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77050

作物科学

  • 玉米生态核雄性不育系的发现与遗传研究

    宋鹏举;季洪强;裴东明;胡彦民;

    利用分期播种和混合分群法(BSA)对发现的生态核雄性不育材料春杂的生态学机制、遗传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在2 a的分期播种试验中雄花均表现为完全不育,属于花粉败育型雄性不育类型.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该材料的育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利用SSR标记将该基因定位在玉米的第2染色体上,位于标记um c 2129和bn lg 1329之间.

    2011年02期 v.45;No.164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玉米非编码RNA Zm-1701在逆境胁迫下的表达研究

    刘铁梅;刘宗才;李丹丹;高美娟;张琨;阚云超;李春奇;

    分别用20%PEG6000,150 mmol·L-1NaCl,100μmol·L-1ABA对3叶期的玉米根进行胁迫处理,通过分析3种胁迫应答基因的表达情况确定胁迫的有效时间点,进一步研究玉米非编码RNAZm-1701在玉米受到干旱和盐胁迫处理时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玉米根在受到干旱和盐胁迫后,根中非编码RNAZm-1701的表达量都有上升的趋势,且Zm-1701对盐胁迫的反应灵敏程度高于干旱胁迫.表明该ncRNA可能参与到玉米的胁迫早期应答反应过程中.

    2011年02期 v.45;No.164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玉米苗期对氮、磷、钾亏缺的响应及基因型差异

    齐红志;刘天学;杜成凤;李潮海;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4个玉米品种苗期生长及养分吸收利用对氮、磷、钾亏缺的响应及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与全营养对照相比,氮、磷、钾亏缺下4个玉米品种的根干重、根体积、根条数、地上干重、单株叶面积、株高、茎粗均下降,但对同一种营养元素亏缺的响应程度存在基因型差异.氮亏缺下,郑单958的根长增幅,根干重、根体积及根系氮、磷、钾含量的降幅均显著小于浚单20、先玉335和登海662,且氮素利用效率增幅和养分转运率降幅也均最大;磷亏缺下,先玉335、登海662和郑单958相对根干重、相对根体积和相对根系钾含量显著小于浚单20,且浚单20的干重降幅最小,先玉335和郑单958次之,登海662干重降幅最大;钾亏缺下,先玉335相对地上干重和相对地上部养分含量均最大.在氮、磷、钾同等程度亏缺条件下,氮亏缺对玉米苗期生长影响最大,磷亏缺次之,钾亏缺影响最小;且4个品种表现为如下差异:耐低氮能力为郑单958>先玉335>浚单20>登海662,耐低磷能力为浚单20>先玉335>郑单958>登海662,耐低钾能力为先玉335>郑单958>登海662>浚单20.

    2011年02期 v.45;No.164 142-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 穗上节间数与玉米抗倒伏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付志远;邵可可;陈德芝;王炳民;许志学;丁冬;汤继华;

    以4个黄改系和20个来自美国杂交种的自选系为材料,利用NCⅡ设计,分析了玉米穗上节间数与穗位高、株高以及子粒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株高是影响玉米子粒重的主要因素,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通径系数为2.753 1.穗上节间数与穗位高及穗位高/株高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同时穗位高/株高的增加是造成玉米子粒重降低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子粒重的通径系数为-2.242 9;通过增加穗上节间数来降低穗位高是一种提高植株抗倒伏性的可行途径.

    2011年02期 v.45;No.164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 氮肥用量和基追肥比例对白肋烟干物质积累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王德宝;郜海民;史宏志;杨兴有;吴纯奎;周开绪;靳冬梅;尹宏博;

    以"达白1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不同基追肥比例对达州地区白肋烟农艺性状,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和基肥比例对白肋烟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干物质积累动态,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白肋烟的产量、产值、上中等烟比例有增加趋势.0~210 kg.hm-2施氮量条件下,相同施氮量下随着基肥比例的减小,烟叶的产量、产值、上中等烟比例有增加趋势,当施氮量超过210 kg.hm-2时基追肥比例的影响效果不明显.从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氮肥利用率方面综合来看,以施氮量210 kg.hm-2为最好,255kg.hm-2次之,120 kg.hm-2最差,在施氮量为0~210 kg.hm-2,以基肥比例为40%最好,60%次之,80%最差.

    2011年02期 v.45;No.164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 不同基因型烤烟化学成分与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性研究

    顾少龙;张国显;史宏志;刘国顺;王廷晓;顾建国;谢德平;

    以9个不同基因型烤烟品种为材料,在豫中地区对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化学成分在不同基因型间存在着广泛的变异,钾的变异最大;不同基因型间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却有很大差异,中性致香物质总量由高到低为KRK 28,NC 72,NC 71,KRK 26,NC102,NC 297,CC 402,NC 89,中烟100;不同基因型之间中性致香物质类群也有很大的差异性,KRK 28的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棕色化产物降解产物类,苯丙氨酸裂解产物类和新植二烯的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品种,品种NC297的类西柏烷类物质最高,各类致香物质都以中烟100最低.

    2011年02期 v.45;No.164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林业科学

  • 主成分分析法和稳定度指数法评价森林群落稳定性比较

    闫东锋;王向阳;杨喜田;

    基于森林群落稳定性评价理论,以宝天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选择反映森林群落抵抗力、恢复力、持久性的评价指标(共15个),构建主成分分析和稳定度指数评价模型,计算相应的综合评价值和稳定度指数,以此分别评价了群落稳定性,并对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宝天曼地区栎类天然次生林群落总体处于稳定状态;对群落稳定性影响较大的指标为幼苗数量、林分密度和乔木物种多样性;两种模型评价结果都符合当地的森林群落发育情况,且在总体趋势上是一致的,但主成分分析法还可对评价指标的权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评价过程可操作性强,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2011年02期 v.45;No.164 166-17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园艺科学

  • 不同类型大棚光环境特征比较研究

    陈菲;李胜利;孙志强;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大棚及大棚不同层次覆盖下光环境状况,采用了普通大棚(Ⅰ)、巨型大棚(Ⅱ)、巨型大棚加单层保温膜覆盖(Ⅲ)以及巨型大棚加双层保温膜覆盖(Ⅳ)4种类型,研究了不同大棚中的太阳辐射量、太阳辐射透过率、太阳辐射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处理Ⅰ的太阳辐射量比处理Ⅱ高;处理Ⅰ的日平均太阳辐射透过率比处理Ⅱ提高1.5%以上;巨型大棚多层次覆盖的处理中,处理Ⅱ、处理Ⅲ、处理Ⅳ的日平均太阳辐射量与太阳辐射透过率都是逐渐降低,其中晴天3个处理的太阳辐射差距分别是5.2%和4.1%,阴天3个处理的太阳辐射差距分别是8%和6%,说明增加多层覆盖后在阴天对太阳辐射的阻隔作用大于晴天.而随着覆盖层次的增加太阳辐射在棚内的分布趋于均匀,阴天太阳辐射的均匀程度高于晴天.

    2011年02期 v.45;No.164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 太行菊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建立

    桑叶子;孙明;张启翔;

    以太行菊(Opisthopappus taihangensis)作为试材,进行了细胞悬浮培养的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试管苗茎段诱导愈伤组织最适培养基配方为MS+6-BA2.0 mg·L-1+NAA0.5 mg·L-1+2,4-D 1.0 mg·L-1,诱导出的愈伤组织生长迅速,且排列紧密质地松软适合进行细胞悬浮培养.将获得的愈伤组织在液体培养基MS+6-BA 2.0mg·L-1+2,4-D 0.5 mg·L-1中震荡培养,建立细胞悬浮体系.悬浮细胞的生长曲线呈抛物线型,初期增长缓慢,4~6 d进入对数增长期,6 d以后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消耗和pH值的下降,细胞生长迅速下降.

    2011年02期 v.45;No.164 177-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畜牧兽医学

  • 仔猪关节炎粪肠球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王亚宾;张祥;胡清林;孟振北;陈丽颖;陈小丽;崔保安;

    从病猪肿大的跗关节中分离了1株疑似肠球菌菌株,经过常规方法进行染色特性、培养特性观察以及敏感性和致病试验,利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生化特定,并用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的16S rRNA基因克隆测序,与GenBank上登录的相关菌株及3个粪肠球菌标准菌株进行16S rRNA序列比较、同源性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形态及染色特性与肠球菌一致,对仔猪具有一定的致病性,并对临床常用的7种药物产生了耐受性;Vitek-32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及比对结果均显示其为粪肠球菌.

    2011年02期 v.45;No.164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 1株犬源致病性黑曲霉菌的分子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李必富;王晓佳;杨金福;汤承;

    从患皮肤病犬患病部位分离出1株真菌,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核糖体转录间隔区(rDNA-ITS)的分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具有曲霉菌的典型菌落和形态特征;经皮肤和腹腔接种途径感染免疫抑制小鼠,均出现与自然感染病例相似的皮肤病变;基于rDNA-ITS序列的分子鉴定证实该分离株为黑曲霉菌.

    2011年02期 v.45;No.164 18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8K]

农业工程

  • 单缸发动机电控系统硬件设计

    祁儒明;刘海潮;郝庆英;郭朋彦;郑俊强;张庆波;莫非;

    针对化油器式单缸发动机广泛存在的油耗高、废气排放超标等问题,提出了将化油器式发动机改造为电控式发动机的方法,并给出了这种电控系统硬件设计方案.该方案设计了此电控系统的数字控制电路、电源模块电路、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执行器驱动电路等.其中转速信号处理倍频电路,可以方便地从化油器式发动机获取满足电控系统需要的转速信号.对该方案进行了硬件电路仿真和联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硬件系统能实现电控化改造所需各种信号处理功能和对电控控制原件的驱动功能.

    2011年02期 v.45;No.164 192-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 数控短电弧机床运动控制器硬件设计与实现

    周建平;宋祥龙;许燕;梁楚华;

    从设计一个用来进行机理研究的短电弧机床数控系统角度出发,研制开发了基于高性能DSP芯片的数控系统运动控制器,用于位置进给控制和加工电参数设定与检测,并结合USB通讯技术实现了运动控制器核心处理DSP芯片与USB接口的数据传输,为短电弧机床机理研究和其他关键技术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1年02期 v.45;No.164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主动式太阳房的设计与试验

    梁盼;刘圣勇;孙兵兵;邹会发;华磊;刘亮;

    设计了降温、供暖两用的主动式太阳房并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冬季供暖时试验房室温比对比房室温平均提高7.28℃,最高温差达10.00℃,最低温差为5.60℃;夏季降温时实验房室温比对比房室温平均降低4.83℃,最高温差达7.80℃,最低温差为1.50℃.

    2011年02期 v.45;No.164 201-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植物保护

  • 小菜蛾聚寄生蜂——菜蛾啮小蜂的个体发育特征

    王春艳;白素芬;晁云飞;李欣;

    在室温(25±1)℃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小菜蛾重要聚寄生蜂——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Kurdju-mov)个体发育过程的主要形态特征.该蜂的个体发育可分为胚胎期和胚后发育的幼虫、预蛹、蛹、成蜂羽化共5个时期.菜蛾啮小蜂产卵块于寄主体内,产卵后12 h胚盘形成,胚胎发育历经44~48 h,胚胎发育完成后,形成完整的消化道.初孵化的1龄幼虫,具骨化程度不强的头壳,体分13节.随虫体发育经历2次蜕皮,共有3个虫龄.末龄幼虫,体修长,两端细而钝圆,体壁光滑透明,不分节.整个幼虫期6~8 d.预蛹呈长卵形,乳白色,被末龄幼虫表皮形成的透明包膜所包裹.蛹为离蛹,复眼初时无色,以后渐变为红色至黑色.预蛹和蛹期8~9 d.雄蜂先于雌蜂羽化,从同一寄主小菜蛾蛹中羽化出的雄蜂个体明显小于雌蜂.羽化后成虫在不补充营养的情况下,发育4.5 d左右死亡.菜蛾啮小蜂从产卵到成虫羽化历经16~19 d.

    2011年02期 v.45;No.164 204-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 棉铃虫和烟夜蛾在4个辣椒品种上的产卵与为害

    贾月丽;程晓东;蔡永萍;王雨;张鹏;郭线茹;罗梅浩;

    采用田间笼罩试验,比较了4个辣味程度不同的辣椒品种上棉铃虫和烟夜蛾的落卵量和为害程度,并利用GC-MS对4个辣椒品种的辣味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棉铃虫的平均百株落卵量在4个辣椒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但其在豫甜椒12号上的平均单株累计落卵量却显著高于豫优鲜辣2号和豫艺绿冠;烟夜蛾在豫甜椒12号上的平均百株落卵量和平均单株累计落卵量均显著高于豫优鲜辣2号;烟夜蛾在4个辣椒品种上的平均百株落卵量和平均单株累计落卵量均多于棉铃虫.(2)豫甜椒12号的虫果率和其上的幼虫成活率最高,豫艺墨秀大椒、豫艺绿冠和豫优鲜辣2号则依次降低;取食豫艺墨秀大椒的幼虫化蛹率最高、羽化的成虫数量也最多,豫甜椒12号次之,其它2个品种相对较低.(3)辣椒碱是辣椒中辣味物质的主要成分,其在豫优鲜辣2号中的含量最高,豫艺绿冠和豫艺墨秀大椒次之,豫甜椒12号最低;随着4个辣椒品种中辣椒碱含量的增加,2种夜蛾在其上的落卵量和为害程度有降低的趋势.

    2011年02期 v.45;No.164 210-214+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生命科学

  • 入侵杂草曼陀罗对作物化感机理的初步研究

    程月琴;王红卫;段景勉;冯菲;张冰;何敏杰;

    通过室内培养皿法研究了曼陀罗叶水浸提液对油菜、辣椒和苋菜一些生理生化的化感影响.结果表明,曼陀罗浸提液对作物幼苗SOD活性有低促高抑的作用.曼陀罗浸提液抑制油菜幼苗POD活性,而提高辣椒和苋菜POD活性.同时,浸提液提高了3种作物幼苗MDA含量.低质量浓度曼陀罗浸提液提高了苋菜和辣椒根系活力,而各质量浓度的曼陀罗浸提液却都极显著地降低了油菜幼苗根系的活力.

    2011年02期 v.45;No.164 215-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梅世秀;袁志良;叶永忠;朱学灵;张志铭;黄萍;刘晓静;

    为了揭示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采用离散分布理论拟合、方差/均值比率法和聚集强度测定的方法,对宝天曼锐齿栎种群在不同取样尺度上、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取样尺度下,种群反映出不同的聚集程度,聚块性指数(m*/m)和扩散型指数(Iδ)基本上随取样尺度的增大而减小,样方大小对宝天曼自然保护区锐齿栎种群分布格局的测定结果具有显著影响;不同发育阶段的锐齿栎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幼树和中径树均表现为聚集分布,但聚集程度不同,幼树的聚集程度比中径树的高,大树的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随机分布类型;不同海拔梯度的锐齿栎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存在差异,聚集程度不同.

    2011年02期 v.45;No.164 220-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 河南野生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的区系研究

    刘保国;孔高杰;王从彦;胡颖;郑晓军;

    通过资源调查以及资料查阅,统计出河南野生常绿阔叶木本植物计32科56属131种.32科分成9个分布类型,其中最多的为泛热带分布(30.30%)及北温带分布(24.24%),其次为世界分布(15.15%);56属分成14个分布类型,其中最多的为泛热带分布(16.07%)和东亚-北美间断分布(16.07%),其次为热带分布(12.50%).河南野生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区系亚热带成分较高,同时又有大量温带成分,过渡特征明显.

    2011年02期 v.45;No.164 226-229+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信息科学

  • ASCM系统中XML数据关系化存储研究

    陈姗;王丽娟;张光辉;

    讨论了ASCM系统中XML数据文档关系化存储的实现.在模式映射的基础上,考虑到ASCM系统数据量大、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提出一种内联的模式映射算法.转换过程充分考虑XML数据的层次性、顺序性,尽可能多地保持XML模式信息以方便文档重构,实现了XML数据在关系模式中的有效存储,为建立统一的ASCM系统信息共享平台奠定基础.

    2011年02期 v.45;No.164 230-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4K]
  • 基于安全策略的分布式农产品数字认证

    孙昌霞;车银超;郭玉峰;庞晓丹;马新明;张龙龙;

    为了提高农产品数字认证系统的安全性,把农业信息化与密码学技术结合起来,采用RSA-TBOS签密方案,保证分布节点与认证中心之间数据的保密性和认证性.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加入完整的安全模块后,在保证速度和效率不明显降低的前提下,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与安全性.

    2011年02期 v.45;No.164 236-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8K]

食品科学

  • 豆渣对面团流变学特性及面条质量的影响

    宋莲军;李争艳;耿瑞玲;

    对豆渣改善面团流变学特性的效应及豆渣面条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含量范围内添加豆渣,可以改善面团的粉质和拉伸等流变学特性,面团稠度、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粉质指数随着豆渣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升后降趋势,当添加量为7.5%时,这些指标均达到最高值.弱化度则随豆渣添加量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添加量为7.5%时,弱化度达到最低值.拉伸能量、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比和最大拉伸比均随着豆渣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延伸度随着豆渣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通过实验,得出豆渣面条最佳工艺条件:豆渣添加量为16%,黄原胶添加量为0.20%,多聚磷酸钠添加量为0.05%,CSL-SSL添加量为0.28%时,面条的各项指标都达到最优.

    2011年02期 v.45;No.164 24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

  • 郑州市饮用水源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刘洋;赵玲;于莉;赵勇;王谦;闫春阳;

    为了解郑州市饮用水源水环境健康风险的状况,通过选取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郑州市的饮用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郑州市地表饮用水和地下饮用水源基因毒物所产生的健康风险数量级为10-6~10-5a-1,躯体毒物的健康风险数量级为10-12~10-9a-1;(2)基因毒物为优先控制类,铬为饮用水源优先控制的基因毒物;(3)地表饮用水的优先控制的躯体毒物是氨,地下饮用水是铅;(4)郑州饮用水环境健康状况形势严峻,2001,2003和2006年饮用水源健康危害的个人年总风险略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能接受值,其余年份低于该值,超标率为33%.

    2011年02期 v.45;No.164 247-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 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控制研究

    张贵龙;秦伟;管永祥;邱丹;杨殿林;赵建宁;

    利用《第1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农业源》提供的区域产排污系数,对苏州市沿长江、太湖和阳澄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中氮(TN)、磷(TP)环境排放总量分别为11 878.9和1 343.8 t,农药流失28.0 t,地膜残留203.9 t,秸秆焚烧量为21.4万t,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和农村社区共排放化学需氧量(COD)92 360.3 t;市辖3大流域中,沿长江流域氮、磷养分排放量最大,沿太湖流域次之,沿阳澄湖流域排放量最低;从不同污染源排放氮、磷总量来看,农村生活源>畜禽养殖业源>水产养殖业源>种植业源;4种污染源强度在各流域间有一定的差异,种植业、畜牧业和农村社区在长江流域产排污强度较大,而水产养殖业产排污强度则在太湖流域表现较大.因此,建议集中优势资源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结合产业结构优化,生态功能建设,畜禽养殖污染的综合治理,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水产养殖合理规划等措施全面防控农业面源污染.

    2011年02期 v.45;No.164 251-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5K]

经济与管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