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77050

作物科学

  • 烘烤期霉烂病与鲜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关系分析

    李生栋;范志勇;陈二龙;王德勋;户艳霞;王新中;孙军伟;苏家恩;田斌强;

    为明确烟叶烘烤期霉烂病与鲜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及影响程度,使用烘箱法、蒽酮法及流动分析法测定鲜烟叶水分含量和主要化学成分,并统计烤后烟叶霉烂率与病情指数。结果表明,不同部位烟叶霉烂率和病情指数随烟叶部位的升高而逐渐减少;不同成熟度烟叶未熟至适熟之间烟叶霉烂率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小,适熟至过熟则呈相反趋势。处理间鲜烟化学成分以下部适熟和中部过熟内在协调性稍差,存在糖高碱低的现象。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烟叶霉烂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与鲜烟含水率、总糖、还原糖含量呈正相关,与淀粉、总氮含量呈负相关;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对霉烂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直接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分别为含水率、总糖、总氮、烟碱、淀粉、还原糖和含水率、总糖、烟碱、淀粉、总氮、还原糖。可依据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和营养物质协调性有预见性调整和制订烘烤工艺,完善烘烤期烟叶霉烂防控技术体系。

    2018年05期 v.52;No.209 665-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打叶复烤过程中烘烤调香烟叶香味成分及感官质量的变化研究

    朱海滨;王柱石;胡战军;杨义;李觅;郑仕方;张敏;叶贤文;保华;

    为了研究烘烤调香烟叶在打叶复烤过程中烟叶香味成分及吸食品质的变化情况,以K 326中部烟叶为材料,采集打叶复烤关键工序的在线样品,进行烟叶致香物质、潜香物质检测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调香烟叶新植二烯含量和致香物质总量在二润后和复烤后增加,在冷房后减少;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在二润阶段含量较高,在冷房阶段含量较低;非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在打叶复烤过程中逐渐增加;质体色素总量在打叶复烤前和复烤后无明显变化;多酚类化合物、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在打叶复烤过程中略有减少。感官质量方面,调香烟叶在二润后香韵较丰富,愉悦性好,感官质量得分最高;在复烤后,香韵丰富性降低,甜度减弱,感官质量得分低于二润阶段,但略高于冷房阶段和打叶复烤前。

    2018年05期 v.52;No.209 671-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不同能源密集烤房经济效益动态评估及敏感性分析

    李峥;谭方利;宋朝鹏;吴文信;刘小斌;李宏光;方明;王建安;

    为探究烟叶烘烤新能源烤房投入使用的经济性及影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采用成本效益法对燃煤烤房、生物质烤房、醇基烤房和热泵烤房进行动态经济评估,并对不同情景下累计净现值变化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能源烤房在经济上均可行;燃煤烤房的累计净现值最高,为30. 85万元,分别高出生物质烤房、醇基烤房、热泵烤房0. 57,2. 50,2. 40万元;年净现金流量以热泵烤房最高,为5. 92万元,分别高出燃煤烤房、生物质烤房、醇基烤房0. 69,0. 52,0. 87万元。燃料价格、供热设备成本、烤房建造费用、运营费用对烤房累计净现值影响不明显,烟叶产值和烤房使用期限变化对累计净现值影响显著,且醇基烤房对于烟叶产值变化的敏感性最强,热泵烤房对于烤房使用期限变化最为敏感。制定提升烤房利用率、增加烤房使用期限的相关政策是提升新型能源烤房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同时在烤房建造、燃料价格方面依靠政府政策帮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型能源烤房推广应用的阻力。

    2018年05期 v.52;No.209 677-683+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6K]
  • 基于物联网的烤房干/湿球温度集中监测系统设计

    潘飞龙;谭方利;李峥;吴文信;刘小斌;李宏光;方明;周观星;王建安;

    为实现烟叶烘烤过程中烤房干/湿球温度数据的实时在线收集。基于农业物联网技术设计了烤房干/湿球温度集中监测系统。该系统由传感器、数据传输与网络通信、监测平台构建3个技术层面构成。传感器用于各烤房干/湿球温度数据的实时在线采集;通过对目前常用短距离无线通信模块对比分析,结合烟叶烘烤环境特点最终选择Zig Bee技术构建各烤房数据传输无线网络,并利用串行通信端口和网关模块实现采集后数据至本地监测平台和云服务器的近、远程传输;监测平台具有用户管理、实时监测、数据处理和储存等功能。经试验,烘烤过程中系统获取干/湿球温度数据的均方根误差RMSE在0. 5以内,数据传输丢包率在0. 8%以下。表明系统数据采集传输性能良好,具有较高的精准度和稳定性,可满足各烤房干/湿球温度的集中监测。

    2018年05期 v.52;No.209 684-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6K]
  • 烟叶重金属综合水平评价及其典型标志物研究

    蒋佳磊;汤晓东;陈晓水;王雨凝;杨洋;斯文;林垦;陆明华;朱书秀;

    为研究烟叶重金属综合水平及Cd作为其典型标志物的可行性,采用ICP-MS方法对113个主要县级产区的339个烟叶样品中重金属Cr,Ni,As,Cd,Se,Hg和Pb含量进行检测,建立了烟叶重金属综合评价指数(T)、单项评价指数(S)和代表性指数(D),并绘制空间分布图,以评估烟叶重金属综合水平。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烟叶重金属综合水平处于低位,其中部分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南、广西、贵州和四川4省、自治区,部分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和云南3省;各地区Cr,Ni,As,Se,Hg和Pb对烟叶重金属综合水平的贡献度较小,而Cd从数值和分布上都可以作为典型标志物反映中国大部分地区烟叶重金属综合水平。

    2018年05期 v.52;No.209 692-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2K]

园艺科学

  • 不同种植年限对设施蔬菜土壤及基质质量的影响

    周海霞;兰挚谦;韩泽宇;刘吉青;张雪艳;

    为探讨种植年限对设施蔬菜土壤及基质质量的影响,分别选取0,1,3,7年的土壤和基质,分析其养分、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综合评价设施蔬菜土壤及基质随种植年限质量的演变状况。结果表明,土壤pH、有机质和C/N值随年限增加呈降低趋势,7年有机质和pH含量最低;不同年限间土壤全氮和EC无显著差异,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随种植年限增加呈增加趋势;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除真菌外)均先增加后降低,7年真菌数量最高;基质全氮含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原始基质EC为2. 13 m S·cm~(-1),当种植作物后,基质EC值迅速下降至1年后,无显著变化,基质细菌、微生物总数和放线菌/真菌值都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在种植1年时最高,分别比原始基质高0. 85,0. 47和3. 14倍。综合质量分数表明,基质质量随种植年限增加逐渐降低,种植4年后下降速度变慢,土壤质量先提升后降低,种植达4年时土壤质量最好,4年后有下降趋势。

    2018年05期 v.52;No.209 703-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60)Co-γ辐射对红秋葵和黄秋葵形态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赵艺璇;孙桂芳;刘秋萍;白靖怡;刘冬云;

    为掌握~(60)Co-γ辐射对红秋葵和黄秋葵的辐射诱变效果,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0、20、40、60、80、100、200、300、400、500 Gy)对红秋葵和黄秋葵种子分别进行辐射处理。结果表明,红秋葵的辐射半致死剂量为432. 27Gy;黄秋葵的辐射半致死剂量为717 Gy。辐射剂量低于60 Gy时,可以提高红秋葵和黄秋葵叶片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辐射剂量高于300 Gy时,两种植物中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会相对降低。

    2018年05期 v.52;No.209 710-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林业科学

  • 不同根库容量泡桐生长与光合特性分析

    范贝贝;梁红艳;赵佳宝;付梦瑶;王晓雯;杨喜田;

    为了解不同根库容量泡桐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的差异,本研究以优质泡桐无性系M(9501)为材料,设置了对照、移栽和截干3个处理组,并对不同根库容量泡桐在不同生长期的生长指标和光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截干处理的泡桐根库容量明显增加,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速度较移栽和留干处理组有明显增加,叶面积显著增大,地下部、地上部生物量和相对根冠比也明显增加;(2)不同根库容量泡桐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日变化在生长季初期和末期都呈单峰型曲线,生长季中期呈双峰型曲线,具有典型的"午休"现象。截干处理的泡桐在整个生长季中光合作用特征参数均大于其他2组,在生长季末期仍能制造光合产物。

    2018年05期 v.52;No.209 716-720+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5K]
  • 基于iTRAQ量化蛋白质组学技术的泡桐丛枝病分析

    魏振;王娟;童琳琳;赵振利;

    为了探讨泡桐丛枝病相关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情况,以白花泡桐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iTRAQ技术对白花泡桐健康苗、患丛枝病苗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泡桐丛枝病发生过程中有1 788个蛋白质表达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873个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上升,915个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下降。GO功能分析发现,差异蛋白质主要分为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个本体共49个功能组,功能主要集中在刺激响应、催化活性和生物学调控等方面。COG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这些蛋白质主要参与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翻译、转录、复制、重组和修复以及次生代谢物合成运输等生命活动。以KEGG数据库作为参考,依据代谢途径可将蛋白质定位到122个代谢途径分支,涉及次生代谢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和植物—病原互作等。

    2018年05期 v.52;No.209 721-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植物保护

  • 小麦播量和吡虫啉用量对麦蚜防治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

    韩松;张扬;郭小奇;梁九进;刘爱芝;

    为结合不同地区小麦播量差异较大的生产实际,进行了小麦播量和不同用量吡虫啉拌种田间试验及室内农药残留测定,研究了其对麦蚜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拌种量的70%吡虫啉WS对麦蚜的防效为83. 10%~98. 58%,持效期长达整个小麦生长期;在麦蚜种群数量上升期,对麦蚜的防治效果随吡虫啉拌种量和小麦播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对小麦发芽和出苗均无影响。小麦千粒质量增加率为12. 32%~31. 06%,增产率为42. 57%~63. 77%,小麦千粒质量增加率随小麦播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增产率随吡虫啉拌量或者小麦播种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小麦子粒中农药残留量均低于国家农药残留最高限量。明确了小麦播量225 kg·hm~(-2)和70%吡虫啉WS 420 g·hm~(-2)用量对麦蚜防控作用和增产效果明显,可作为防治小麦全生长期蚜虫的经济安全有效用量。

    2018年05期 v.52;No.209 728-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农业工程

  • 基于类别加权灰靶决策的教学评价研究

    王红艳;

    建立了基于类别加权的灰靶决策模型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文献及调查,选取影响教学效果的指标,设计调查问卷,对纯多媒体教学模式、纯传统黑板教学模式以及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相结合3种不同的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将指标分类,找出最优点作为靶心,求出各决策点到靶心的距离及各评价对象的综合靶心距,对不同教学模式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求得的综合靶心距里,纯多媒体教学、纯黑板教学和多媒体和黑板教学相结合占的比例为25. 2%、12. 3%和62. 5%。信息技术对教学有促进作用,但只有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

    2018年05期 v.52;No.209 733-7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猪粪与紫茎泽兰混合发酵的产气效果研究

    郑盼;尹芳;张无敌;赵兴玲;吴凯;王昌梅;柳静;杨红;

    为了探究单一物料独自发酵和2种物料联合发酵产沼气的效果,在中温(37±1)℃,发酵质量分数为5%,接种物和原料的质量比为1∶3的条件下进行批量式发酵,发酵原料分别为猪粪、紫茎泽兰、猪粪和紫茎泽兰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1),发酵时间共65 d。结果表明,猪粪单独发酵时VS产气量为521 mL·g~(-1),紫茎泽兰单独发酵时VS产气量为262 mL·g~(-1),猪粪和紫茎泽兰联合发酵时VS产气量为381 mL·g~(-1);混合发酵的产气效率较紫茎泽兰单一发酵提升了145%,说明在紫茎泽兰发酵体系中添加适当的猪粪有助于提升其厌氧发酵产沼气的效率。

    2018年05期 v.52;No.209 738-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1K]
  •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对中性红的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

    刘小花;白海鑫;

    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壳聚糖(GO-CS)对水溶液中染料中性红的吸附性能。考察了GO-CS用量、吸附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中性红吸附效果的影响,探究了其吸附动力学及热力学吸附规律。结果表明,GO-CS对中性红具有显著的去除能力,且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研究表明,GO-CS对中性红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式,饱和吸附量约为330 mg·g~(-1),该吸附过程为吸热熵增的自发过程。

    2018年05期 v.52;No.209 74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 未知输入和噪声相关的随机系统的事件驱动状态估计器的设计

    牛超;李云骥;

    针对存在含未知输入和过程,测量噪声相关的随机系统,设计了随机系统的事件驱动状态估计器。利用随机稳定性理论,通过借助随机Laypunov函数推导了事件触发的状态估计器增益;以此使相应的状态估计误差均方收敛,并利用估计器的输出误差对相应的未知输入进行抑制。借助近似二次性能指标设计了相应的事件驱动传输策略,保证了估计误差、数据通信速率和传感器电池寿命得到一个很好的平衡。最后,利用数值仿真的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设计的事件驱动状态估计器能有效地估计系统的状态,并延长约45%的传感器电池使用寿命,这也说明本研究所提出的算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网络资源的使用率。

    2018年05期 v.52;No.209 749-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1K]

生命科学

  • 菊苣酸对蓖麻毒素活性的抑制作用研究

    娄飞;张勇;杨振国;邓旭明;王建锋;

    为了解菊苣酸对蓖麻毒素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和亲和层析技术,纯化得到活性良好、蛋白纯度较高的蓖麻毒素活性蛋白。将菊苣酸与蓖麻毒素共孵育,通过LDH检测发现,菊苣酸可以显著抑制蓖麻毒素活性,在药物质量浓度为64 mg·L~(-1)时,LDH释放率为38%。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菊苣酸能够降低蓖麻毒素中毒引起的小鼠死亡,死亡率为50%。研究结果表明,菊苣酸通过抑制蓖麻毒素活性,降低细胞LDH释放率,降低小鼠死亡率。表明菊苣酸是一种治疗蓖麻毒素中毒的潜在天然化合物。

    2018年05期 v.52;No.209 75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 赭曲霉毒素A对HEK293细胞DNA和组蛋白甲基化修饰酶的影响

    李晓红;罗红霞;句荣辉;李淑荣;王丽;谌小立;

    探讨了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诱导HEK293细胞整体基因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H3K9甲基转移酶活性变化的剂量效应及可能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OTA抑制了HEK293细胞的生长,降低了整体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并呈剂量效应关系。随OTA暴露剂量的增加,DNA甲基化转移酶DNMT1 mRNA表达量降低。且本研究首次探究了OTA对组蛋白H3K9甲基化修饰酶的影响。结果显示,OTA引起组蛋白H3K9甲基转移酶活性升高,且H3K9甲基化修饰酶G9a和SETDB1 mRNA表达量在高剂量OTA暴露时显著升高。OTA可能分别通过调控DNMT1、G9a及SETDB1使整体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和H3K9甲基转移酶活性升高,这可能是OTA导致肾毒性的表观遗传机制。

    2018年05期 v.52;No.209 759-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 败酱及其近缘种的分子鉴定及亲缘关系研究

    李贺敏;张红瑞;夏至;黄勇;

    为了构建败酱Patrinia scabiosifolia与近缘种之间系统发育关系,准确鉴别败酱及其近缘种,对其核基因ITS片段和叶绿体基因psbA-trnH序列扩增和测序,计算物种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并采用最近距离、相似性搜索和构建Neighbor-joining,(NJ)系统聚类树3种方法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ITS和psbAtrnH分子系统树支持败酱不同居群样本聚为一单系分支,支持率分别为65%和68%;其中,败酱与攀倒甑(P. villosa)构成一单系分支,ITS和psbA-trnH数据的支持率分别为51%和99%。败酱及其近缘种种间ITS和psbA-trnH序列的遗传距离为0. 008 31~0. 072 92和0. 005 86~0. 039 18,均远大于败酱种内遗传距离0~0. 003 31和0。由此可知,中药材败酱与攀倒甑亲缘关系最近,ITS和psbA-trnH序列可以准确鉴别败酱及其近缘种。

    2018年05期 v.52;No.209 765-769+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 茴香精油对不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菌效果

    魏青英;王小慧;赵莉君;柳艳霞;崔文明;祝超智;赵改名;李苗云;

    为了更好抑制食品中产气荚膜梭菌生长,提高茴香精油应用的科学性,首先对不同产气荚膜梭菌的产芽孢特性进行分析,然后采用牛津杯法研究茴香精油的抑菌效果,确定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并将茴香精油添加到鸡肉中,结合微生物预测模型研究不同质量浓度茴香精油对产气荚膜梭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菌株产芽孢能力不同,从实际肉制品中分离获得的菌株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快速产生大量的芽孢。茴香精油对不同产气荚膜梭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存在较大差异,分离菌株C1、C2和标准菌株ATCC13124、CICC22949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分别为11、2. 75、22、5. 5 g·L~(-1)。茴香精油添加到鸡肉中,采用DoseResp模型描述茴香精油对不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作用,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茴香精油对不同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作用不同。随着茴香精油质量浓度增加,产气荚膜梭菌残存数量逐渐减少。不同产气荚膜梭菌抑制模型的相关系数R~2均在0. 83以上,模型验证的准确度Af在1. 014~1. 289之间,偏差度Bf在1. 005~1. 173之间,表明DoseResp模型能较好预测茴香精油对产气荚膜梭菌的抑制情况。

    2018年05期 v.52;No.209 770-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4K]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

  • 沼液回灌紫色土的负荷变化对氮磷吸附迁移行为的影响

    余薇薇;闻昌智;陈垚;朱家悦;杨伦;

    采用实验室内模拟配制沼液方法研究了在382. 2 (T_1)、191. 1 (T_2)、127. 4 (T_3) m~3·hm~(-2)·d~(-1)沼灌负荷下模拟灌溉土柱,从时间尺度与纵深尺度上考察氨氮(NH_4~+-N)和总磷(TP)在土壤中的迁移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土壤消纳氮磷能力受沼灌负荷影响较显著,紫色土对沼液中的NH_4~+-N和TP吸附量随时间变化,均呈现出3个不同阶段,吸附能力由强到陡降,再到短时相对稳定期。在沼灌负荷为382. 2 m~3·hm~(-2)·d~(-1)时,紫色土存在NH_4~+-N纵向迁移的较大风险,从降低污染的角度应将沼灌负荷控制在不高于191 m~3·hm~(-2)·d~(-1)。

    2018年05期 v.52;No.209 779-784+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2K]
  • 纤维素、秸秆和木屑对农田土壤硝化作用及微生物的影响

    潘彦硕;朱清禾;李聪;王幽静;吴坤;李烜桢;张世敏;吴宇澄;

    采用微宇宙试验方法,研究了纤维素(CL)、秸秆(ST)和木屑(SD)单独及分别与尿素配施处理(CL-N、STN和SD-N)对土壤硝化作用的影响,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探究不同处理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这些处理中铵态氮含量、硝态氮积累量和细菌群落结构均发生了变化。0~14 d时纤维素、秸秆和木屑处理可溶性铵态氮含量显著降低; 14 d后纤维素、秸秆和木屑处理硝态氮积累量显著低于对照(CK),纤维素+尿素(CLN)、秸秆+尿素(ST-N)和木屑+尿素(SD-N)处理硝态氮积累量显著低于单加尿素处理(CK-N)。56 d时CLN处理中土壤细菌群落Chao 1和Obs指数较高,且CL和CL-N处理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最大;与CK相比,Nitrosospira(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coccus(亚硝化球菌属)、Nitrososphaera和Nitrospira(硝化螺菌属)在不同处理中都是负响应;群落多重比较分析表明,CK处理会显著富集一些硝化微生物,CL、ST和SD处理显著富集纤维素降解菌,而CL-N、ST-N和SD-N均富集有慢生根瘤菌。综上可知,纤维素、秸秆和木屑能有效滞留氮素,减少土壤氮素损失,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2018年05期 v.52;No.209 785-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2K]
  • 基于SWMM模型的漯河市雨水径流模拟分析

    郑琳琳;白天;何瑞珍;刘曼舒;罗英菡;田国行;

    探究城市不同地表覆被下的径流过程,定量分析径流变化规律,以期实现未来城市建设对雨水径流的控制。以漯河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3月的航拍影像提取城市土地覆被信息,结合ArcGIS软件与SWMM模型构建暴雨径流模型,模拟并量化研究径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径流总量与峰值随着重现期与不透水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加;相邻重现期间内径流峰值增加量随不透水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加,但径流总量的增加量随不透水面积比的增大而减少;计算消纳模拟中产生径流需要的绿地面积,可得新增绿地面积随现状的不透水面积比增加而增大。依据径流变化规律,在以后的城市建设中应减少城市不透水面积、提升绿地的质量并合理安排城市空间布局来缓解城市雨水径流。

    2018年05期 v.52;No.209 793-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1K]
  •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CO_2变化特征及来源解析

    孙守家;张骁博;舒健骅;李新宇;李春友;

    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绿地内外近地层大气为研究对象,测定距离道路不同位置的CO_2浓度和δ~(13)C值,利用Keeling plot方程结合Iso Source软件定量区分CO_2来源。结果表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CO_2浓度随远离道路呈下降趋势,距离五环路500 m处绿地为354. 7μmol·mol~(-1),比五环路低约71. 0μmol·mol~(-1)。CO_2浓度的日变化受车流量变化和植物光合呼吸作用的共同影响,五环路在8:00和20:00时较高,绿地系统内在6:00时较高,二者CO_2浓度差在12:00达到最大,约90. 6μmol·mol~(-1)。不同来源δ~(13)C值差异显著,其中,生态系统呼吸(-22. 01‰)>大气本底(-22. 90‰)>机动车尾气(-28. 13‰)>天然气废气(-33. 39‰),7:00—9:00、12:00—14:00和18:00—20:00的3个时段中绿地系统内空气中CO_2的δ~(13)C值均高于五环路,绿地系统内来源于生态系统呼吸的CO_2比例明显高于五环路,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天然气废气的CO_2比例变化则相反。

    2018年05期 v.52;No.209 801-808+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食品科学

  • 麦麸粉对冷冻发酵面团中蛋白特性和淀粉特性的影响

    艾羽函;姬成宇;张剑;安艳霞;郭梦园;李梦琴;

    将麦麸粉以5%质量分数添加至面粉中制备适合于馒头生产的冷冻发酵面团,研究不同冻藏时间下麦麸粉对面团中面筋蛋白微观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添加麦麸粉的冷冻发酵面团经过不同时间储存后对其淀粉特性的影响,探讨麦麸添加量、淀粉糊化及热力学特性和冷冻面团中面筋蛋白微观结构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添加组冷冻面团中淀粉的峰值黏度、稀懈值、终值黏度和回生值均高于空白组,淀粉的糊化初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终止温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冷冻面团中游离巯基呈现上升趋势,二硫键呈现下降趋势;添加组冷冻面团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_(21)略高于空白对照组,而T_(22)低于空白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分子间β-折叠、反向平行β-折叠和β-折叠比例要高于添加组,而无规则卷曲、α-螺旋和β-转角比例则相反。麦麸粉的添加能够适当地降低冻藏条件下面团中水分的流动,提高冷冻面团的稳定性,抑制面筋蛋白二级结构的变化,升高糊化焓值,使淀粉糊化更彻底,有利于改善面团品质。

    2018年05期 v.52;No.209 809-8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 基于高光谱的茶叶含水量检测模型建立与试验研究

    吴伟斌;刘文超;李泽艺;张震邦;陈理;宋倩;

    采用高光谱技术及图像处理技术、MATLAB等对茶叶进行采样分析,利用Zolix推出的Gaia"盖亚"系列便携式地物高光谱成像仪Gaia Field-V10进行光谱采集,原始光谱数据用spec VIEW光谱软件进行处理,以照片中的白板作为参照,让照片中其余地方能量与之进行对比计算得出反射率。用连续投影算法进行光谱特征提取,选择400~900 nm波段光谱,用多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法对光谱进行处理,并且测量茶叶的含水量,通过Umscrambler X10. 4完成对原始光谱以及各预处理光谱的回归建模及预测,相关系数为0. 79,表明含水量与反射率间的向光性非常接近强相关性。最后进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使用MATLAB对原始光谱数据进行特征提取,依据SPA的算法提取所得数据,用SPSS进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各参数的显著性检验中t的sig值均有效,回归方程成立。因此,可以利用叶片反射光谱来预测的含水量,其中去趋势处理及移动平均平滑+一阶导数微分处理的效果最好。

    2018年05期 v.52;No.209 818-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8K]

农业经济与管理科学

  • 1997—2016年中国小麦种植区域比较优势及空间分布

    檀竹平;高雪萍;

    运用1997—2016年全国小麦主产区15个省、自治区面板数据,测算了各省区小麦的生产集中度指数、生产规模指数、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小麦综合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小麦种植主要是以冬小麦为主,春小麦为辅。小麦种植面积主要集中在北方冬麦区和南方冬麦区; 2)中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的生产规模优势较明显,而其生产效率优势不明显;3)根据1997—2016年小麦生产效率优势指数和规模优势指数,将全国15个省、自治区的小麦主产区划分为"低规模优势—低效率优势""高规模优势—低效率优势"和"高规模优势—高效率优势"3种类型。北方冬小麦区不仅具有规模比较优势,还具有效率比较优势。南方冬麦区大多数省、自治区具备规模比较优势,不具备效率比较优势; 4)小麦的耕地面积越多,小麦的综合比较优势越明显。非农经济比例、劳动力投入对小麦的综合比较优势的影响呈现出区域性差异。

    2018年05期 v.52;No.209 825-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法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分析

    何泽军;李莹;

    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根据2007—2015年省际农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区域上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时间序列与空间区域上变化显著; 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TFP年度间变化受经济发展动能转换影响;区域间变化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

    2018年05期 v.52;No.209 839-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基于三大经济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供给消费效应分析

    唐娟莉;倪永良;

    利用中国2000—2015年农村社会保障和消费等统计数据,以生命周期消费理论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农村社会保障消费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及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的消费效应。研究表明,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呈现较快的增长,地区差异明显,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步扩大;东、中、西部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挤入效应,且东部地区的挤入效应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小;储蓄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社会保障收入、上一年人均消费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了显著影响;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分配不同,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也不同。

    2018年05期 v.52;No.209 845-8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