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77050

作物科学

  • 不同土壤质地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马宗斌;龚亚飞;韩敏;李伶俐;朱伟;

    2008—2009年在黄河流域棉区,采用池栽方法研究了3种土壤质地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土壤质地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有一定影响.与黏土和壤土相比,棉花种植在沙土上,尽管在中下部果枝上的成铃数较少,但占总铃数的比例较高;在果枝内围果节上的成铃数较少,但占总铃数的比例也较高;伏前桃和伏桃占总桃数的比例最大,而早秋桃和晚秋桃数占总桃数的比例最低.壤土种植的棉花单位面积成铃数最多,铃重最大,衣分最高,子棉和皮棉产量也最高.沙土种植的棉花最低,黏土种植的棉花居中.从2008—2009年的平均值来看,壤土种植的棉花皮棉产量分别比黏土处理和沙土处理增加6.10%和38.76%.沙土处理棉花产量较低主要原因是成铃数显著降低,其次是铃重显著下降.

    2011年05期 v.45;No.167 497-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 密集烘烤干筋期风机转速对上部烟叶香气物质和评吸质量的影响

    詹军;宫长荣;王涛;贺帆;

    为了进一步提高上部烟叶的可用性和优化密集烘烤工艺,通过变频器控制密集烤房循环风机转速,研究密集烘烤干筋期风机转速对烤后上部烟叶香气物质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降低干筋期风机转速能明显改善烟叶的香气质量,且干筋前期降低风机转速对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相对于后期更大,其中T3处理(54~60℃风机转速为720 r.min-1,60℃以后风机转速540 r.min-1)明显提高了烤后上部烟叶的香气物质总量、质体色素降解产物、苯丙氨酸类以及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含量,其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的增加幅度达到45.70%;烤后烟叶香气量充足,香气质纯净,香韵较好,刺激性小,劲头适中,杂气较少.

    2011年05期 v.45;No.167 502-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 连作对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动态影响

    古战朝;习向银;刘红杰;刘朝科;周显波;汤书开;张重义;

    分别用正茬植烟土壤和连作3,8 a的植烟土壤进行池栽试验,研究植烟后各处理5个生育时期的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连作年限对烤烟根际土壤中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有明显影响.在整个烤烟生育期内,不同连作年限根际土壤中细菌数量大致呈"升-降-升-降"的趋势;真菌数量的变化是先升后降,在65 d左右达到最高;放线菌数量除连作8 a呈下降趋势外,其余2个处理均先降后升.随着烤烟连作年限的增加,根际土壤中细菌比例显著减少,真菌比例显著增加,放线菌比例变化没有规律.烤烟生育期内植烟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大致呈"M"型变化态势;随连作年限的增加,烤烟根际土壤酶活性总的变化趋势是先增高后降低,即连作3 a>正茬>连作8 a,且各处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2011年05期 v.45;No.167 508-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 施氮水平对不同小麦品种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蔺世召;葛伟;熊淑萍;马新明;张营武;杜少勇;

    在大田条件下,以矮抗58和郑麦366为材料,研究了施氮水平对小麦叶片和子粒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叶片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在开花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均在花后14 d达到高峰,且倒1叶>倒2叶>倒3叶;子粒的GS活性趋势和叶片一致,但子粒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呈一直下降趋势.在氮素调控作用下,当施氮量在225 kg.hm-2时能够显著增加2个品种叶片和子粒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当施氮量大于225 kg.hm-2时,矮抗58的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不能显著提高,但是却能使郑麦366的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子粒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时,2个品种产量均达到最大,矮抗58和郑麦366分别是8 673.39和8 359.60 kg.hm-2.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2个品种子粒蛋白质含量达到最高,且郑麦366高于矮抗58.

    2011年05期 v.45;No.167 514-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园艺科学

  • 多效唑对切花菊保鲜效果和生理作用的影响

    郑春雷;樊涛;马海燕;李永华;

    以切花菊品种‘夏黄’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多效唑对切花菊的保鲜效应.结果表明,多效唑能增加花枝鲜样质量,延缓舌状花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减少舌状花中游离脯氨酸的积累、缓解切花菊在瓶插期间的水分胁迫,提高舌状花中SOD和CAT活性;处理Ⅲ(20 g.L-1蔗糖+200 mg.L-1 8-羟基喹啉+200 mg.L-1柠檬酸+150 mg.L-1多效唑+55 mg.L-1水杨酸)保鲜效果最好,切花菊瓶插10 d左右达到最大花径,与初始花径(4.532 cm)相比增大6.226 cm,花枝鲜样质量增加29.11%,瓶插寿命比对照(蒸馏水)延长15.2 d.

    2011年05期 v.45;No.167 519-52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 蜡梅AFLP反应体系优化及引物筛选

    赵明晓;冯志敏;胡湛;赵振利;范国强;

    通过对影响AFLP反应体系主要因素的优化,建立了蜡梅的AFLP反应体系,并筛选出了适宜该体系分析的引物.结果表明,20μL蜡梅AFLP最佳酶切体系为模板600 ng DNA,3 U Pst I和3 U Mse I,在37℃下双酶切2 h;在20μL最佳连接体系中酶切产物为15μL,3 U T4连接酶,0.25μmol.L-1 Pst I接头,2.5μmol.L-1 Mse I接头,1μL 10×T4 Buffer,在22℃下连接10 h;在20μL最佳预扩反应体系中稀释10倍的连接产5μL,2.0mmol.L-1 Mg2+,2 U Taq酶,300μmol.L-1dNTP,0.5μmol.L-1 Pst I和Mse I引物(P+AGA/M+ATC);在20μL最佳选择性扩增反应体系中5μL稀释20倍的预扩增产物,2.0 mmol.L-1的Mg2+,2 U Taq酶,300μmol.L-1 dNTP,0.5μmol.L-1 Pst I和Mse I引物(P+AGA/M+ATC).最后,利用上面的体系筛选出了96对适宜于蜡梅AFLP分析的引物.

    2011年05期 v.45;No.167 523-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林业科学

  • 6个种源山桐子种子含油率和脂肪酸GC/MS分析

    王艳梅;王东洪;刘震;王玲;景自景;代莉;

    为给山桐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以6个种源的山桐子种子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索式提取法提取油脂,对山桐子种子含油率及种子中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得到的油脂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结果显示,不同种源山桐子含油率相差较大,变幅为11.34%~26.54%,其中河南产的种子含油率最高(26.54%),其他依次为四川(23.22%)和湖南(22.61%)、江苏(18.05%)、江西(14.74%)、贵州(11.34%);经鉴定山桐子油中含有的脂肪酸有10种,分别为十四酸、十五酸、棕榈油酸、棕榈酸、十七碳酸、亚油酸、油酸、硬脂酸、12-羟基油酸、花生酸,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达73.936%~84.603%.

    2011年05期 v.45;No.167 530-533+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典型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研究

    侯娜;李昕;赵勇;田向宇;樊巍;王谦;杨喜田;

    为了解土壤种子库在植被恢复中的作用,以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酸枣群落、侧柏群落、刺槐群落和栓皮栎群落为对象,通过对4种群落土壤种子库研究,揭示了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种子库的种类组成、多样性特征及种子库物种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菊科为4个群落地上植被中所共有的科,且所占比例较大;刺槐群落拥有的植物科数和种数最多;4个群落以多年生草本为主要生活型,群落间相似系数为0~0.375,相似度较低;(2)4个群落的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较少,以多年生草本为主,没有出现共有科;(3)土壤种子库所含科数和种数都低于地上植被,各科与地上植被所占比例差异较大;4个群落土壤种子库与其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比较小,相似系数为0~0.5.

    2011年05期 v.45;No.167 534-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 黄淮海平原两种不同林龄杨树防护林对麦田土壤水分及蒸散的影响

    尹昌君;李春友;张劲松;孟平;黄辉;任庆福;高峻;

    通过观测黄淮海平原黑龙港流域12 a和24 a林龄、长500 m、宽250 m的杨树防护林网内农田及旷野(CK)农田土壤水分和蒸散量,分析了防护林水分效应的年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小麦拔节-乳熟期间,对比CK,12 a和24 a林龄防护林可使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分别提高7.8%,1.9%,可使小麦蒸散量分别降低19.1%,25.0%.12 a林龄时,在距离林带0~10 m范围内的土壤贮水量低于CK(简称负效应区),该范围外的土壤贮水量则高于CK(简称正效应区),24 a林龄时在距离林带0~15 m范围内为负效应区、此范围外为正效应区.在上述2种林龄期,防护农田内小麦蒸散量随距林带距离的变化均呈抛物线状分布趋势.在0~2H(H为树高)范围内,防护林对小麦蒸散的降低作用尤为显著,故对因树木根系吸水所导致的林带附近农田土壤水分下降的状况具有重要的缓解作用.

    2011年05期 v.45;No.167 542-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植物保护

  • 中国部分马铃薯产区马铃薯Y病毒(PVY)的株系分化与鉴定

    陈士华;刘晓磊;张晓婷;吴兴泉;

    分别克隆了黑龙江、山西、贵州等3省内的4个马铃薯产区的PVY p1基因和cp基因,通过系统地基因序列分析对各分离物的株系种类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中国马铃薯产区PVY株系分化现象明显,其中黑龙江省克山农场分离为PVYNTN株系;贵州省贵阳市分离物、威宁自治县分离物、山西省临县分离物为PVYN:O株系.PVYN:O株系分布普遍,可能已经成为中国部分马铃薯产区PVY的主要流行株系.

    2011年05期 v.45;No.167 548-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K]
  • 棉铃虫酰基辅酶AΔ9去饱和酶基因的分子鉴定

    陈丽君;杜孟芳;安世恒;张松斗;蒋金炜;

    采用RT-PCR及RACE法,克隆得到了棉铃虫酰基辅酶AΔ9去饱和酶cDNA全序列.根据序列分析发现该基因全长为2 931 bp,编码区长度为1 062 bp,编码353个氨基酸残基,相对分子质量为40.66 kD.发育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酰基辅酶AΔ9去饱和酶基因在5龄初期转录水平较高;饥饿和保幼激素对其转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蜕皮激素对其转录有促进作用.

    2011年05期 v.45;No.167 552-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0K]

畜牧兽医学

  • 基于免疫层析试纸的猪O型FMDV抗体水平监测

    卢清侠;杨继飞;金前跃;杨苏珍;柴书军;万博;郝慧芳;张改平;

    为了应用免疫层析试纸评价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的免疫效果,对50头试验仔猪进行免疫注射,并在首次免疫后28 d及2次免疫后20 d采血,通过试纸定量测定结果来监测试验猪抗体水平变化,同时对比猪口蹄疫病毒VP1结构蛋白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试剂盒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猪口蹄疫O型合成肽疫苗能快速诱导产生高水平的抗体,首次免疫抗体阳性率达88%,2次免疫抗体阳性率高达100%.试纸定量测定结果表明,2次免疫后猪群免疫抗体水平整体显著提升,并保持在较高水平.与ELISA试剂盒比较二者具有相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符合率为100%.

    2011年05期 v.45;No.167 558-561+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 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制剂的安全性评价

    杨雪峰;姜金庆;孙红武;欧阳五庆;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对复方阿莫西林纳米乳(AMX-LH-NE)进行体内外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AMX-LH-NE毒性低,无法测出其半数致死量,小鼠的最大耐受量倍数为426倍;无论是单次给药,还是多次给药,AMX-LH-NE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明显刺激性;AMX-LH-NE为10~150 mg.L-1时,对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和形态无明显影响,其毒性分级属于0或1级,即对乳腺上皮细胞无毒性作用.

    2011年05期 v.45;No.167 562-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 猪细小病毒感染Marc-145细胞后对其分泌白细胞介素18转录时相的影响

    党玉丽;哈斯通拉嘎;耿静微;王瑞宁;郭东辉;胡清林;魏战勇;

    为了解猪细小病毒(PPV)感染Marc-145细胞后引起细胞炎性反应特别是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反应,探讨宿主-病毒之间的作用关系,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和分析了PPV感染Marc-145细胞后引起的病毒DNA含量的变化和IL-18的分泌水平.结果表明,IL-18的表达量在1 h无明显变化、在3,24 h增加,48 h轻微下调.表明猪细小病毒感染可引起Marc-145细胞分泌IL-18增加.

    2011年05期 v.45;No.167 568-570+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生命科学

  • 河南野生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分布研究

    刘保国;王剑;郑晓军;田国行;田朝阳;

    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河南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常绿阔叶木本植物以伏牛山区最为丰富,有31科、50属、111种;其次为大别山,有30科、44属、92种;再次为桐柏山,有28科、35属、55种;最少为太行山,只有5科、5属、7种.根据共有类群的分析,伏牛山、大别山和桐柏山区域的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类群相似性较大,与太行山关系疏远.伏牛山独有1科、10属、37种;大别山独有有1科、5属、20种;桐柏山和太行山独有类群缺失.伏牛山南北坡之间的常绿阔叶木本植物类群数量差异巨大,说明伏牛山山脊作为北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的依据是科学的.

    2011年05期 v.45;No.167 571-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木质素降解酶对纤维素酶水解糖化的抑制作用

    冯冲;陈伟;杜风光;宋安东;

    利用白腐真菌发酵制备的木质素降解酶粗酶液对玉米秸秆进行预处理,发现木质素降解酶对纤维素酶水解糖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粗过氧化物酶发酵液预处理后,还原糖得率降低了40.3%;纤维素酶水解微晶纤维素所得葡萄糖质量浓度降低了2.7%;粗漆酶发酵液预处理后,还原糖得率降低了3.8%,葡萄糖质量浓度降低了2.9%;混合酶发酵液预处理后,还原糖得率降低了27%.由此可见,白腐真菌发酵酶液预处理玉米秸秆后,对纤维素酶水解糖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粗过氧化物酶发酵液影响最大,混合酶发酵液次之,粗漆酶发酵液影响最小.并用诺维信(Novozymes)漆酶预处理24 h后,还原糖得率降低了27.5%;灭活后再糖化,还原糖得率降低了15.8%,初步证实了木质素降解酶对纤维素酶的抑制作用.

    2011年05期 v.45;No.167 57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内含肽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纯化

    赵仲麟;顿文涛;李燕;金显春;杨国玉;苏同福;袁超;

    利用来源于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PCC6803的DnaB内含肽的剪切特性,纯化绿色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将内含肽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融合于DnaB内含肽的C端,在20℃,pH 7.0的条件下诱导DnaB内含肽的自剪切发生,利用几丁质亲和柱纯化到无亲和标签的绿色荧光蛋白,得到蛋白有较高的纯度和较好的活性.

    2011年05期 v.45;No.167 581-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食品科学

  • 响应曲面优化木瓜蛋白酶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研究

    张平安;赵秋艳;李宁;宋莲军;乔明武;张建威;

    利用响应曲面法对木瓜蛋白酶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性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选取酶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3因素进行响应曲面分析,建立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2次多项数学模型.在分析各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后,得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乳化性的最佳条件为:酶质量分数1.7%,反应时间1.1 h,反应温度42℃,在该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分别为0.869和21.025.

    2011年05期 v.45;No.167 585-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经济与管理科学

  • 不同奶牛饲养模式的市场竞争潜力分析

    贠鸿琬;

    研究不同奶牛饲养模式的市场竞争潜力,有助于明晰各种模式的潜在优势,并为生产实践提供指导,利用盈亏平衡分析法,通过估计中国牛奶生产的盈亏平衡点和可能的市场竞争潜力,分析了中国不同奶牛饲养模式下的市场竞争潜力及其变动规律,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1年05期 v.45;No.167 590-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农村创新中农民与正式部门的互动案例分析

    张立艳;刘芮含;

    对1 885个农民创新者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国农村创新中农民与正式部门的互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1)农村创新中农民与正式部门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互动,但是互动不足;2)互动较多地发生在创新成果推广阶段;3)政府和农民都在积极寻求互动,但是企业、科研机构缺乏主动性;4)互动形式多样,有助于促进创新的产生与成果扩散.基于此,提出建议,1)进一步强化互动的产生、互动中需要保护农民创新者的权益;2)需将国家创新体系延伸至县一级层面,将互动向前延伸至创新产生阶段;3)在互动中要重视环境依赖性.

    2011年05期 v.45;No.167 595-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5K]
  • 中国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DEA评价

    宋宇;

    将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引入大气环境承载力研究中,选取27个有代表性的省级行政区,以火电、钢铁、水泥3个重点行业,利用2009年统计数据,分析了这27个省(区)市的现状承载力、承载潜力和经济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基于DEA模型的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可将27个省(区)市分为3类区域,其中,第1和第2类型区潜力较大,应作为经济发展布局的重点区域;经济布局优化方案对于区域大气环境的承载潜力、地区经济发展潜力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2011年05期 v.45;No.167 600-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河南省碳排放因素分解及关联分析

    李炎丽;梁浩;梁保松;

    依照IPCC的碳排放计算方法,对河南省1995—2009年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及3个产业的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进行测算,分析了河南省历年碳排放总量和3个产业终端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变化情况,得出了河南省终端能源利用碳排放量的增长与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均主要在第2产业.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和产业特征4个因素对河南省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河南省碳排放的的影响程度依次是产业特征、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减排建议.

    2011年05期 v.45;No.167 605-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历史演变及分析

    梁保松;王亚伟;苏克勤;

    在粮食安全背景下,从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等变化趋势和波动入手,依据河南省1978年以来粮食生产的各项数据,应用量化方法对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历史演变做了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总产量在经历了缓慢增长、波动增长阶段后,2004年以后快速增长;播种面积在1978—2002年有较大幅度的波动,2003年以后持续增加;粮食单产除少数年份有减少外,基本上都在增加,2004年以后增加幅度有加大趋势.

    2011年05期 v.45;No.167 611-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