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77050

作物科学

  • 有机物料部分替代化肥氮对麦田土壤微生物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刘晓丹;戚秀秀;宋晓爽;窦彩霞;王转;熊伟东;姜瑛;韩燕来;

    为了探究有机物料部分替代化肥氮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及土壤质量状况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共设置6个处理:T_1(不施化肥氮)、T_2(单施化肥氮)、T_3(牛粪替代50%化肥氮)、T_4(秸秆替代50%化肥氮)、T_5(牛粪替代50%化肥氮+腐熟剂)、T_6(秸秆替代50%化肥氮+腐熟剂),研究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土壤微生物量、活性及其区系组成。结果表明:在小麦成熟期,与T_2处理相比,T_5处理土壤微生物量增加最大,其中土壤微生物碳、氮分别显著提高13.20%、12.98%;T_3处理使土壤呼吸强度提高37.14%,且差异显著;T_5处理对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分别提高了96.23%、47.67%;T_4处理使土壤真菌数量的增加效果最为显著,提高了27.89%;T_3处理使小麦产量显著提高8.06%。相关分析表明,小麦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产量与土壤微生物量、活性以及优化微生物区系组成,多数呈现显著正相关。无论从对土壤微生物量、活性以及优化微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方面还是对小麦产量提高方面,均以有机物料部分替代化肥氮处理为最佳。

    2019年01期 v.53;No.211 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1K]
  • H2S调节小麦干旱胁迫依赖于钙信号途径

    李华;张夏;张扬;王丹;赵会杰;

    探讨了Ca~(2+)和H_2S调节小麦干旱胁迫的交互关系。结果表明,H_2S和Ca~(2+)均可缓解干旱胁迫诱导的氧化伤害,与干旱处理组相比,H_2S和Ca~(2+)预处理显著降低了叶片中丙二醛(MDA)和H_2O_2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少了干旱胁迫对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诱导,但乙二醇双(2-氨基乙基醚)四乙酸(EGTA,钙螯合剂)处理显著削弱了H_2S对干旱胁迫的缓解作用,而亚牛磺酸(HT,H_2S清除剂)处理对干旱胁迫下Ca~(2+)的缓解作用没有影响。此外,干旱胁迫下,H_2S可诱导Ca~(2+)信号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如CcaMK,CPK10,CIPK2和CIPK15),而Ca~(2+)对小麦叶片内源H_2S含量无显著影响。由此推测,Ca~(2+)可能位于H_2S信号的下游,部分介导了H_2S对小麦干旱胁迫的调节作用,H_2S可通过促进Ca~(2+)信号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调节干旱胁迫。

    2019年01期 v.53;No.211 10-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 玉米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遗传特性研究

    李浩川;张朝林;曲彦志;崔丽洋;毛熙岚;刘宗华;

    以抗倒性差异较大的2个自交系L 85和L 57为亲本,通过杂交和连续2代自交得到230个F_(2:3)家系,连续2 a田间试验对不同家系的株高、穗位高、穗高系数、穗下节穿刺力、地上第3节穿刺力和穗轴折断力等6个抗倒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群体内不同基因型家系间、年份间以及基因型与年份的互作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性状呈正态分布,表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6个性状间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株高与穗位高、穗下节穿刺力、地上第3节穿刺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穗高系数与穗下节穿刺力呈现出极显著负相关;穗轴折断力与穗下节穿刺力和地上第3节穿刺力均呈显著正相关。由于株高、穗位高和穗高系数的遗传力较高,均在70%以上,而穗下节穿刺力、地上第3节穿刺力和穗轴折断力的遗传力较低,均在40%以下,因此,在分离早代选系时,应重点选择穗高系数较低的单株,不仅可以提高穗下节穿刺力,同时根据其相关性,可提高地上第3节穿刺力和穗轴折断力,从而提高抗倒性选择效果和子粒机收品质。

    2019年01期 v.53;No.211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6K]
  • 花生不同发育时期种胚离体培养研究

    董建军;马倩;王雨;李珊珊;李忠峰;马兴立;张幸果;殷冬梅;

    以花生品种农大花103不同发育时期的幼胚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再生成花生植株。结果表明,花生幼胚通过组织培养能够正常发芽生长成植株的最短发育时期为果针入土后30 d,在该时期内花生幼胚的发芽率为97.99%,成苗率为76.06%,生长状态接近于正常成熟胚。以该品种成熟种胚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成熟种胚的发芽率达到了100%,成苗率达到了87%。

    2019年01期 v.53;No.211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9K]
  • 1982—2012年河南省夏玉米生育期降水量时空变化格局分析

    杨森;李会云;寇艳玲;李红伟;贾双杰;赵国强;江艳平;杨青华;邵瑞鑫;

    依据河南省各省辖市气象站点1982—2012年降水数据,运用Mann-Kendall趋势与突变检验法,研究了河南省夏玉米各主产区生育期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夏玉米各主产区在历年年均降水量和夏玉米生育期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区域差异明显,豫南>豫东>豫中南>豫西南>豫北>豫西;各产区农田水分亏缺现象普遍存在且有较大差异,尤其豫北和豫西产区水分亏缺最为严重,盈亏量分别为-149.54,-126.6,自然降水量少且农田耗水量大,无法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除豫西丘陵主产区外,河南省夏玉米各主产区生育期降水量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豫东平原地区的上升趋势显著,而豫西丘陵地区整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趋势显著,豫南和豫北产区上升趋势不显著,而豫北和豫西地区玉米生育期内易发生水分亏缺。

    2019年01期 v.53;No.211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 生物炭配施有机菌肥对豫中烤烟生长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李影;李斌;刘芳;姜桂英;刘世亮;龙潜;董士刚;李小磊;

    在施用等量烟草专用肥(m(N)∶m(P_2O_5)∶m(K_2O)=10∶10∶20)7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CK(不施有机物料)、T1(增施生物炭1 500 kg·hm~(-2))、T2(增施有机菌肥1 500 kg·hm~(-2))、T3(增施60%有机菌肥+40%生物炭)、T4(增施50%有机菌肥+50%生物炭)、T5(增施40%有机菌肥+60%生物炭)6个处理,研究了生物炭配施有机菌肥对烤烟生长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T3处理改善了整个生育期烟株的农艺性状;T2处理在30 d时显著提高了硝酸还原酶活性(10.85 mg·g~(-1)·h~(-1)),60 d(9.40 mg·g~(-1)·min~(-1))和90 d(3.36 mg·g~(-1)·min~(-1))和转化酶活性;T3处理在30 d时显著提高了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22.38 mg·g~(-1)·min~(-1))。T1处理提高了上部叶的总糖(215.4 g·kg~(-1))以及还原糖含量(200.3 g·kg~(-1));T3处理提高了中下部叶总糖(172.6,155.5 g·kg~(-1))、还原糖含量(149.0,131.0 g·kg~(-1))和钾含量(10.0,12.4 g·kg~(-1))。与对照相比,T2和T3处理烤后烟致香物质总量最高,分别达到874.80和818.26μg·g~(-1),并提高了烟叶的产值和产量及中上等烟的比例。综上所述,施用有机菌肥(T2)及60%有机菌肥配施40%生物炭(T3)有利于提高烤烟生长、品质及经济效益。

    2019年01期 v.53;No.211 3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2K]

林业科学

  • 太行山南麓不同龄级荆条根周土壤养分和细根特征研究

    胡启立;赵河;赵勇;张志铭;刘雅辰;赵琛迪;余洁;

    以干旱半干旱山区太行山荆条灌木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龄级荆条根周土壤养分和细根特征,包括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及细根生物量、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等。结果发现,荆条根际土养分含量总体表现为高于非根际土;土壤养分含量和根周形态指标整体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的变化趋势。其中,在有机质含量方面,龄级4的荆条,土壤有机质在各土层显著高于其他龄级,同时在非根际土中,有机质含量的极值也均出现在龄级4荆条中;速效磷方面,养分含量随龄级的变化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碱解氮方面,其总含量表现为随着龄级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研究证实,根系形态指标的极值普遍出现在中间位龄级(3~4级)中。同时研究发现,随着龄级的升高,底层细根生物量所占总细根生物量的比值越来越高,表明荆条细根生长与龄级呈正相关关系。综上,荆条灌木的生长能够有效参与土壤养分斑块化进程,研究结果将为当地干旱半干旱山地的生态修复提供助力。

    2019年01期 v.53;No.211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3K]
  • 改变凋落物输入对森林土壤有效氮的影响

    杨易楠;李一伦;李会平;史贝贝;吴明作;

    选取太行山南麓麻栎林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加倍凋落物(DL)、去除凋落物(NL)、去除凋落物和根系(NI) 4种处理,观测1 a中0~10、10~20、20~30 cm土层有效氮含量和土壤容重变化,以探讨全球变化背景下凋落物和根系的输入变化对土壤有效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麻栎林土壤有效氮含量随土层加深而减小,各处理下均表现为0~10 cm>10~20 cm>20~30 cm,容重与有效氮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负相关。CK和DL处理下的土壤有效氮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动态,秋冬季节较低,夏季较高;第一年秋季累积的凋落物主要在次年进行分解,试验开始5个月后(次年1月份)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开始显现,与CK相比,DL提高了土壤有效氮含量,NL和NI降低了有效氮含量;同样去除凋落物的情况下, NI的土壤有效氮含量高于NL。不同处理间的差异在0~10、10~20 cm土层表现明显,20~30 cm土层容重受凋落物处理和时间变化影响不显著,该土层有效氮含量对不同处理的响应比较滞后。研究表明,该地区凋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有效氮含量的影响大于地下根系造成的影响,容重等土壤物理性质发生同步变化。

    2019年01期 v.53;No.211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 木札岭世界地质公园优势种锐齿槲栎的种内关系和群落种间关系

    姚成亮;胡永春;范新宇;焦建峰;叶永忠;张志铭;

    为了解木札岭落叶阔叶林物种多样性与其分布格局,对木札岭世界地质公园中3 hm~2永久监测样地中锐齿槲栎林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径级个体的分布格局、种内与种间的关联性。完全随机模型分析表明,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acuteserrata)5个生长阶段都主要表现为聚集分布。使用泊松异质性零模型剔除环境异质性以后,聚集分布格局的程度显著降低。幼树与其他龄级的锐齿槲栎在所有尺度上都无显著关联,中树与大树和老树都在小于10 m尺度上表现出负相关,老树和大树在小于20 m尺度上表现出负相关。该研究结果表明,锐齿槲栎群落内竞争主要集中在中树、大树和老树之间,与大部分物种都呈负相关,锐齿槲栎与大部分物种之间竞争激烈且锐齿槲栎占优势。

    2019年01期 v.53;No.211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1K]

园艺科学

  • 桃果皮茸毛性状IndelG标记基因分型与应用

    冯建灿;张梦洋;李敏;程钧;方伟超;牛良;郑先波;叶霞;谭彬;

    为实现高效分子标记对育种资源的辅助选择,通过对现有的与桃果皮茸毛相关的5对分子标记进行对比研究,发现IndelG分子标记与桃有毛/无毛表型的符合率最高,为100%。根据IndelG分子标记条带类型,将107份桃种质资源果皮茸毛性状分为PP(941941)型、nn(197197)型和Pn(941197)型3种基因型,基因型与表型符合率为100%。IndelG分子标记应用于桃有毛/无毛性状杂交群体的子代鉴定,基因型的分离规律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基因型与其表型符合率为100%。

    2019年01期 v.53;No.211 6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畜牧与兽医科学

  • 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

    蔡田;罗行炜;徐引第;魏单单;贺丹丹;刘建华;苑丽;胡功政;

    为测定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相关耐药基因分布特点,分析分离株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从河南等7省份不同猪场采集来的疑似猪链球菌患病猪的脑脊液、关节液、肝等部位分离、纯化疑似菌落,采用镜检、16S rRNA基因方法鉴定猪链球菌。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检测分离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的耐药情况,采用PCR方法检测相关耐药基因(包括编码核糖体甲基化酶的erm基因ermA、ermB、ermC、ermTR和介导外排泵机制的mefA、mefE及msrD基因)分布情况。最终从573份病料分离鉴定出猪链球菌165株,分离率为28.8%。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达98.1%,对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耐药率分别达96.9%、95.1%、94.5%,有153株菌株对3种抗生素同时耐药。耐药基因检测发现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ermB、ermC、ermTR、mefA、mefE、msrD检出率分别为5.4%、81.8%、13.3%、6.6%、11.5%、7.2%、5.4%,其中ermB检出率最高。除发现有93株菌株仅携带1个耐药基因外,分别有30、17、2、1个菌株分别携带2、3、4、6个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在检出耐药基因的菌株中有82.5%(118/143)的菌株仅携带erm基因,有13.9%(20/143)的菌株同时携带erm以及mef、msr基因,另有3%(5/143)的菌株仅携mef、msr基因。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广泛耐药,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在猪链球菌中广泛分布,细菌的耐药性和菌株耐药基因携带情况基本呈正相关。以ermB介导的核糖体23S rRNA甲基化耐药机制占主导地位,由mefA、mefE、msrD介导的外排泵机制亦存在于分离菌株中。

    2019年01期 v.53;No.211 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农业工程

  • 空间调制系统下改进的球形译码检测算法

    杨倩;郎鑫焕;顿文涛;赵红梅;袁超;

    在空间调制(SM)系统的检测算法中,球形译码(SD)检测算法的性能最接近最大似然(ML)最优检测,但其初始半径的选择是一个难题,不合适的初始半径将导致极大的运算复杂度。针对这个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球形译码检测算法。该算法将距离排序(DBD)算法与SD算法相结合,以DBD算法得到的估计值导出SD算法的初始半径,同时引入天线候选集因子T和调节变量K以平衡性能和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SD算法相比于传统SD算法能降低约30%~60%的运算复杂度。

    2019年01期 v.53;No.211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0K]
  • 基于GIS的TransCAD在路网节点布局优化中的应用研究

    方曾利;梁亚莉;王鹏;刘晨阳;李锦;

    为充分利用TransCAD软件功能进行路网节点布局优化及相关规划研究,克服TransCAD软件在处理图像时繁琐易错的弊端,利用MapInfo软件的分图层路网信息底图并导入TransCAD软件,形成以各收费站为交通小区、以高速公路网为道路网络的TransCAD地理文件。路网交通分配采用SUE分配计算,并通过对理论分配结果与实际交通分析比较,修正路段流量分配结果。按照精准性和高效性原则,进行点位布设。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合理的布设点位效果显示,单点控制效率较高且车辆控制比例为95.2%,全省范围内的车辆控制率为52.4%。

    2019年01期 v.53;No.211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 不同品种大豆种子充填特性的EDEM仿真分析

    顿国强;杨永振;郭艳玲;刘晓龙;于春玲;杜佳兴;张敬涛;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大豆种子在排种器中的充填特性,以东农52、黑河44和青仁黑豆为研究对象,测量种子的长、宽、厚,并计算其均径、球度、变异系数等参数,分析了不同种子之间参数的差异以及种子长、宽、厚的比例分布。以窝眼轮式排种器为试验模型,运用EDEM对不同品种大豆种子的充填特性进行模拟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种子品种间的差异对单粒率、多粒率影响显著,对空粒率影响不显著;随着球度的减小及变异系数的增加,单粒率平均值从96.33%减小到82%,多粒率平均值从2%上升到16.33%。

    2019年01期 v.53;No.211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 碳氮比对法国梧桐落叶、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

    张彤彤;顾平道;黄跃武;

    研究了碳氮比(C/N)对法国梧桐落叶与香樟青叶在中温(37℃)条件下与猪粪的混合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分析了法国梧桐落叶与猪粪、香樟青叶与猪粪、法国梧桐落叶及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在C/N分别为15/1、20/1、25/1、30/1,发酵料液总体积为500 mL,发酵周期为50 d条件下的产气量、甲烷含量及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法国梧桐落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C/N为15/1,总固体(TS)含量为7%时,产甲烷量最高;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C/N为25/1,TS含量为5%时,产甲烷量最高;法国梧桐落叶与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C/N为20/1,TS含量为9%时,产甲烷量最高。C/N为15/1和20/1时,法国梧桐落叶与猪粪混合厌氧发酵产气量及甲烷含量最高,法国梧桐落叶与香樟青叶与猪粪混合次之,香樟青叶与猪粪最低。

    2019年01期 v.53;No.211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7K]

食品科学

  • 储藏温度对鸭皮中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孟静南;黄现青;宋莲军;侯宝睿;乔明武;张平安;赵秋艳;

    通过高通量测序和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聚类,采用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评价方法,对不同储藏温度(4、25、37℃)鸭皮中细菌多样性和优势腐败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5℃鸭皮中细菌多样性最高且群落结构更均匀,优势物种呈现较平均状态,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变形杆菌属(Proteus)和漫游球菌属(Vagococcus)为优势菌属,所占比例分别为17.66%、17.78%、13.00%;4℃鸭皮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所占比例高达79.58%;37℃鸭皮优势菌属为Anaerosalibacter,所占比例为49.17%。储藏温度对鸭皮中细菌多样性的影响显著(P<0.05),细菌多样性和优势菌群的差异与储藏温度密切相关。

    2019年01期 v.53;No.211 106-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6K]
  • 基于天然色素嗅觉可视化技术的牛肉新鲜度的快速检测

    李闯;朱瑶迪;李苗云;申润艳;闫龙刚;孙灵霞;赵改名;

    以托盘包装冷鲜牛腱为研究对象,选择蓝莓、玫瑰、菠菜、黑豆、黑米、柑橘皮、紫葡萄、姜黄和玫瑰茄共9种天然色素原材料制作3×3矩阵的嗅觉可视化阵列,利用色素气体可视化传感器来提取牛肉储藏期间的挥发性气味信息,同时测定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和细菌总数(total viable count,TVC),将天然色素气体可视化传感器阵列与挥发性气体成分反应前后产生的红绿蓝(RGB)颜色变化值作为响应信号,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PLS)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east-squares support vector machine,LS-SVM)来建立气体可视化传感器阵列响应信号与牛肉TVB-N含量和TVC值的相关回归模型,定量预测牛肉的新鲜度。结果表明,LS-SVM的定量预测模型最佳,TVB-N和TVC含量的LS-SVM模型的预测集均方差RMSEP分别为65.66 mg·kg~(-1)和0.383 log(cfu·g~(-1)),校正集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R_p分别为0.863 4和0.854 7。

    2019年01期 v.53;No.211 115-11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 复合谷物对烩面面团及品质的影响

    张剑;屈念念;张永强;李梦琴;

    为改善传统美食河南烩面的营养结构,将复合谷物(玉米、绿豆、燕麦、荞麦)制作成粉加入到小麦粉中,研究复合谷物对烩面面团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谷物粉可以弥补小麦粉蛋白质含量较少的问题;复合谷物粉平均粒度低于小麦粉,不会因粒度问题影响烩面的制作工艺。复合谷物粉影响烩面面团原本的品质,如降低粉质拉伸性能、面团筋力、烩面亮度色泽以及评分和质构指标,同时扫描电镜也证实,复合谷物粉破坏了烩面中淀粉与面筋蛋白的结合。为保证复合谷物烩面的营养与品质,需要添加谷朊粉后以辅助改善整体质量。在质量分数5%谷朊粉的辅助作用下,在小麦粉中添加质量分数30%的复合谷物粉可以生产出高营养、高品质的烩面。

    2019年01期 v.53;No.211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8K]

信息科学

  • 基于受限分位直方图的小麦苗情图像增强方法

    虎晓红;陈宝钢;

    针对物联网监测的小麦苗情图像受成像自然环境和成像设备影响存在对比度低及图像模糊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受限分位直方图的小麦苗情图像增强方法,首先压缩高概率密度色彩频度来减少高频色彩的像素出现过增强问题,然后对调整后的直方图进行分位划分以保持图像在增强后的色彩均值信息,缓和图像均值色彩变化过大导致的过增强和噪声放大问题,最后对分位直方图在分位区间内依据累积分布函数分别进行直方图均衡化融合为最终输出图像。结果表明,该方法克服了传统全局直方图易出现的过增强和噪声放大问题,增强后的图像细节丰富,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能够满足小麦苗情远程监测图像增强的实际应用要求。

    2019年01期 v.53;No.211 128-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47K]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

  • 施氮量对石灰性潮土锌吸附和解吸特性的影响

    聂兆君;秦世玉;王媛;刘红恩;赵鹏;

    采用吸附等温线法,设置8个锌水平(0、0.5、1、5、10、50、100、1 000 mg·L~(-1))和3个氮水平(0、20、40 mg·L~(-1)),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石灰性潮土锌的吸附、解吸动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锌的吸附曲线在3个施氮处理下与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都吻合,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67 8、0.944 7和0.992 7。而土壤锌的吸附曲线采用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拟合,R~2分别为0.939 1、0.934 1和0.761 0,其适应性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而降低,在N_(40)处理下不适宜采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3个施氮水平下,随着平衡液锌质量浓度的增加,土壤锌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在Zn_(1000)水平下达到最大值(1 232~1 693 mg·kg~(-1)),而锌吸附率则先增加后降低,在Zn_(10)水平下达到最大值(98.0%~99.1%)。3个施氮处理下,土壤锌的最大吸附量Q_m分别为1 662.4、1 513.2和1 262.1 mg·kg~(-1),吸附强度因子K_L分别为0.069 1、0.053 5和0.041 6 L·mg~(-1),表明与不施氮(N_0)处理相比,2个施氮处理(N_(20)和N_(40))的Q_m和K_L降低了。同时,N_(20)处理下的吸附平衡常数K_F(244.6 (mg·kg~(-1))·(L·mg~(-1))~(1/n))和n(3.52)也低于N_0处理下的K_F(276.7 (mg·kg~(-1))·(L·mg~(-1))~(1/n))和n(3.56)。N_(20)和N_(40)处理也降低了不同施锌水平下的吸附量和吸附率。3个施氮水平下,土壤锌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随着平衡液锌质量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最大解吸量(472~553 mg·kg~(-1))和解吸率(32.0%~44.5%)均出现在Zn_(1000)水平下。N_(20)和N_(40)处理对土壤锌的解吸量和解吸率的影响取决于施锌水平。3个施氮水平下,土壤对锌的解吸量均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增加,且锌解吸量小于锌吸附量。因此,施氮可以抑制土壤对锌的吸附,影响土壤对锌的解吸,进而提高土壤锌的有效性。

    2019年01期 v.53;No.211 13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K]

农业经济与管理科学

  • 基于比较优势的河南省农作物生产格局演变及空间优化研究

    龚立新;

    通过对1990—2013年河南省县域农作物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的计算及处理,利用ArcGIS技术平台对河南省各类作物优势产区分布格局进行热点分析,并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绘制出各类作物综合比较优势变化状况图和优势布局图。结果表明,河南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受规模优势和效率优势共同主导,河南省非粮农作物生产综合优势主要受规模优势主导,同时非粮作物除部分连片产区形成稳定发展外,其他地区发展变化幅度较大;整体上河南省农作物生产已初具连片优势,但结构布局仍不明晰,有待进一步调整。

    2019年01期 v.53;No.211 142-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2K]
  • 不同城镇化进程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佟艳;牛海鹏;樊良新;

    以中部粮食主产区处于快速、中速、低速3种不同城镇化进程的县(市)作为典型区域,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和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了1980—2015年35 a来不同城镇化进程下农村居民点的空间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农村居民点空间演变特征与其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其规模、聚集度和斑块形态特征在快速、中速城镇化进程县(市)均呈增长趋势,而在低速城镇化进程县域则以降低趋势为主;2)交通区位、社会经济、地貌特征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区位和规模、政策调控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布局与形态、农户分化对于农村居民点的集聚与分布特征均有较强的影响作用;3)处于较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居民点目前尚未实现有效的土地集约化利用。

    2019年01期 v.53;No.211 152-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