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23466

作物科学

  • 不同类型烤房烘烤对豫西烤烟中性香气成分的影响

    韦凤杰;石秋环;王海涛;张国显;赵志正;

    对不同类型烤房烘烤条件下的豫西烤烟中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目前大量使用的气流上升式烤房相比,气流下降式烤房和小密集式烤房烘烤对豫西烤烟不同部位烟叶中性香气成分影响均较大.小密集式烤房明显促进豫西烤烟下部叶片中性香气物质的积累,促进了棕色化产物、类西柏烷类、苯丙氨酸类、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香气物质的形成;促进了中部叶片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和新植二烯的形成;促进了烤烟上部叶片苯丙氨酸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和新植二烯的产生.随烟叶部位上升,小密集式烤房对叶片中性香气物质的积累效应逐渐下降.

    2007年06期 No.144 595-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 烤烟叶片叶绿素含量与颜色特征的关系

    徐光辉;虎晓红;熊淑萍;李春明;宋瑞芳;杨颖颖;马新明;

    利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不同成熟时期烟叶的叶绿素含量,采用线性拟合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烟叶成熟期叶绿素含量估算模型,并对其精度进行了评价和验证.结果表明,RGB颜色系统的B/(R+G),色度坐标b可以作为叶绿素含量估算的主要颜色特征参数,叶绿素含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0.767以上.

    2007年06期 No.144 600-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金攀西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评吸质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于建军;代惠娟;李爱军;陈红丽;邵惠芳;

    应用因子分析法对2004年金攀西29份烤烟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因子分析,从12种主要化学成分及衍生成分中提取出碳氮因子、钾因子和氯因子3个主因子.3个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86.073%.将因子得分与评吸结果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3个主因子对香气质的作用大小为:氯因子>碳氮因子>钾因子>综合因子,对香气量的作用大小为氯因子>钾因子>碳氮因子>综合因子,对余味的作用大小为碳氮因子>氯因子>综合因子>钾因子,对杂气、刺激性和评吸总分的作用大小为氯因子>碳氮因子>综合因子>钾因子,对燃烧性和灰色的作用大小为碳氮因子>综合因子>氯因子>钾因子.对评吸质量影响较大是碳氮因子和氯因子,其次是钾因子和综合因子.

    2007年06期 No.144 605-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 小麦新种质N 9434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张宏;任志龙;王长有;王亚娟;王秋英;蔡东明;吉万全;

    以小簇麦代换系V 2的衍生后代N 9434作父本,辉县红、阿勃和阿勃20个单缺体系作母本分别进行杂交,F1和亲本苗期接种条锈菌单孢菌系条中32号,所有F1和9434表现为高抗条锈病,辉县红和阿勃表现为高感和感染条锈病.辉县红/N 9434及阿勃/N 9434的F2代植株抗感分离比为71∶33和73∶26,卡方测验结果符合理论比3∶1.所有单体F1自交后代中,除了9434/阿勃1 BN的F2抗感分离偏离3∶1外,其余均符合3∶1.表明该抗条锈种质对条中32的抗锈性由单个显性基因控制,位于1 B染色体.经推导分析认为,该抗性基因可能为Yr26.

    2007年06期 No.144 611-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信息熵综合评价方法在小麦品种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郭瑞林;赵虹;王西成;曹廷杰;纪利坤;

    运用信息熵原理,建立了作物品种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品种多目标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小麦品种区域试验,具体介绍了这种方法的应用.研究表明,信息熵综合评价方法对于客观综合评价品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7年06期 No.144 614-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园艺科学

  • 不同培养方式对大花蕙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何松林;蒋要卫;孔德政;田中道男;

    以大花蕙兰(Cym bidium)试管苗为试验植物材料,以树脂膜容器(CP)和玻璃培养瓶作为培养容器,比较不同培养方式对大花蕙兰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玻璃培养容器相比,以岩棉块作为培养基支持体,并配合CP使用的培养方式(CP.RW)对促进大花蕙兰试管苗生长效果显著.

    2007年06期 No.144 619-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林业科学

  • 秋水仙素诱导兰考泡桐四倍体的研究

    杨志清;范国强;曹艳春;

    用不同质量浓度的秋水仙素液体、固体和固液双层介质处理预培养时间不同的兰考泡桐二倍体幼苗叶片,叶柄和茎段后,在不同培养基上进行体外植株再生,得到了兰考泡桐的四倍体植株.结果表明,固液双层介质处理兰考泡桐叶片四倍体诱导率最高可达23.4%.显微镜观察诱变植株根尖染色体数为2n=4x=80,四倍体幼苗较二倍体幼苗叶片大而厚、叶色深,气孔大,生长更为健壮.

    2007年06期 No.144 623-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固定样地用于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精度的研究

    智长贵;李春静;韩爱惠;徐丽敏;

    在总结了中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现状的基础上,以吉林省第7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资料和吉林省TM遥感影像为基础,对固定样地调查结果与遥感影像分类结果进行了对比,并采用点对点匹配法,分析了固定样地作为遥感影像解译标志时的精度.结果表明,采用固定样地调查与遥感影像分类调查森林资源总体精度较高,森林覆盖率误差仅为-1.04%,而点对点匹配检验时森林类型误差达到52.99%.

    2007年06期 No.144 628-631+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植物保护

  • 不同小麦品种(系)黑胚病发生及其对子粒危害的影响

    邢小萍;殷宪平;刘春元;袁虹霞;孙炳剑;李洪连;

    为了解河南省目前推广及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黑胚病的田间发生及其对子粒危害的影响,并在室内对田间收获的各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千粒重、发芽率及幼芽鲜重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率存在显著差异,陕229和豫优1号发病最轻,黑胚率为2.0%和2.1%;漯麦4号发病最重.小偃803等43个品种黑胚子粒的千粒重是增加的,病、健子粒千粒重差值为0.71~6.96 g;仅有豫麦49号等5个品种黑胚子粒千粒重是降低的,病、健子粒千粒重差值为-0.08~-5.2 g.豫麦68号等35个品种的健康子粒发芽率高于病子粒,病、健子粒发芽率差值为-3.33~-20.0;新麦18等4个品种的黑胚子粒发芽率高于健康子粒,病、健子粒发芽率差值为3.33~10.0;山东95519等9个品种黑胚子粒和健康子粒的发芽率是一致的.豫麦70号等13个品种黑胚子粒萌发后的幼芽重是增加的,病、健子粒幼芽鲜重差值为0.000 6~0.004 4 g;郑麦9023等35个品种的黑胚子粒萌发后幼芽鲜重比健康子粒萌发后的幼芽鲜重减轻,病、健子粒幼芽鲜重差值为-0.000 2~-0.016 4 g.不同小麦品种的黑胚率与病、健子粒千粒重、发芽率和幼芽鲜重的差值之间没有相关性.

    2007年06期 No.144 632-6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 草净津合成技术的改进研究

    周映霞;宁爱民;裴福云;高亚琳;王振香;

    针对草净津在工业化生产中存在的收率不稳定、产品质量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循环溶剂、主要原材料以及中间体的质量对草净津的收率和产品质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中间体丙酮氰胺的质量.通过对回收溶剂的处理、原材料的提纯和对中间体的精制,使草净津合成的工艺条件得到进一步优化,从而使草净津以三聚氯氰计的产品总收率达90%~95%,产品含量可达970 g.kg-1,且收率和质量都相当稳定.

    2007年06期 No.144 637-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生命科学

  •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ORF 75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安世恒;尹新明;江志伟;胡鹏;郭征;杨永青;

    通过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ORF 75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BmNPVORF 75基因位于病毒基因组70 485 bp和71 264 bp之间,编码25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预测分子相对质量为30.8 kDa,等电点为7.67,分子式为C1409H2157N351O390S19;蛋白在大肠杆菌内的半衰期大于10 h;酸性氨基酸(Asp+Glu)占10.5%,碱性氨基酸(Arg+Lys)占10.8%;蛋白的不稳定指数为42.67,是不稳定蛋白.利用Prosite数据库扫描,查到4类9个蛋白修饰位点.通过Blast搜索氨基酸同源序列发现,BmNPVORF 75同源蛋白存在于所有测序的鳞翅目昆虫杆状病毒中,不存在于其他非鳞翅目昆虫杆状病毒中.同源序列比对结果,BmNPVORF75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NPV)ORF92之间的同源性达到100%,应为相同基因.依照BmNPVORF75同源基因序列相似性,对13种昆虫杆状病毒进行进化树构建分析,其中,BmNPVORF75与薄荷灰夜蛾多粒包埋型核型多角体病毒(Rachiplusia ouMN-PV)ORF89基因进化距离很近,同源性较高.

    2007年06期 No.144 641-6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3K]
  • 濒危植物连香树的传粉生物学研究

    袁丽洁;方向民;崔波;程喜梅;李红运;叶永忠;

    对人工栽培24 a生连香树的花期动态、传粉全历程、传粉日进程、柱头可受性、花粉数量等传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连香树是风媒植物,其花部特征有许多适合风媒传粉的特点:花先叶开放,花小、无花被、无蜜腺和气味、花粉量大.重力玻片法检测的结果表明,连香树为短距离传粉,其风媒传粉发生在晴朗、昼夜温差大、空气湿度高的3月下旬;花期持续时间为12 d,传粉盛期集中在花药开裂后2~3 d,传粉时间短,具有爆发性.

    2007年06期 No.144 647-650+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 胞苷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黄艳辉;丰贵鹏;杨晓娟;

    采用响应面分析的方法对发酵生产胞苷的培养基进行优化,通过二水平正交试验考察葡萄糖、玉米蛋白粉、玉米浆、K2HPO4、尿素、起始pH值和发酵温度对发酵生产胞苷的影响,利用极差分析寻找发酵生产胞苷的主要影响因子,利用中心组合设计与响应面分析进一步考察主要影响因子并确定了最佳培养基的组成.结果表明,发酵生产胞苷的主要影响因子分别为K2HPO4、玉米浆和葡萄糖.在优化培养基中,胞苷产量增加2倍,达到1.898 g.L-1,试验值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2007年06期 No.144 651-6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不同底泥处理对软叶丁香蓼去除水体中氮素的影响

    常会庆;丁学锋;

    选用沉水植物软叶丁香蓼(Ludwigia hyssopifoliaExell)为材料,结合不同的底泥处理,在人工模拟条件下研究了水体中几种氮形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开始阶段因裸露底泥处理会向水体中释放出不同形态的氮素,使水体总氮含量有所增加.但试验的后期因软叶丁香蓼对铵态氮,尤其是对硝态氮的吸收作用,以及底泥中大量硝化和反硝化菌参与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会使软叶丁香蓼配合裸土的处理加快水体中氮的去除.在处理50 d后,软叶丁香蓼+裸露底泥(植物裸土)的处理和软叶丁香蓼+包裹底泥(植物包土)的处理对氮素的去除已经没有显著差异,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底泥对水质的影响并非总是负作用,尤其在与一些高等水生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中能起到营养物质"库"的作用.

    2007年06期 No.144 65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 ERIC-PCR技术在平菇菌株鉴定中的应用

    何培新;刘伟;程雁;郭恒;申进文;

    研究了ER IC-PCR技术在平菇栽培菌株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22个供试平菇菌株和对照香菇菌株中,ER IC-PCR扩增出的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多态性高.聚类分析表明,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15的水平上,23个菌株聚类成8大类群:糙皮侧耳栽培菌株分别归属第1和第2大类群;秀珍菇5号、4011、白灵菇2号、杏鲍菇、鲍鱼菇和香菇分别独立地聚类为不同的大类群.在聚类重新标定距离为20时,鲍鱼菇和香菇聚类在一起,其他平菇菌株聚类在一起.这表明ER IC-PCR技术可以应用于平菇栽培菌株的鉴定,但也说明该技术在食用菌分类鉴定应用上的局限性,同时也说明食用菌需要多相分类鉴定.

    2007年06期 No.144 659-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畜牧兽医学

  • 鲫血浆中甲磺酸达氟沙星的RP-HPLC法测定

    潘玉善;方之平;操继跃;王翔凌;唐顺军;潘黔生;

    建立了测定鲫血浆中甲磺酸达氟沙星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和SB-C18的保护柱;流动相:乙腈与磷酸盐缓冲液(含10 mmol.L-1磷酸二氢钠和15 mmol.L-1四丁基溴化铵,磷酸调节pH4.0)的体积比为8∶92;流速:1.0 mL.min-1;进样量:10μL;柱温:30℃;检测波长282 nm.内标物为盐酸氧氟沙星.本研究建立的甲磺酸达氟沙星标准曲线在0.05~5.0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最低检测限为0.01 mg.L-1,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0%,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

    2007年06期 No.144 664-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八味丹参茶对高血脂症大鼠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卢付军;杨青华;高致明;毕跃峰;曹金斌;

    采用高脂模型-预防性给受试物法,分别以1.5,3.0,6.0 g.kg-1八味丹参茶,连续给大鼠灌胃40 d,测定血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Ⅰ(ApoA-I)、载脂蛋白B(ApoB)的含量,同时用毛细管法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表明,八味丹参茶(BWT)大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CH、LDL-C含量明显降低,HDL-C含量升高,TG含量有降低趋势,血液流变学有改善.

    2007年06期 No.144 669-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

  • 郑州市环境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王秀丽;吴克宁;关小克;吕巧灵;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郑州市2000—2005年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5年郑州市环境质量总体处于中等级别,综合评判隶属度依次为:0.373 47,0.334 15,0.260 68,0.296 61,0.350 33,0.350 33.认为较为客观地反映了郑州市环境质量的实际情况.

    2007年06期 No.144 673-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光合细菌黑暗好氧条件下处理猪粪污水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尤希凤;崔岩;师玉忠;李刚;岳建芝;

    研究了光合细菌在黑暗好氧条件下处理猪粪污水时,光合细菌接种量、猪粪污水质量浓度、温度以及摇床转速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量为9%光合细菌、温度30℃,摇床转速60 r.m in-1为最佳工艺条件.

    2007年06期 No.144 67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生鲜食品导热系数影响因素的试验与分析

    张敏;张杰;孙治强;张百良;张雷杰;

    采用同步测量法测定了不同品种果蔬的导热系数与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自由水含量、含水量、密度、硬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种类的果蔬,与其导热系数存在显著线性相关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是含水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自由水含量和密度,而和果蔬的硬度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

    2007年06期 No.144 680-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经济与管理科学

农业工程

  • 秸秆燃气合成甲醇的热力学试验研究

    朱灵峰;杜磊;王永豪;何卫卫;陈志冉;张百良;

    采用热化学方法,将玉米秸秆裂解为生物质燃气,并对该燃气进行优化试验,制备出合成气.在直流流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采用国产C 301铜基催化剂,对玉米秸秆合成气催化合成甲醇进行了试验.运用SHBWR状态方程,计算了加压下秸秆合成气合成甲醇反应体系的密度及状态方程参数.

    2007年06期 No.144 707-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