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西永,王志强,吕德彬,詹克慧,许海霞,陈军营,姜鸿勋,张相武
对小麦新品种豫农9901在不同播种期和不同播种量下的子粒灌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农9901的子粒灌浆规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播种期对子粒灌浆和粒重有较大的影响,而播种量的影响较小.影响粒重的灌浆参数主要是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而且各阶段的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对粒重也有较大影响,其中渐增期的持续时间所起的作用最大,其次是缓增期的灌浆速率.
2005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邓士政,付金峰,季良越
以来源于13个基因型的玉米幼胚愈伤组织为试验材料,研究愈伤组织经震荡洗脱、吸湿干燥处理后进行植株再生和直接进行植株再生3种处理在植株再生率、再生进程和愈伤组织生根上的差异.结果表明,愈伤组织在植株再生前经过48h震荡洗脱加48h吸湿干燥处理、或仅进行48h吸湿干燥处理均可以普遍提高植株再生苗率,加快植株再生进程,但易发生愈伤组织先生根现象.震荡洗脱加干燥处理可以更快促进植株再生.各处理对不同基因型愈伤组织在植株再生率、植株再生进度和愈伤组织生根的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异.
2005年01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王春丽,田国伟,汤继华,李志敏,武守朝,闫虹,刘宗华
在不施磷肥和正常施肥条件下,对50个玉米自交系的可见展开叶、黄紫叶、株高、穗位高、穗位叶叶绿素含量和生物产量等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磷胁迫条件下,多数自交系表现苗期生长受阻,发育迟缓,可见展开叶数减少,黄紫叶数增加;成株期株高、穗位高及地上部分生物产量降低;相关分析表明,苗期可见展开叶数与后期地上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苗期可见展开叶数可以作为玉米自交系对磷胁迫反应敏感与否的形态指标.根据生物产量聚类的结果,将玉米自交系分为磷胁迫反应迟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类,自交系555-2,T7913,87-8,辽5114,A60,560和豫06-103等对磷胁迫反应不敏感,为磷素高效利用基因型.
2005年01期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袁祖丽,李春明,熊淑萍,李华,张贵龙,马新明
研究了盆栽条件下土壤中镉(Cd)、铅(Pb)污染对烟草叶片叶绿素含量、保护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d,Pb含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逐渐减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后转而下降,其中采收期受影响最大,Cd污染在6mg·kg-1其活性达到峰值,Pb污染则在300mg·kg-1时达到峰值,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逐渐增加,团棵期时,其活性提高的幅度最大;膜脂过氧化产物MDA含量则是逐渐增加,并在团棵期受Cd,Pb污染的影响最大,现蕾期受到的影响最小.
2005年01期 1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秦艳红,孟颢光,曹丽华
用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河南烟草马铃薯Y病毒(PVY)的体外特性.结果表明,河南PVY的稀释限点为10-6~10-7,致死温度为70~75℃,体外存活期为4~6d,在PVY与CMV,TMV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发现混合侵染的症状比单独侵染严重,且表现症状不同.
2005年01期 20-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孙德梅,汪耀富,叶红潮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对烤烟(NicotianatabacumL.)养分含量和烟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可以提高伸根期烟株体内N,P,K,Cu,Zn的含量,但会显著降低旺长期和成熟期N,P,K,Mg,Fe,Mn,Zn的含量。灌水能不同程度提高不盖膜烟田成熟期烟叶矿质养分含量,但对盖膜烟田的作用较小.在不灌水条件下,地膜覆盖可以显著提高烟叶的产量和上等烟比例,降低烟叶总氮、烟碱含量,增加还原糖含量;在灌水条件下地膜覆盖对烟叶产量和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05年01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刘卫群,王卫民,郭群召,王德琴,孙建英,王爱武
施用无机氮肥能够较大幅度提高0~20cm土壤中无机氮的含量,并维持7周左右.其中在移栽后第3周,各处理NH+4-N和NO-3-N平均含量分别增加了1.09倍和10.29倍;施用无机氮肥对提高20~40cm土壤中无机氮的含量作用不大;在烟株移栽后0~7周,0~20cm土壤中NH+4-N和NO-3-N的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3-N及20~40cm土壤中NO-施氮量与0~40cm土壤平均无机氮含量及上部叶片烟碱含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2005年01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刘世亮,刘忠珍,介晓磊,化党领,李有田,裴红波
采用网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在镉(Cd)污染的石灰性潮土中施入磷肥(P)对油麦菜生长及其对Cd,Cu,Zn,Mn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吸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向Cd污染程度不同的土壤中施磷肥显著地促进了油麦菜生长,增加程度随Cd污染的加重呈先增大再减小趋势;磷肥的施入显著降低了植株体内Cd的含量,对Cu,Zn,Mn的含量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促进了油麦菜对Cd元素的总吸收量,高含量Cd污染土壤增施磷肥时,植株对Cd的总吸收量最大;施磷也促进了油麦菜对Cu,Zn,Mn的总吸收量,且其增加幅度随Cd污染程度的加深呈先增加再减小趋势;同时发现植株体内Cd的含量与进入土壤环境中的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2005年01期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 董惠英,蒋炳伸,杨喜田,赵勇
研究了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新建城市绿地系统的土壤剖面、硬度等土壤特征,分析了不同绿化土壤的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城市绿地土壤由于受人为的强烈干扰,与自然土壤相比,出现了明显的退化现象,并且随程度的增加,土壤理化性状变得更加恶化.改善城市绿地系统的土壤质量,保障绿化成果,对其进行改良是十分必要的.
2005年01期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阎志平,秦素玲,侯桂英,张俊杰,李树人
阐述了城市森林的概念与发展,提出了城市森林的战略目标与功能定位、景观格局建设、树种选择与群落构建原则,最后就城市森林的经营与管理,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005年01期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王安亭,杨晓娟,翟晓巧,马新业,黎明,范国强
以毛泡桐(Paulowniatomentosa)无菌苗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在附加NAA0.3mg·L-1或2,4 D0.3mg·L-1与6 BA5~20mg·L-1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组合的MS培养基上进行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毛泡桐叶片和茎段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组合的12种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100%,但在2,4 D与6 BA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组合的MS培养基上,叶片和茎段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0,而在MS+NAA0.3mg·L-1+6 BA17mg·L-1培养基上,叶片和茎段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到88.3%和46.7%.胚性愈伤组织在该培养基上可发育为成熟的体细胞胚胎,进而成为完整植株.
2005年01期 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 宋轩,杜丽平
用生态足迹的方法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分析了荒漠化地区的生态压力和承载力.结果表明,该旗2000年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2.3064hm2,生态承载力为1.6475hm2,生态赤字为0.6590hm2.并且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也较低.在近10a内(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经济资源承载力呈现出减小趋势,即相对贫困状态,这是该区土地荒漠化发生的社会经济根源.
2005年01期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李建吾,毛光志,余纪柱,张丽,安红伟
6个黄瓜亲本按Griffing方法Ⅱ配为15个杂交组合,研究低温弱光逆境条件下苗期黄瓜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叶绿素(Chl)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电导率诸性状的配合力变化 方差分析表明,组合(包括自交组合)间5个性状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配合力分析表明,MDA含量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极显著,占总方差的87 8%,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可溶性糖含量和电导率的GCA方差达到显著水平,分别占总方差的62 5%和66 2%,其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SOD活性和Chl含量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和GCA方差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 综合各性状表现结果,自交系51,69较优
2005年01期 57-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 张百俊,王广印,陈英照
采用不同含量的大蒜浸提液浸泡西葫芦种子处理后,研究其对种子活力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种子前期发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蒜素含量越高,抑制作用越大,但最终发芽率没有明显差异,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随大蒜素含量的增加明显降低;大蒜素含量越高,幼苗出土越晚,主根长和根鲜重与出苗早晚没有明显相关性;幼苗下胚轴长随大蒜素含量增加而减小,下胚轴粗和苗鲜重随大蒜素含量增加而增加.
2005年01期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胡喜生,洪伟,郭文才,吴承祯,林勇明,姬桂珍,张琼
对福建3个保护区分布的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v Pubescences)混交林群落植物种类的局域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区内的3个毛竹混交林群落植物有445种,其中共有种14种、偏宜种56种、确限种375种.各群落植物主要由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物组成,集中在壳斗科(Fagaceae)、杜鹃花科(Ericaceae)、茶科(The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樟科(Lauraceae)和蔷薇科(Rosaceae)等几个科,但各群落之间种类成分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3个毛竹混交林中,毛竹+长苞铁杉群落的生物量最大,但群落物种组成及结构与毛竹生物量关系不明显.
2005年01期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 金听祥,李改莲,张全国,徐烈
对不同蔬菜的真空冷却试验,表明在真空冷却过程中真空度影响着真空冷却的时间和最终的冷却温度.真空冷却过程还受产品种类影响,不同类型产品的最终真空冷却效果也不同.质量损失是真空冷却过程不可避免的现象,损失程度与产品的种类、温差以及比热容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2005年01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戚元成,张世敏,宋安东,高玉千,胡渝,张慧
将耐盐相关基因盐地碱蓬谷胱甘肽转移酶基因(Glutathiones transferase,GST)克隆到表达载体pROKⅡ中以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GST,直接转化法转化土壤农杆菌,PCR验证后的阳性土壤农杆菌利用花序浸泡法转化拟南芥.转化子通过含有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初步筛选,用PCR方法进一步验证外源基因插入到拟南芥基因组中.通过几代选育得到了稳定遗传的转基因拟南芥纯合品系.
2005年01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郭红祥,袁超,郭爱芳,张家云,陈毓荃,张兴,李建才
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得到的花椒挥发油对玉米象、赤拟谷盗进行了杀虫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花椒挥发油对玉米象、赤拟谷盗具有较强的驱虫、杀虫活性.在7d内忌避率始终在50%以上;在椒油点滴剂量为0 04μL时,玉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死亡率分别为47%和40%;当玉米象的熏杀剂量为1mL·L-1时,24h内虫全部死亡,当对赤拟谷盗的熏杀剂量为1 2mL·L-1时,6h内虫全部死亡.
2005年01期 79-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 刘新育,陈红歌,刘庆军,张世敏,贾新成
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J506)是经过紫外线诱变得到的突变株.电泳结果表明,突变株粗酶液中蛋白质的种类与野生株差别较大;木聚糖酶谱检测发现,突变株粗酶液中有3种类型木聚糖酶,而野生株中只有2种.试验还表明,突变株粗酶液中木聚糖酶活性比野生株提高了约30%,突变株木聚糖酶最适pH值为6.0,在6.0~10.0范围内稳定,野生株木聚糖酶最适pH值为5.4,在7.0~10.0范围内稳定;突变株与野生株木聚糖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2℃,在20~50℃之间都比较稳定;突变株木聚糖酶的t1/2为55℃,野生株为53.5℃;在40℃保温24h,突变株剩余酶活性为86%,野生株为57%.
2005年01期 82-85+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张冬平,冯继红,白菊红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河南23a小麦生产效率变化进行时序—截面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产全要素生产率(TFP)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技术进步,综合技术效率增长的制约因素主要来自规模效率的下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南小麦生产综合技术效率偏低,1993年以来虽然有较大改善,但仍缺乏竞争优势.
2005年01期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 苑丽,胡功政,刘智明,王升运,梁军,杨玉荣
研究了氟苯尼考单药及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抗菌后效应(PAE)及对试验性鸡大肠杆菌病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 6mg·L-1,与氯霉素相同,是甲砜霉素的2 5%;氟苯尼考对鸡大肠杆菌的PAE(1 45~2 07h)显著长于甲砜霉素(P<0 05),呈浓度依赖性.棋盘法测得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联合对鸡大肠杆菌呈无关作用,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值为1 5,联合时的氟苯尼考MIC值是其单独时50%.氟苯尼考以1∶2(质量比)与多西环素联合时,对鸡大肠杆菌的PAE与单药PAE的较大值相近,与相应浓度的单药相比均表现为无相关作用.氟苯尼考3种剂量(10mg·kg-1和20mg·kg-1(肌注)、30mg·kg-1(口服))、或联合用药(氟苯尼考10mg·kg-1+多西环素20mg·kg-1、氟苯尼考20mg·kg-1+多西环素40mg·kg-1(口服))5种治疗方案,对鸡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分别为73 3%,76 7%,73 3%,76 7%,80 0%,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80 0%.
2005年01期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任广志,李维铎,李鹏飞,陈斌,刘洪斌,聂春,竹学军,包文奇
以淮南猪为母本,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猪为父本进行多组合简单或级进杂交试验,筛选出以含62.5%杜洛克猪血统的组合为最佳,由此组成育种核心群.采用群体继代选育法培育淮南猪新品系,并历经5个世代的选育.结果表明:淮南猪新品系6月龄后备公猪平均日增重由1世代的484.30g,提高到5世代的549.21g,世代平均改进量为12.98g(b=19.14);后备母猪分别为466.22,553.12和17.38g(b=28.20).各世代的体尺变化也较明显,其中体长公猪5个世代增加了10.94cm,母猪增加了17.66cm.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6月龄的体重与体长、体高、胸围均呈强的正相关.
2005年01期 98-10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 肖传斌,刘忠虎,梁宏德,党静,高春生,王平利
应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对非洲鸵鸟食管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与家禽和哺乳动物的食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非洲鸵鸟食管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但角质化不明显,固有膜内食管腺丰富,由腺细胞围成的管泡状腺直接开口于黏膜上皮,分泌大量黏液.食管肌层非常发达,分为内环肌、中纵肌、外环肌3层,环肌很厚,与纵肌的比例约为3:1.外膜是一层薄的纤维膜,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组织和神经.
2005年01期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李学斌,余小领,谢庄,李培庆
建立了显性分子标记回归模型,并对以正交表形式表现的分子标记资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拟定的条件下,此模型可以对基因座位的相对作用加以估计,从而为从基因密码到数量性状的翻译提供了一定的方法与理论依据.
2005年01期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张百良,樊峰鸣,李保谦,张杰
针对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技术产业化现状从技术、设备、资源等影响产业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及解决问题的建议.
2005年01期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 李玉玲,张勇民
针对目前软件企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条适合软件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把软件工程理论应用于软件企业,结合软件企业实际对分布式环境的需求,构建了一个符合企业工程化建设的集成开发框架,从而规范软件企业的管理,改进软件开发的TQCS.
2005年01期 116-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 李玲,吴克宁,陈伟强,吕巧灵
根据土壤理化性质,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河南南部地区白浆化黄褐土的4个代表性土壤剖面进行检索,确定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属于淋溶土纲,湿润淋溶土亚纲、漂白湿润淋溶土土类及相应的亚类;并分别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联合国制定的世界土壤图图例(FAO UNESCO)和中国土壤分类系统的不同分类系统作出高级分类归属和参比.
2005年01期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