1%。犊牛感染率高于育成牛和产奶牛。卵囊的平均大小为7.43μm×58μm,卵囊形状指数为1.28,初步鉴定为小鼠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muris),但卵囊大小与文献报道有差异。从牛粪中分离出来的隐孢子虫卵囊人工感染1月龄小鼠和1日龄及6日龄雏鸡,其中感染雏鸡未获得成功,而感染小鼠获得了成功。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雄性水牛去势对瘤胃消化代谢的影响

    杨国宇,胡清林,陈杰

    选用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瘘管和临时性颈静脉插管的雄性水牛3头(1.5岁、250kg),研究去势对瘤胃微生物消化代谢的作用。结果表明,动物去势后12d,瘤胃细菌蛋白下降19.08%(P<0.05),TVFA下降8.07%(P<0.05),且丙酸比例下降;而瘤胃液中NH3—N水平增加15.24%(P<0.05)。去势后皱胃进入十二指肠食糜流量下降33.6%,1d内进入十二指肠总N量减少32.0%;含N组分中,细菌蛋白N量、过瘤胃蛋白N量、氨态N量分别下降42.7%,25.5%和28.2%。说明去势能明显影响瘤胃的消化代谢。

    1997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