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23459

作物科学

  • 回交对普×爆后代膨爆特性的恢复效果研究

    李玉玲;王延召;吴锁伟;付家锋;李学慧;

    利用4个爆裂玉米自交系和5个分属于不同优势类群的普通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的20个普×爆组合的F2,BC1和BC23个世代材料,分析了不同组合各世代的性状表现、分离范围、回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各世代的性状表现均存在显著差异.同一组合F2,BC1和BC2群体各性状的变异较大,应实施大群体选择.不同组合各性状的回交效应不同,适宜回交代数应根据具体组合而定。

    2007年03期 No.141 247-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不同烤烟基因型钾吸收特性及其根皮层细胞内向钾电流差异研究

    鲁黎明;杨秋云;杨铁钊;

    对4个烤烟基因型进行了根系钾吸收动力学特性研究,并对其根皮层细胞质膜内向跨膜钾电流进行了全细胞记录.结果表明,农大202与NC 89的Vmax明显高于净叶黄及NC 2326,而它们的Km值则低于净叶黄及NC2326.全细胞内向跨膜钾电流的记录表明,NC 89的电流密度(pA/pF)最高,其次为农大202及净叶黄,而以NC2326的电流密度最小.结果还表明,基因型对K+亲和力及吸收能力是影响烤烟钾营养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2007年03期 No.141 25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 转TrxS基因啤酒大麦的分子检测和农艺性状分析

    卫丽;邓德芝;孔维威;尹钧;

    对不同转TrxS基因啤酒大麦的T1,T2代植株进行分子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其遗传行为做了分析.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在不同材料中的遗传行为不同,TrxS基因在Harrington中符合3∶1的遗传比例,PCR-Southern杂交结果说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大麦基因组中,并能够稳定地遗传给后代;而在Franklin后代自交过程中发生丢失而不能稳定遗传.经PCR跟踪检测,得到转基因大麦纯合株系.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除生育期比对照提前4 d外,其它农艺性状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2007年03期 No.141 25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 玉米重组自交系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标记

    刘小红;郑祖平;张红伟;何道文;荣廷昭;谭振波;

    以黄早四和Mo 17为亲本,组建了含239份重组自交系的F9代分离群体.共选取了370对SSR引物用于亲本多态性筛选,结果有126对引物能扩增出清晰的多态性条带.用这些有多态性的引物进一步作群体分析,除有23对引物扩增效果较差外,其余引物在多态性、重复性方面均表现较好.最后,用该重组自交系群体构建了玉米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该图谱拟合了103个分布于10个连锁群的微卫星标记位点,覆盖玉米整个基因组1 455.4 cM,标记间平均图距14.1 cM.

    2007年03期 No.141 259-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 不同基因型玉米某些氮代谢生理指标的差异研究

    卫晓轶;李国清;王艳朋;李浩川;靳静晨;田国伟;刘宗华;

    通过盆栽试验,在施氮(N+)和不施氮(N-)条件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等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的3项生理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供试材料中,许178的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最高,黄C最低,尤其在灌浆期比开花期表现更明显;增施氮肥可明显提高3项生理指标,但不同材料增幅不一,材料2(L2)对氮胁迫敏感,增施氮肥可明显提高其硝酸还原酶活性,而许178对氮胁迫不敏感,低氮条件下仍是氮高效利用自交系,为农大108成为氮高效品种提供了遗传基础.

    2007年03期 No.141 2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园艺科学

  • 无籽西瓜子叶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研究

    宋尚伟;闫锋;牛姗姗;苗红霞;

    ‘黑蜜2号’无籽西瓜的种胚经3 d暗培养后,在(16L∶8D)h.d-1的光周期下培养获得无菌苗,以其子叶为外植体进行体细胞胚发生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从无籽西瓜子叶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和体细胞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 3.0 mg.L-1+NAA 0.1 mg.L-1,诱导的适宜条件为暗培养7 d,再在(16L∶8D)h.d-1的光周期下培养7 d;诱导丛生芽生根的最适培养基分别为1/2 MS+IBA 0.3 mg.L-1和1/2 MS+NAA 0.3 mg.L-1.

    2007年03期 No.141 269-272+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林业科学

  • 森林火灾成灾面积的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预测

    黄家荣;刘倩;高光芹;刘小丽;魏春生;段群迷;程作峰;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对河南省森林火灾成灾面积进行预测,网络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为1.15%,最小相对误差是0,平均为0.42%,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程度很好,模型精度较高,建模简单,是预测森林火灾成灾面积的有效方法.

    2007年03期 No.141 273-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农田防护林空间配置信息系统的研究

    李春静;智长贵;

    以江苏省建湖县为例,在对研究区农田防护林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GIS技术,建立了农田防护林配置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提供数据操作、编辑、查询、空间分析、图形的输出以及林网模型及蓄积量预测模型等,可直观掌握农田防护林空间分布及面积、蓄积变化,为农田防护林的科学管理提供新的手段和方法,为精准林业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2007年03期 No.141 27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1K]
  • 秋冬季节温度变化对毛泡桐实生幼苗顶芽生长发育的影响

    黎明;祝宝玉;范国强;武柯;刘国志;

    对1年生毛泡桐实生苗顶芽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由秋季向冬季过渡,毛泡桐顶芽体积明显缩小,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密度显著增大,细胞壁向内皱缩.这些变化说明,随着气温的变化,毛泡桐顶芽遭受到环境胁迫,其细胞活性逐渐降低,最终导致顶芽死亡.

    2007年03期 No.141 280-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植物保护

  • 烟实夜蛾细胞色素P 450 cDNA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李卫华;杨文玲;苗雪霞;付贵成;郭线茹;

    昆虫细胞色素P 450与昆虫抗药性关系密切,本研究以烟实夜蛾5龄幼虫中肠的总RNA为模板,设计并合成简并引物,利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出了烟实夜蛾细胞色素P 450基因的c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D 18-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得到的491 bp的片断编码163个氨基酸残基,且该片断在阅读框内.与已公布的谷实夜蛾、棉铃虫和烟芽夜蛾细胞色素P 450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其一致性分别为98.7%,98.7%和92.1%.

    2007年03期 No.141 284-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畜牧兽医学

  • 合作猪生殖器官生长发育的研究

    李明;刘孟洲;李立芳;方丽云;王玉涛;

    对不同日龄合作猪生殖器官(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睾丸)进行了解剖测量,并对卵巢和睾丸进行了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合作猪母猪60~180日龄卵巢重量在0.0185~1.575 g,卵巢指数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增大,合作猪母猪生殖器官生长发育强度的峰值在90~115日龄,卵巢组织切片表明90日龄前合作母猪有排卵发生,初情期在60~90日龄之间;合作猪公猪睾丸的重量范围在3.2~112.9 g,睾丸指数在8.4×10-4~3.7×10-3,115日龄前后增重加快,合作猪睾丸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合作公猪的初情期出现在140日龄前.

    2007年03期 No.141 28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河南分离株S1基因克隆及遗传变异分析

    陈红英;李新生;崔保安;魏战勇;赵丽;张书松;方忠意;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河南分离株(HN0501)S1基因,并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片段大小为1739 bp,包含S1基因和部分S2基因,S蛋白切割识别位点序列为RRSRR.序列比较分析发现,IBV HN0501株S1基因与澳大利亚N1株、吉林JAAS株S1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6%,99.8%,氨基酸同源性均为99.3%,而与其它支气管炎病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66.4%~85.2%.通过IBV S1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发现HN0501株与N1株、JAAS株的亲缘关系近,而与其它支气管炎病毒株的亲缘关系均较远.进一步证实IBVHN0501株为IBV肾型株.

    2007年03期 No.141 295-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 中药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脏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赵现敏;崔保安;张红英;胡梅;王远阁;李改英;刘炜;杜恩忠;

    为选择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中药多糖及其最佳作用剂量,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的紫锥菊多糖(EPPS)、板蓝根多糖(IRPS)、黄芪多糖(APS)、山药多糖(CYPS)和牛膝多糖(ABPS)等5种中药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PPS,IRPS,APS,CYPS,ABPS均能显著地直接或协同LPS,ConA诱导的猪脾脏淋巴细胞增殖(P<0.05);5种多糖促进猪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与多糖浓度密切相关,且不同多糖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剂量不同.

    2007年03期 No.141 300-30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生命科学

  • 热稳定性木聚糖酶结构模拟及分析

    刘亮伟;秦天苍;刘新育;王明道;刘全军;薛瑞丽;

    通过对海栖热袍菌热稳定性木聚糖酶B的结构模拟,发现它有F/10木聚糖酶家族典型的(β/α)8折叠桶结构.分析其二级结构含量,发现α-螺旋中氨基酸含量最多,占总氨基酸量的43%,是酶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折叠片结构含量占总氨基酸量的16.8%,这些成分构成了酶的活性中心位点和底物结合部位,为研究热稳定性木聚糖酶奠定了基础.同时将模拟结构同后来用X-射线测定结构进行了比较,对于结构模拟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7年03期 No.141 304-3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 河南珍稀保护树种引种驯化研究

    田朝阳;孟庆法;郑晓军;段增强;孙金花;

    在郑州、南阳、周口、驻马店、许昌等地建立引种驯化试验基地,采用种子育苗和移栽苗子的方法,大规模地系统引种驯化河南产珍稀保护树木25科,35属,41种,占河南产珍稀保护树木总种数(91种)的45%.通过对引种树木的生长发育阶段、生态适应性、推广程度的分析,提出了科学的引种驯化推广方式和推广区域.

    2007年03期 No.141 3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转反义TrxS基因导入小麦后子粒发芽能力与脱支酶活性的变化

    张冉冉;尹钧;周苏玫;任江萍;何丽;李永春;李磊;

    对转反义TrxS基因的小麦株系(00 T 89)进行纯合株系的子粒发芽试验和脱支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在开花后35 d至成熟后10 d,00 T 89株系子粒发芽开始时间比对照推迟2 d,子粒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22.1%和35.4%,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转基因小麦子粒的脱支酶活性在成熟至成熟后10 d平均比对照降低了27.3%,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开花后35 d至成熟后20 d,转基因子粒可溶性糖含量平均比对照降低了31.6%,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子粒发芽特性与脱支酶活性及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的相关关系.

    2007年03期 No.141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食品科学与工程

  • 馒头品质与小麦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

    李梦琴;任红涛;张剑;冯志强;王彩霞;

    对所选32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品质测定,在此基础上进行馒头制作和品质评定,分析了小麦各品质指标与馒头品质的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馒头总评分与小麦品质指标的回归方程,确定了影响馒头总评分的小麦品质指标是小麦面团的形成时间、最大拉伸阻力、降落数值和最高粘度.

    2007年03期 No.141 318-321+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微波对固体培养物料的灭菌工艺的试验研究

    葛新锋;刘存祥;

    通过对食用菌栽培用固体培养物料的微波灭菌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能有效的杀灭食用菌栽培用固体培养物料内的杂菌,而且不会影响到食用菌的生长,与传统灭菌工艺相比微波灭菌还具有灭菌时间短,灭菌效率高的特点.该工艺为微波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2007年03期 No.141 3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农业工程

  • 数显多用免耕旋播机的设计与研究

    杨富营;李民朝;蔡正科;

    针对国内现有免耕施肥播种机功能单一、智能化程度低等问题,设计开发了2BMXS-3/10型数显多用免耕旋播机.通过性能试验和生产试验证明,该机各项技术、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其作业质量能够满足农艺要求.

    2007年03期 No.141 326-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处理猪场废水启动过程中AGS培养的试验研究

    张杰;杨高峰;杨世关;李海华;岳建芝;张百良;

    以猪场废水为基质,研究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AR)启动中厌氧颗粒污泥(AGS)的驯化过程及对猪场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逐渐加大进水流量和COD质量浓度来提高有机负荷的情况下,污泥床区逐渐充满沉降性能良好的AGS,到启动完成时,经历了62 d的时间.启动完成后,污泥床区中粒径大于1 mm的AGS量占81.3%,且污泥床区底部AGS粒径较大.通过镜检发现AGS表面丝状菌和短杆菌为优势菌,而内部则以球菌为主.在进水COD有机负荷(OLR)为20.6 kg.m-3.d-1,水力滞流期(HRT)不低于16 h时,COD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

    2007年03期 No.141 329-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户用沼气发电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刘振波;徐广印;杨群发;陈亮;夏祖印;张全国;

    根据农村户用沼气池的系统特征和沼气的燃烧特性,设计研制了功率分别为700,1800,3800,4800 W等系列的户用沼气发电装置.介绍了户用沼气发电装置中发动机的混合器、燃烧室、压缩比、火花塞等关键部件的设计.针对1800 W的发电装置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沼气消耗率为0.50 m3.kW-1.h-1,启动气压范围在2~12 kPa之间,工作气压范围在0.5~10 kPa之间,输出电压220 V.该发电装置运行稳定.

    2007年03期 No.141 33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经济与管理科学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

  • PMVF综合集成预测方法及应用实例

    尹红征;张荣;陈振;白洪远;刘斌;

    设计了一种PMVF综合集成预测方法.基于系统工程的思想,提出了PMVF综合集成预测方法的框架;重点介绍了该预测系统中的信息预处理(P)、预测模型(M)、效果检验(V)及预测反馈(F)等关键子模块.以上海市家庭上网户数预测为例,验证了其有效性.

    2007年03期 No.141 342-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 基于粗糙集的产品特征知识获取研究

    李玉玲;吴祈宗;

    针对制造业产品设计的个性化需求,将粗糙集理论应用于产品设计知识的属性约简和分类规则生成,发现产品或零部件间潜在的特征知识模式,从而为设计人员所能够提供的模糊对象进行分类或提供设计知识.

    2007年03期 No.141 346-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文献综述

  • 细菌耐药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杨霞;王川庆;卢中华;

    对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分子机制即固有耐药性、获得性耐药性、耐药性基因移动的方式等进行了论述,并着重分析了获得性耐药机制及耐药性基因移动的方式,对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2007年03期 No.141 350-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 木质素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苏同福;高玉珍;刘霞;周斌;宫长荣;

    对木质素的制备、总量的测定及其结构和分子量的测定等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这些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将太赫兹技术应用于木质素测定的前景.

    2007年03期 No.141 356-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 前进中的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

    <正>一、学院简介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成立于2005年,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管理科学3个学科联合组建,是河南农业大学重点建设的新兴学院,涵盖理、工、管3大学科.现有博士学位点1个,硕士学位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1个,本科专业(方向)4个,初步形成了博士、硕士、专业硕士、本科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多层次办学体系.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1人,其中专、兼职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57人,在校全日制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共1 200余人.学院紧紧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坚持以管理科学为核心,以计算科学为手段,以信息与计算科学为方法,以农业信

    2007年03期 No.141 244+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