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77050

作物科学

  • 玉米植株抗倒伏性状的遗传分析

    季洪强;常纪苹;付志远;丁冬;谭晓军;汤欣欣;刘宗华;

    以2个茎秆强度不同的自交系82-3和W 1为基础材料,通过杂交与自交,对双亲、F1及F2等不同群体株高、穗位高、茎秆强度等植株性状进行田间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双亲及其杂交后代各性状差异明显,与W 1相比,亲本82-3表现株矮、穗位低,但根系差,茎秆强度也低;杂种F1除穗位节的节间强度表现负向杂种优势外,其它性状均表现正向杂种优势,尤其次生根层数超亲优势率达50%,而F2代各性状明显衰退;在所调查的性状中,不同世代变异性各异,F1表现高度一致,而F2分离严重,部分性状出现超亲分离,同一世代不同性状之间以株高变异性最小,其次是地上第3节间强度;株高、穗位高和地上第3节间强度的遗传力均在75%以上,而叶绿素含量最低,小于17%.

    2011年03期 v.45;No.165 263-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玉米组氨酸三聚体核苷结合蛋白基因Zm-HINT1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吴刘记;吴连成;祖小峰;王平安;陈彦惠;

    通过RT-PCR方法和基因克隆技术对玉米黄早4HINT1基因进行了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黄早4HINT1 cDNA全长为729 bp,氨基酸序列与动物HINT1有较高的相似度,并且包含HITN1蛋白家族保守的活性位点区域.同时,为进一步研究玉米HINT1基因的理化性质及生物功能,利用PET-28 a构建了黄早4HINT1的原核表达载体.

    2011年03期 v.45;No.165 267-270+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 K326和云烟87成熟过程中腺毛分泌物动态变化的研究

    张晓远;王建安;刘国顺;毕庆文;王海明;黎根;王瑞;谢东明;

    为了解烤烟在成熟过程中叶面腺毛分泌物动态形成规律,选取中国主栽品种K 326和云烟87,利用GC-MS方法测量烟叶分泌物的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腺毛分泌物主要成分是茄酮、生物碱和西柏三烯二醇,其中生物碱的生成量最大.2个品种腺毛分泌物各物质在成熟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相同,茄酮生成量表现为双峰曲线,生物碱生成量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2个烤烟品种各部位西柏三烯二醇生成量变化趋势并不一致.其他物质生成量均表现为先降低再升高,然后再降低的变化趋势.腺毛分泌物总生成量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

    2011年03期 v.45;No.165 271-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金莲花挥发油的热裂解产物分析及卷烟加香应用研究

    魏跃伟;王建玲;姬小明;李冰洁;于建军;赵铭钦;刘国顺;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金莲花挥发油,对其300,600,900℃的热裂解产物进行了GC-MS分析,并对其挥发油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300,600和900℃的热解产物中分别鉴定出17,22和31种成分;热解温度不同,其产物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亦不同;苯乙烯、β-紫罗兰酮等在3个温度下都可检索到,芳樟醇在300,600℃可检测到,而α-雪松烯只出现在900℃的裂解产物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裂解产物逐渐复杂.金莲花挥发油具有改善和修饰卷烟香气,减轻刺激性的作用.

    2011年03期 v.45;No.165 275-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模糊概率法在玉米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许小艳;史本广;慕运动;

    应用模糊概率法对中国西北地区13个试点的13个参试春玉米品种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评价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完全吻合,表明模糊概率法应用于玉米品种的综合评价方便可行,且运算简单.

    2011年03期 v.45;No.165 280-282+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3种渗透调节物质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和保存的影响

    李静;

    以"郑薯5号"马铃薯试管苗为材料,研究蔗糖、聚乙二醇(PEG6000)和甘露醇对试管苗生长和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渗透调节物质均能抑制试管苗生长,但不影响试管苗的存活率,其中40 g.L-1PEG6000的抑制效果最好.采用RAPD标记研究发现,保存于添加90 g.L-1蔗糖,40 g.L-1PEG6000和20 g.L-1甘露醇的培养基上的试管苗没有发生无性系变异.

    2011年03期 v.45;No.165 283-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林业科学

  • 硫酸二甲酯对白花泡桐丛枝病幼苗形态变化及DNA碱基序列的影响

    赵改丽;赵振利;范国强;曹喜兵;

    利用巢式PCR和SSR技术研究了0,15,25,50,75,100,125,150 mg.L-1的硫酸二甲酯(DMS)对白花泡桐幼苗形态、植原体和DNA碱基序列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g.L-1DMS处理3 h可使丛枝病幼苗转变为形态上健康幼苗,但其幼苗内仍有丛枝病植原体的存在;25~125 mg.L-1DMS处理可使丛枝病幼苗呈现健康状态,并且幼苗内无植原体存在,125 mg.L-1DMS处理3 h的幼苗生长受到抑制.白花泡桐丛枝病幼苗、健康幼苗、DMS处理后形态呈现健康幼苗及其检测不到植原体存在幼苗的DNA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变化.说明适宜质量浓度DMS可抑制丛枝病植原体,使丛枝病幼苗转变为健康幼苗;泡桐丛枝病发生前后及DMS处理病苗DNA的SSR扩增位点相同.

    2011年03期 v.45;No.165 287-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 郁闭度和种植密度对宝天曼天然锐齿栎林下苦荬菜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刘晓静;朱学灵;姚松;田野;朱从波;

    利用野外控制试验的方法,开展不同郁闭度天然锐齿栎林下苦荬菜密度梯度的种植试验.结果表明,在锐齿栎-苦荬菜的林菜复合经营体系中,锐齿栎林分郁闭度和苦荬菜种植密度对苦荬菜地径的影响不大;但显著影响苦荬菜的株高、地上部分生物量和产量;苦荬菜株高和单株生物量随着林分郁闭度和种植密度的增大均呈下降趋势,但苦荬菜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随郁闭度的增加而下降.因此,在宝天曼地区,适宜在中低郁闭度锐齿栎林下推广种植苦荬菜.

    2011年03期 v.45;No.165 292-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5K]

园艺科学

  • 河南省栽培平菇品种的种质资源评价

    申进文;赵旭;李燕;关园园;王震;戚元成;张金霞;

    通过拮抗试验,将供试的61个菌株划分为13个营养亲和群,酯酶同工酶电泳显示同一营养亲和群的菌株其同工酶带型一致.而从13个营养亲和群中分别选出1个菌株,酯酶同工酶分析,具有丰富的多态性;ISSR扩增共获得106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比例(P)为95.4%;对13个菌株进行ITS扩增,扩增片段测序比对结果表明,13个菌株中1株为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1株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 onarius)、4株为佛罗里达侧耳(Pleurotus florida)、7株为白黄侧耳(Pleurotus cornucopiae).栽培试验结果表明,13个菌株之间子实体形态差异较大,分别属于侧耳属不同的品种;而同一营养亲和群的菌株之间子实体形态无明显差异.研究表明,河南省现常用的61个栽培平菇品种属于13个营养亲和群,4个侧耳类型,它们之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2011年03期 v.45;No.165 297-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畜牧兽医学

  • 河南地区猪戊型肝炎病毒的检测及基因序列分析

    张小霞;许锋;梁振普;乔冠华;

    对从河南省郑州、洛阳、新乡、焦作、周口等5地市采集的133份血清样品进行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IgG抗体分析;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RT-PCR)对从郑州、中牟、新郑、济源、濮阳等5个地市采集的200份粪便样品进行HEV RNA检测.检测结果表明,79.70%的血清为HEV抗体阳性;7.5%的粪便样品为HEV RNA阳性.通过序列分析证明,3个测序的HEV河南分离株均为基因Ⅳ型.为了进一步研究河南HEV的特点,克隆得到筛选的地理株JY40病毒株基因组3’端826 bp的DNA片段,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片段与湖北株相应序列的同源性最高.

    2011年03期 v.45;No.165 302-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 猪IgGⅡB类Fc受体剪接异构体胞外区及结构域的原核表达与抗体制备

    刘肖萍;张志远;刘玉松;赵琳;范旭;徐红运;张凤华;夏平安;崔保安;

    根据GenBank中猪IgGⅡB类Fc受体剪切异构体基因序列(FJ608551),利用Prim er 5.0软件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引物,从质粒pTG19-T-swFcγRIIB1中用PCR方法扩增编码胞外区、EC1及EC2结构域蛋白分子基因片段,PCR产物经Kpn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将其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32 a中,构建了3种猪FcγRIIB剪接异构体原核表达载体pET-EY,pET-AY,pET-BY,转化大肠杆菌BL21,在IPTG诱导下成功表达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6,29,27 kD融合蛋白表达,纯化后的融合蛋白分别免疫小鼠制备鼠源血清.ELISA结果显示抗体效价为1∶5 120,1∶5 120,1∶10 240.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可以与融合蛋白特异性结合.

    2011年03期 v.45;No.165 307-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YBR-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金磊;王亚宾;崔保安;陈丽颖;张红英;李珂珂;魏战勇;

    为了建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SYBR-Green I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利用RT-PCR技术扩增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N基因中324 bp的片段,并克隆到pGEM-T Easy载体上,纯化的质粒作为模板进行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扩增并制作标准曲线,建立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5×101拷贝数.μL-1,与猪伪狂犬病毒、猪蓝耳病毒、猪圆环病毒、猪瘟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乙型脑炎病毒均不发生交叉反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表明,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定量、重复性好等优点,可用于临床TGEVN基因的检测.

    2011年03期 v.45;No.165 313-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 酶制剂和益生素组合对朗德鹅产肝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张书汁;赵瑞;黄艳群;陈文;张金生;陈小鹏;

    研究了淀粉酶、木聚糖酶和益生素的不同组合对朗德鹅产肝性能、免疫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础日粮相比,在日粮中同时添加200 g.t-1淀粉酶和100 g.t-1木聚糖酶可使朗德鹅的肥肝重提高18.6%、料肝比降低7.8%(P>0.05);而同时添加100 g.t-1木聚糖酶和4 000 g.t-1益生素可使肥肝重提高15.5%、料肝比下降9.7%(P>0.05),肝体比极显著提高(P<0.01),机体免疫能力也显著提高(P<0.05).

    2011年03期 v.45;No.165 318-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农业工程

  • 非扫描式光学SPR生物传感器的数据分析

    赵媛媛;肖龙;朱莺;胡建东;江敏;胡枫江;魏文松;李会芹;

    提出了一种用于求解非扫描式光学SPR共振反射光谱信号的共振像素位点的最小二乘法多项式拟合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信噪比.描述了滑动平均值滤波、多项式数据拟合方法的原理和共振反射光谱最低点的质心算法.采用体积分数为13%,14%,16%,17%,18%,19%的乙醇溶液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多项式拟合算法对光功率变化等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噪声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相关系数为-0.985 2,灵敏度为959.60.

    2011年03期 v.45;No.165 323-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小型挖掘机偏转机构的有限元分析

    魏宗信;王建军;邢伟;曲浩实;赵磊;刘明阳;王万章;

    以GC18型挖掘机偏转机构为研究对象,用Pro/Engineer建立了挖掘机的偏转机构的三维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装配和有限元分析.针对偏转机构2个典型的工况位置的应力和变形,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出2个工况下应力分布和变形,为有限元法在小型挖掘机设计上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2011年03期 v.45;No.165 328-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植物保护

  •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行为比较研究

    程晓东;贾月丽;蔡永萍;王郑军;罗梅浩;

    在(27±1)℃,光周期14L:10D的条件下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的生殖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2种夜蛾雌蛾或雄蛾的交配能力之间均无显著差异;3日龄蛾的交配率较高,6日龄前棉铃虫的交配率均显著高于烟夜蛾;不同蛾龄下烟夜蛾的交配持续时间均显著长于棉铃虫,且随着交配蛾龄的增加而逐渐延长;2种夜蛾交配高峰出现的时间明显不同.(2)1日龄交配的棉铃虫和烟夜蛾,其产卵前期分别为2.5和3.6 d;不同交配蛾龄棉铃虫的产卵前期均显著短于烟夜蛾,但其寿命均长于烟夜蛾;不同蛾龄棉铃虫卵的孵化率均显著高于烟夜蛾;2种夜蛾的产卵期和产卵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二者3日龄前的产卵量相对较高,且棉铃虫的产卵量显著高于烟夜蛾.最后,对这些结果在棉铃虫和烟夜蛾防治中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2011年03期 v.45;No.165 33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7K]
  • 大麦黄矮病毒株系间分子变异与系统进化关系研究

    吴兴泉;陈士华;张晓婷;张苗青;刘应举;

    对已公布的45条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dwarf virus,BYDV)全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表明BYDV具有2种基因组结构类型.依据45条全基因组序列和59条外壳蛋白(CP)基因序列分别建立BYDV系统进化树,表明PAV株系可分为3个亚组,且发现中国的PAV与欧美的PAV间存在明显的分子差异.MAV株系也可分为3个亚组,其中1个MAV亚组与中国的GAV株系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找出了在株系内完全保守同时在株系间发生变异的CP氨基酸位点33个,明确了PAV,SGV,GPV等3个株系CP氨基酸序列中具有株系特异性的变异位点,发现MAV和GAV在这33个变异位点处全部相同,无特异性变异位点,推测GAV株系可能是MAV的1个亚类.

    2011年03期 v.45;No.165 339-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 根腐病菌粗毒素胁迫下菘蓝幼苗抗氧化酶变化的初步研究

    陈桂平;客绍英;

    以一定浓度的根腐病病原菌粗毒素胁迫不同时间的菘蓝植株为试验材料,进行表观鉴定,然后测定其SOD,CAT,POD活性,并分析3种抗氧化酶的谱带.结果表明:随毒素处理时间的增加,植株的萎蔫程度逐步加深.SOD,CAT活性增强,同工酶颜色加深并且SOD同工酶增加了新的条带;POD的活性在0~12 h酶活性降低,酶带减少或颜色变浅,在12~72 h,酶谱带颜色变深,酶活性增强.随着毒素胁迫时间的延长,菘蓝植株的3种抗氧化酶活性总体成上升的趋势.

    2011年03期 v.45;No.165 345-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0K]
  • 河南省番茄溃疡病的发现与分子确诊

    李江利;欧阳林杰;郭淼淼;蒋士君;

    2009-04在河南省中牟县番茄保护地内发现疑似番茄溃疡病病株,对来自发病植株及其根围土壤的20种细菌性分离物进行了生理生化特征、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特征分析,初步确定其中出现最频繁的一种分离物J16为番茄溃疡病菌,将其人工接种时能够诱发出溃疡病症状.利用番茄溃疡病菌的16S-23S rDNA ITS序列特异性引物(ITS1/ITS2)和毒性基因特异性引物(CMM5/CMM6)进行的PCR联合分子鉴定表明,分离物J16的基因组中能扩增出与预期一致的420 bp与614 bp的目标片段.对扩增出的ITS序列进行克隆、测序、并进行ITS序列的系统学分析,结果表明J16菌株属于CMM亚种,而与同种的其它4个亚种亲缘关系较远,但与已知CMM菌株又有所区别.至此,确定该保护地番茄病害为番茄溃疡病,在河南省是首次采用分子方法鉴定该病害.研究还表明,基于ITS和毒性基因的PCR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特异地鉴定番茄溃疡病菌,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103cfu.mL-1菌体.

    2011年03期 v.45;No.165 349-352+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生命科学

  • 拟南芥转录因子AGL47的原核表达与包涵体复性研究

    乔帅;王明凤;杨文博;许君;郑文明;

    AGL47是拟南芥第五染色体上At5g55690基因编码的1个转录因子,属于MADS-box蛋白质家族,前期研究显示,At5g55690基因受磷胁迫特异诱导表达,极有可能在磷代谢调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鉴定该基因的功能,本研究克隆At5g55690基因全长ORF,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ET-28 a-At5g55690,转入表达宿主菌E.coliBL21(DE3),在1 mmol.L-1IPTG诱导下,成功实现了AGL47蛋白的原核表达.可溶性鉴定结果显示,融合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对包涵体进行纯化,变性和复性后获得了可溶性目的蛋白.

    2011年03期 v.45;No.165 353-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 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修订

    孙伟娟;梅光朋;李家美;

    依据Flora of China、《中国植物志》和一些植物名称数据库,对2005年河南省政府颁布的《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名录》进行了修订.结果表明,此名录有98个类群,其中15个为异名,10个拉丁文拼写错误,8个中文名变化,2个命名人有误,1个中文名兼拉丁名错误,1个多余名,其余61个无变化.最后建议在充分调查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基础之上进行等级分类.此次修订将为保护法规制定、植物保护的实施以及科研提供参考.

    2011年03期 v.45;No.165 358-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经济与管理科学

  • 河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胡丽平;何春花;

    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对河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变化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在各项消费中,食品、衣着、居住消费占42.63%,支出一直在增加;消费结构中生存型、享受型因子并重;最后提出了拉动河南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2011年03期 v.45;No.165 362-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 生物质能源集成生产系统的研究

    武瑞娟;时在涛;赵磊;徐广印;

    分析了生物质能源集成生产系统组成以及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按照物质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结合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与生物质转化技术,设计了生物质能源集成生产系统,并对集成生产系统进行了分析.

    2011年03期 v.45;No.165 367-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K]
  • 技术创新、补贴与社会福利效应的博弈分析

    姚程;

    通过构建双寡头垄断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技术创新最佳投入及其收益的分析方法,基于古诺模型分别构建了企业独立和合作创新模式下的博弈模型,在考虑政府对创新补贴的情况下,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进行求解分析,得出了企业在独立创新和合作创新2种模式下技术创新投入、政府创新补贴以及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

    2011年03期 v.45;No.165 372-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