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23491

作物科学

  • 玉米子粒和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效应分析

    程荣霞;李汉中;李浩川;刘义宝;刘宗华;

    以选自5大杂种优势群的10个优良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配成的90个组合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河南的南阳、郑州和浚县3个地点进行随机区组试验,利用MARX-I型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测定子粒和秸秆粗蛋白含量,研究地点、基因型及其互作对玉米子粒和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并对自交系的配合力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子粒蛋白质含量在地点、基因型、地点×基因型互作以及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面的差异分别达极显著水平,表现北高南低趋势(浚县(郑州(南阳);而秸秆蛋白质含量在地点、基因型以及亲本的一般配合力差异分别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表现趋势与子粒的相反(浚县(郑州(南阳).子粒蛋白质含量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非加性效应也起重要作用,而秸秆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影响太大,遗传率太低.在子粒(秸秆)粗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的13(15)个组合中,92.3%(80%)组合的双亲来源于不同的杂优类群;因此,来自不同杂种优势类群的高蛋白、高配合力自交系是组配蛋白质含量较高组合的基础.

    2009年03期 v.43;No.153 22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 人工老化对玉米种子蛋白质组的影响

    王继红;陈绍宁;白冰;汤继华;王伟;

    利用蛋白质单向和双向电泳的方法研究了人工老化处理对玉米种子蛋白质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老化6 d的种子中14,40 kD 2条多肽的含量有显著差异,14 kD多肽在老化1 d即消失,主要存在于子叶和胚根中;而40 kD的多肽在老化的后期消失,存在于整个胚中.双向电泳发现14(pI 6.2),30(pI 5.8),36(pI 5.5),35(pI 5.5)和22 kD(pI 5.1)多肽的含量在老化6 d的种子中明显减少,40(pI 6.5),29(pI 6.4),15(pI 5.4),21(pI 5.3)和35 kD(pI 5.6)多肽消失,而20(pI 6.5),20 kD(pI 6.7)多肽的含量则显著增加,说明老化的种子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改变.

    2009年03期 v.43;No.153 23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茉莉酸处理烤烟打顶诱导烟碱合成调控相关蛋白质的筛选

    王茂;张翀;刘卫群;

    为探索打顶促进烟株体内烟碱合成的调控机制以及茉莉酸(JA)信号途径在其中的作用,用JA处理模拟烟草打顶,采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烤烟根尖组织细胞蛋白质组进行分析.2-DE图谱经ImageMaster 2DPlatinum(Version 5.01)软件识别结果显示,约有500个蛋白质点被清楚分离,通过比较发现,打顶和JA处理后表达上调的蛋白质分别有13和26个,其中有3个共同蛋白质点;表达下调的分别有5和6个,其中有3个共同蛋白质点;特异表达点分别有8和5个,其中有4个共同蛋白质点.将其中8个差异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了肽质量指纹图谱分析,Mascot软件对NCBInr数据库查询,8个特异蛋白质点得到了鉴定.其中4个蛋白质点在JA处理和打顶处理中的变化是相同的,表明这些蛋白质点可能受到茉莉酸信号途径的调控,同时又是刺激烟碱合成的重要因子.

    2009年03期 v.43;No.153 236-240+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 增施微量元素肥或生物肥对烤烟化学品质的影响

    刘国顺;王佩;段史江;杨彦明;李宽伟;李彦涛;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微量元素肥或者生物肥对烤烟内在化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增施微量元素肥或生物肥处理的各部位烟叶还原糖、总糖和淀粉的含量更接近优质烟标准,各处理中、下部烟叶还原糖与烟碱比更适宜;增施微量元素肥或生物肥均提高了上部叶总氮、烟碱和蛋白质的含量,对于中、下部叶中3种化合物而言,增施宝肽生物肥增加了其含量,增施微量元素肥使其含量降低,增施黑麦草绿肥对其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增施微量元素肥或生物肥均有利于各部位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增加,且各部位烟叶的含量均为增施宝肽生物肥处理最高;增施微量元素肥或生物肥均增加了新植二烯、致香物质总量和类胡萝卜素(质体色素)降解产物的含量,除新植二烯含量为增施微量元素肥处理最高外,其余均为增施宝肽生物肥处理最高,且仅增施宝肽生物肥增加了非质体色素降解产生的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总体上来说,不同处理均改善了烟叶品质,其中增施宝肽生物肥处理的烟叶品质最佳.

    2009年03期 v.43;No.153 24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硼、锰、钼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杨秋云;介晓磊;刘世亮;刘芳;化党领;马闯;刘宏鸽;

    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硼、锰、钼单施或配施对紫花苜蓿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锰、钼无论单施还是配施均可提高苜蓿干草产量,以单施钼产量提高最大;单施锰可显著提高苜蓿粗蛋质白含量;硼锰钼配施可以显著提高苜蓿粗灰分、粗脂肪含量,同时可提高粗纤维含量;施钼或锰可显著降低无氮浸出物含量,以硼钼配施降低最多;施用不同微肥显著影响苜蓿磷含量;单施硼可显著提高苜蓿钙含量.不同微肥处理可显著提高草产量,同时提高了营养成分收获量.

    2009年03期 v.43;No.153 247-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不同怀地黄品种在地膜覆盖栽培下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李建军;范红军;姚换灵;孙华;周延清;张重义;

    以4个怀地黄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地膜覆盖密植栽培技术,用测量法、观察法、称量法、成分分析法,研究了4个品种单株产量和每公顷产量及其品质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种植怀地黄后,4个怀地黄品种产量和品质都有差异,85-5产量最高,为95 038.95 kg.hm-2;北京1号梓醇最高,为0.14%;锌/铜北京3号最高,为110/1;还原糖含量生津最高,为6.742 7%;总糖含量北京1号最高,为98%.

    2009年03期 v.43;No.153 252-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林业科学

  • 郑州市园林植物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的研究

    齐飞艳;朱彦锋;赵勇;樊巍;高喜荣;白轶斌;

    测定了郑州市的5种园林植物叶面颗粒物附着密度,利用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各测试树种叶表面微形态.结果表明,颗粒物附着密度在不同树种之间存在差异,各植物叶片颗粒物附着密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海仙花>枇杷>广玉兰>垂柳>女贞.大气颗粒物主要附着在叶片上表面,叶片表面滞留大气颗粒物能力由高到低的微形态结构依次是绒毛>沟槽>小室>条状突起.这些微形态结构越密集、深浅差别越大,越有利于滞留大气颗粒物.深度清洗后叶片表面仍能滞留小粒径的颗粒物.

    2009年03期 v.43;No.153 25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5K]
  • 基于泰森多边形与人工神经网络的单木模型研究

    何瑞珍;黄家荣;全锋;

    利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栎类天然次生林6块标准地的调查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建模方法,以期初胸径,泰森多边形面积,期初年龄,期末年龄,缓冲区距离直径比为输入变量,期末胸径为目标变量,在MATLAB软件中进行模型训练,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本研究先用部分数据作为训练样本,完成模型的学习和训练,又用部分数据进行了检验,在精度满足要求时,进行了数据的模拟,由此得到了单木生长模型.这种以GIS与ANN为基础的单木生长模型能很好的预测宝天曼地区天然栎类的期末胸径,具有现实意义.

    2009年03期 v.43;No.153 260-263+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 氯化钙和蔗糖对低温处理下香樟膜脂过氧化和保护酶系统变化的影响

    赵清贺;吴军;苏金乐;高传友;

    以1年生香樟叶片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低温处理下和外源物质氯化钙、蔗糖的作用下,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叶片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清水、氯化钙和蔗糖处理的香樟叶片保护酶活性变化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清水、氯化钙处理的香樟叶片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增幅平稳;而蔗糖处理的香樟叶片MDA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相对电导率呈上升趋势,-6℃之后上升幅度增大.表明外施氯化钙、蔗糖能提高香樟抗寒性.

    2009年03期 v.43;No.153 264-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 悬铃木冬芽休眠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研究

    赵俊勇;朱平乐;王艳梅;刘震;任磊;

    为了探讨悬铃木冬芽休眠的机理,研究了悬铃木冬芽休眠过程中芽鳞及叶原基的内源激素变化与休眠的关系.结果表明,芽鳞中ABA含量的增加是决定冬芽休眠深度的关键因素,深休眠期的ABA含量最大,ZR/ABA,IAA/ABA,GA3/ABA比值最小.但叶原基休眠的导入仅与ZR/ABA,IAA/ABA关系密切,GA3含量的变化可能与休眠的解除有关.

    2009年03期 v.43;No.153 269-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 SPOT5图像判别方法在退耕还林监测中的应用

    牛越;贾晓夏;梁保松;

    应用ERDAS遥感软件对SPOT5进行图像预处理、图像解释、图像监督分类,通过SPOT5图像获取林地面积,得出分类精度,找到一种监测退耕还林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在辽宁省康平县小城子乡进行实地应用,分类精度的kappa系数分别为76%和85%,表明应用SPOT5图像监测退耕还林是可行的.

    2009年03期 v.43;No.153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园艺科学

  • 茄子小孢子发育时期与其淀粉着色率关系研究

    孙治强;郭玲娟;胡建斌;

    对6个茄子品种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淀粉着色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淀粉着色率随着萼裂基部差的增大呈递增趋势,不同的品种之间又存在着明显差别.‘精选绿茄’的淀粉着色率在单核居中大于单核靠边期时,有1个明显峰值;而其他5个品种均是随着小孢子的发育,淀粉积累量呈上升趋势,且单核前速率较低,单核后淀粉着色率加快.

    2009年03期 v.43;No.153 278-28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畜牧兽医学

  • 间接ELISA法检测贝氏隐孢子虫特异性IgY抗体的研究

    邵兆霞;杨红玉;菅复春;马超锋;张龙现;宁长申;裴丽;

    应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贝氏隐孢子虫卵囊,冰浴超声波破碎、反复冻融卵囊,低温离心获得贝氏隐孢子虫卵囊蛋白质抗原.免疫产蛋鸡,6次免疫后获得高免特异性卵黄抗体IgY.制备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兔抗鸡IgG,其最佳工作浓度为1∶4 000~1∶6 000,贝氏隐孢子虫卵囊抗原包被浓度8.15 mg.L-1,4℃包被过夜(≥10 h);1×106mg.L-1BSA-PBST稀释卵黄,建立了检测抗贝氏隐孢子虫特异性卵黄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

    2009年03期 v.43;No.153 282-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 猪伪狂犬病毒SYBR-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明凤;魏战勇;郭显坡;贾艳艳;陈红英;王学兵;崔保安;

    利用PCR技术扩增出猪伪狂犬病毒gH基因中187 bp的片段,并克隆到pGEMT载体上,纯化的质粒作为PCR检测的标准模板,以10倍梯度稀释质粒为标准模板,进行SYBR GreenⅠ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了猪伪狂犬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1.26×102拷贝.μL-1,与猪圆环病毒,猪细小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对15份疑似病料进行了检测,发现均为荧光定量PCR阳性,而常规PCR只能检测出6份阳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PRV感染的检测.

    2009年03期 v.43;No.153 287-291+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 荧光定量RT-PCR检测鸡α干扰素mRNA方法的建立

    雷小文;岳华;李明义;汤承;

    根据鸡IFN-α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定量检测鸡IFN-α基因表达水平的荧光定量RT-PCR(RRT-PCR)方法,并对新城疫病毒(NDV)感染的鸡法氏囊、胸腺中IFN-α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鸡IFN-αmRNA的扩增效率为103.99%,线性范围为10-2~10-9,相关系数为0.996,最低能检出73拷贝/反应;熔解曲线分析RRT-PCR产物在(88.6±0.2)℃出现单特异峰;特异性评价结果显示,本方法只扩增鸡IFN-αmRNA,不与常见禽源病原微生物发生交叉反应.对NDV感染鸡的法氏囊、胸腺中IFN-αmRNA表达水平的定量检测结果表明,IFN-αmRNA在感染后36,48 h显著升高.本研究建立的检测鸡IFN-αmRNA表达水平的RRT-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稳定性好和特异性强的特点,为鸡IFN-αmRNA的精确定量提供了新方法.

    2009年03期 v.43;No.153 292-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农业工程

  • 添加剂对稻秆燃烧过程中碱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

    马孝琴;丛晓霞;秦建光;骆仲泱;方梦祥;余春江;

    采用化学热平衡分析方法对稻秆燃烧过程中碱金属K的化学形态及其分布,以及添加Al,Si,S,P,Ca等元素对稻秆燃烧过程中碱金属的化学形态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稻秆中加添加Al或同时添加Al和Si,可以避免稻秆燃烧过程中发生结渣和沉积问题.温度低于900℃燃烧时添加S或温度低于1 100℃添加P,可有效的缓解稻秆中碱金属引起的结渣和聚团问题.系统中Ca的增加可有效的抑制碱金属引起的结渣和聚团问题,但有可能增加其引起的沉积和腐蚀问题.而Si的增加使K以液态形式存在的摩尔百分比增加,导致底灰聚团的现象加重.

    2009年03期 v.43;No.153 296-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 气调储粮中O_2和CO_2检测的研究

    何保山;马斌强;韩小贤;谢岩黎;周仲伯;李聪;袁超;

    基于非水介质中O2和CO2共存时的交叉反应动力学特性,结合微电极电化学检测技术,构建了暂态电化学多组份气体传感器系统.该系统既保持了电化学传感器的优点,又具备数字信号的远程传输能力,将单个气敏电极对多组份气体交叉敏感的致命缺陷转化为快速、同时检测多组份混合气体的动力学条件加以利用,用单个气敏电极实现了气调储粮中O2和CO2的快速检测.

    2009年03期 v.43;No.153 302-305+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 基于LabVIEW的电流互感器校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闾素红;任艳娜;马飞;席磊;田振强;

    以LabVIEW作为开发工具研制出了一个电流互感器的校验系统,能对在线运行的电流互感器在不停电的情况下进行监测.可通过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进行比差、角差的计算,使之适用于模拟和数字信号的校验.

    2009年03期 v.43;No.153 306-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植物保护

  • 离子色谱法测定寄生后小菜蛾血淋巴游离氨基酸

    晁云飞;白素芬;何璠;李欣;黄晓书;杨改青;徐鹏;

    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了小菜蛾末龄幼虫、预蛹及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后,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共检测到17种氨基酸,其中组氨酸、脯氨酸和丙氨酸是主要的种类.随着小菜蛾幼虫的生长,血淋巴中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发育到预蛹时,总量下降,表明虫体内氨基酸代谢途径因变态的即将发生而产生了变化.被菜蛾盘绒茧蜂寄生后,小菜蛾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增加,导致多数氨基酸种类含量增加,表明该蜂有效地调节了寄主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使之朝着有利于自身发育的方向发展.但是,当蜂幼虫完成在寄主体内的发育时,小菜蛾血淋巴中氨基酸总浓度明显下降,说明该蜂有效地获取了寄主中的氨基酸营养.对这些氨基酸种类的识别将可为今后该蜂大规模的的人工化培养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

    2009年03期 v.43;No.153 310-314+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生命科学

  • 近交系小鼠5个品系1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多态性分析

    郭杰;王婷婷;郑振宇;李春丽;赵卫东;

    利用PCR扩增对近交系小鼠5个品系的1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DDK与B6品系之间有多态性的引物2个,实验室品系和野生小鼠品系之间的差异较大.利用这10个微卫星基因位点可以将5个小鼠品系区分开来,尤其是D14Mit6在5种小鼠品系中表现出更明显特异性.

    2009年03期 v.43;No.153 315-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 DDK品系小鼠遗传特异性的RAPD分析

    宋根娣;柴保国;李春丽;赵卫东;周鑫;郑振宇;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RAPD)对DDK,C57BL/6,BALB/c,KM,PWK5个品系的小鼠进行了遗传分析.选用130个随机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根据电泳结果,其中31个引物扩增出明显的多态性条带,共检测到345条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277条,占80.3%,反映了5个品系间的遗传变异.多态性统计分析表明,C57BL/6与BALB/c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为0.013 29,遗传关系最近;DDK与KM,C57BL/6遗传距离指数相似分别为0.014 73,0.0147 6,遗传关系较近,与PWK遗传距离指数为0.016 86,遗传关系最远.结果显示DDK品系小鼠与其他实验室品系之间有遗传的相似性,也存在差异.同时也证明了RAPD技术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很好地检测实验室近交系小鼠间的亲缘关系及其遗传特异性.

    2009年03期 v.43;No.153 319-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食品科学

  • 甘薯柑橘复合果脯加工工艺研究

    祝美云;魏征;邵建峰;张建威;赵光辉;

    以甘薯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柑橘、赋形剂及其他辅料制作甘薯柑橘复合果脯,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相关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甘薯去皮切块后采用质量分数0.3%的Vc和0.6%柠檬酸复合护色其BD值最低,护色效果显著;赋形剂采用质量分数1.5%的卡拉胶、3%的明胶和1.5%的琼脂复配有利于成型;复合果脯配方为柑橘甘薯浆液比1∶1.8,糖液质量分数20%,柠檬酸质量分数0.1%品质最佳;混合后采用3段式非鼓风干燥5~8 h后切块,真空包装.

    2009年03期 v.43;No.153 323-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茶树内生真菌H8产红色色素理化性质研究

    王金平;卢东升;

    对茶树内生真菌H8菌株红色色素的性质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色素易溶于水、乙酸乙酯,可溶于甲醇、氯仿,微溶于丙酮、乙醇.其水溶液最大吸收峰在470 nm,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易分解且色泽会转为紫红色;Al3+,Fe3+与Cu2+对此红色色素有较大影响,Na+,Mg2+,K+,Zn2+,Pb2+等金属离子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灯光、紫外线、室内自然光照射及加热条件下稳定;在日光及氧化还原条件下易分解;蔗糖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柠檬酸、柠檬酸钠等食品添加剂的影响较小.

    2009年03期 v.43;No.153 327-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农业资源与环境

  • 基于GIS和AHP的南阳市烟草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

    莫静静;刘国顺;叶协锋;史宏志;

    以南阳市8个植烟县的生态条件为基础,用特尔菲法确立了影响烟草生态适宜性的6个生态因子,根据各因子对烤烟生长与品质效应建立对应隶属度函数,将各因子的原始数值转化为隶属度,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6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并结合GIS空间叠置分析方法对6个评价指标进行叠加,获得了南阳市烟草种植生态适宜性分类图.结果表明,西峡县、内乡县、淅川县西北部、南召县西部、邓州市西北、西南部为1类适宜区;新野县、南阳市区、唐河县、镇平县、邓州市东部、社旗县、南召县南部较小面积为3类适宜区;而2类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方城县、桐柏县、淅川县中南部、南召县中东部、邓州市西部、社旗县东北部、唐河县东南部及镇平县西部边缘、南阳市北部部分地区.

    2009年03期 v.43;No.153 331-33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 不同耕作和轮作方式下作物生育期内土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

    姜桂英;黄绍敏;郭斗斗;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免耕(5 cm)、旋耕(15 cm)、浅耕(22 cm)、深耕(32 cm)4种耕作方式以及在免耕基础上小麦-玉米、小麦-大豆、小麦-花生3种不同轮作方式对河南省褐潮土区作物主要生育时期土壤硝酸还原酶、脲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作物主要生育时期内,不同耕作方式和轮作方式下的土壤酶活性变化趋势与作物的生长及需肥规律基本一致;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较大,免耕的酶活性最高;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在小麦生长前期不明显,在小麦灌浆期脲酶活性依次为:免耕>旋耕>浅耕>深耕;对磷酸酶活性影响不明显.不同作物对土壤酶活性影响不同,小麦-玉米的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较花生和大豆高,而3种磷酸酶在小麦-花生处理中更活跃.

    2009年03期 v.43;No.153 335-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经济与管理科学

  •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变化趋势分析

    刘芳;焦中信;梁保松;李炳军;孔琳;

    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并预测了2008—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家庭的消费结构已经实现了由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恩格尔系数会继续下降,但农民的消费仍呈现出基本生活需要型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政策建议.

    2009年03期 v.43;No.153 343-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