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77050

作物科学

  •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肖荣英;王开斌;刘秋员;雷振山;金明慧;

    为了研究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2017—2018年在豫南稻区以5个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82. 5、165、247. 5和330 kg·hm~(-2)),进行大田试验,测定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分析氮素利用率和土壤氮素平衡。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郭陆滩试验点5个品种增产率41. 3%~82. 0%;洋河试验点5个品种增产率22. 5%~44. 8%。根据方程拟合结果郭陆滩试验点的5个品种推荐施氮量变幅为169~209 kg·hm~(-2),产量变幅为9 581~13 081 kg·hm~(-2),氮素累积量为143. 8~251. 6kg·hm~(-2),氮素利用率47. 1~57. 6 kg·hm~(-2);洋河试验点的5个品种推荐施氮量变幅为104~213 kg·hm~(-2),产量变幅为8 716~10 675 kg·hm~(-2),氮素累积量为105. 3~193. 0 kg·hm~(-2),氮素利用率35. 9~39. 8 kg·hm~(-2)。本试验设置中,在较高产量时,氮肥利用率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条件下,洋河试验点施氮量151 kg·hm~(-2)为宜,郭陆滩试验点施氮量192 kg·hm~(-2)为宜。

    2019年04期 v.53;No.214 495-5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施锌对冬小麦亚细胞镉分布和镉化学形态的影响

    路育茗;聂兆君;刘红恩;高巍;秦世玉;李畅;扶海超;赵鹏;

    为深入了解施锌(Zn)对冬小麦镉(Cd)吸收的影响,本研究选冬小麦品种矮抗58,试验共设置了2个Cd水平(0、5μmol·L~(-1))和4个Zn水平(0、2、8和15μmol·L~(-1)),通过营养液试验,研究了施Zn对Cd胁迫下冬小麦Cd吸收、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的生物量随Cd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Zn能够减轻Cd对冬小麦生物量的毒害作用。同时,根和地上部Cd含量随Zn浓度提高而降低。另外,施Zn显著降低了冬小麦幼苗各个亚细胞组分的Cd含量,增加了冬小麦根中1 mol·L~(-1)NaCl提取态和体积分数2%醋酸提取态Cd的含量。在Cd浓度为5μmol·L~(-1),Zn浓度为2和8μmol·L~(-1)时,冬小麦地上部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Cd所占的比例增加;在Cd浓度为5μmol·L~(-1),Zn浓度为8和15μmol·L~(-1)时,冬小麦根部细胞壁和可溶性部分Cd所占的比例增加。冬小麦地上部去离子水提取态Cd所占比例随Zn浓度增加而降低,体积分数2%醋酸提取态Cd所占比例随Zn浓度增加而增加。因此,施Zn通过调节冬小麦亚细胞Cd分布和Cd的化学形态,促进了冬小麦体内活性Cd向惰性Cd的转化,减轻了Cd对冬小麦的毒害效应,降低了冬小麦根部Cd的迁移能力。

    2019年04期 v.53;No.214 503-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7K]
  • 小麦花后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积累动态分析

    梁勇;李大清;陈月星;程剑平;赵钢;FAHIMA Tzion;严俊;

    为探究小麦开花后不同部位氮素、磷素营养物质积累的动态规律,以中国春和贵紫1号2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别于花后5,15,25,35,45 d对小麦旗叶、茎鞘、颖壳穗轴和子粒中氨基酸、可溶性蛋白质、无机磷、植酸含量及单粒质量进行动态测定。结果表明,在子粒发育过程中,2个小麦品种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及单粒质量均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除源器官的氨基酸和茎鞘的植酸外,其他氮素、磷素营养物质与子粒库中的5个营养性状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子粒发育中期库源器官氮素、磷素营养物质含量的差异远小于其前期与后期。结果还表明,小麦子粒发育中期(花后15~25 d)库源器官氮、磷代谢最为旺盛。建议此时期更应注重小麦氮、磷养分均衡,既满足子粒积累足够氮、磷营养,不致早衰,又同时注意防止其过量造成贪青晚熟,以保证小麦的优质高产。

    2019年04期 v.53;No.214 512-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 不同浓度镉胁迫对冬小麦根系生长的影响

    秦世玉;郭文英;程锦;钱远超;刘红恩;高巍;聂兆君;李畅;赵鹏;

    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镉浓度处理对小麦根系鲜质量、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平均直径及不同直径下总根长、表面积和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镉降低了根鲜质量,且在高浓度镉(Cd_(50))处理下降低幅度最大,达到23. 95%,这说明镉抑制了冬小麦根系生物量的积累。相对于Cd_0处理,Cd_0. 5,Cd_5和Cd_(50)处理总根长分别降低了8. 49%,7. 34%(P <0. 05),14. 88%(P <0. 05)。这说明镉能够明显抑制冬小麦根系的正常生长和伸长;对不同直径根长和总根长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小麦根长的降低与Ⅰ级(0 cm <根长≤0. 5 cm),Ⅱ级(0. 5 cm <根长≤1. 0 cm)和Ⅷ级(3. 5 cm <根长≤4. 0 cm)直径间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时,相对于Cd_0处理,Cd_(50)处理显著降低了小麦根系表面积,降低幅度为12. 31%;对不同直径根表面积和总根表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表面积的降低与Ⅰ级(0 cm~2<根表面积≤0. 5 cm~2)和Ⅱ级(0. 5 cm~2<根表面积≤1. 0 cm~2)直径间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同样对不同直径根体积和总根体积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根系体积与Ⅱ级(0. 5 cm~3<根体积≤1. 0 cm~3)直径间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在镉抑制小麦根的形态中,镉抑制细根的生长和形态扮演重要角色。

    2019年04期 v.53;No.214 519-524+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2K]
  • 玉米花粉转化方法的优化及其在玉米转化中的应用

    郑栋华;崔晓娜;高凯莉;李子文;张海荣;

    以玉米自交系昌72的花粉作为遗传转化受体,分别采用超声波处理法、电击法进行转化,比较2种方法处理后花粉的萌发率,以及电击转化后的结实率,探索玉米花粉介导的转基因方法在玉米转化中的应用。结果显示,超声波处理花粉的萌发率为19. 01%,电击法处理花粉的萌发率为31. 88%,电击法处理花粉的萌发率明显高于超声波处理方法。后期结实统计显示,电击处理后结实株数比例为75%,平均每株结实4颗。

    2019年04期 v.53;No.214 525-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5K]
  • 紫花苜蓿翻耕对高寒地区烤烟生长的影响

    李金秋;常春丽;王盼盼;王晶英;

    以紫花苜蓿为供试绿肥,设置了3个绿肥翻耕批次和3个施肥配比,研究了不同翻耕批次和施肥配比对高寒地区烤烟农艺性状、SPAD值、光合特性以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Y3-3(翻耕苜蓿3批+减量30%施肥)处理除对叶片数无显著影响外,能够提高烤烟的株高,茎围,最大叶面积,分别较对照提高95. 82%,24. 31%和74. 13%,增加烤烟叶绿素含量,改善光合生理特性,与对照相比,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水分利用率分别提高46. 55%,27. 58%和28. 33%,从而提升烤烟的单叶质量、产量和产值等。本研究发现,Y3-1(翻耕苜蓿3批+不施肥)处理烤烟的上等烟比例效果较好。经综合分析,针对牡丹江这一特定的高寒地区,翻耕苜蓿3批(翻耕时间为2016-09-18,翻耕量为31 320 kg·hm~(-2))减量30%施肥处理最有利于烤烟的生长。

    2019年04期 v.53;No.214 531-5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林业科学

  • 植原体感染前后毛泡桐叶绿体全基因组测序分析

    林丹;李冰冰;曹喜兵;赵振利;邓敏捷;范国强;

    以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病苗(Pto)和健康苗(Pto I)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染病前后毛泡桐的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分析比较基因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毛泡桐病苗和健康苗的叶绿体基因组由反向重复区(IRs)、长单拷贝序列区(LSC)和短单拷贝序列区(SSC)等部分组成。其中,叶绿体基因组全长分别为154 700 bp (Pto)和154 646 bp (Pto I),IRs的长度为25 779 bp,LSC和SSC长度分别为85 356、17 786bp (Pto)和85 356、17 732 bp (Pto I)。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Pto中共搜索到简单重复位点(SSR) 64个,单核苷酸、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四核苷酸和五核苷酸的数量分别为49、5、2、7、1个; Pto I中共有64个SSR位点,单核苷酸个数为49个,并未发现六核苷酸。大多数位点都富含A-T,具有碱基偏好性。

    2019年04期 v.53;No.214 537-543+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7K]
  • 利福平和甲基磺酸甲酯对感染植原体毛泡桐中长链非编码RNA变化的影响

    李小凡;曹喜兵;赵振利;王哲;赵晓改;邓敏捷;范国强;

    为研究与泡桐丛枝病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s(lncRNAs),以毛泡桐(Paulownia tomentosa)的健康苗、患丛枝病的病苗及分别用100 mg·L~(-1)的利福平和60 mg·L~(-1)甲基磺酸甲酯处理病苗得到的处理苗为试验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病健苗及试剂处理苗中的lncRNAs及相应靶基因的表达情况。共鉴定出3 700个lncRNAs,2 219个靶基因,从中得到389个差异表达的lncRNAs和对应的203个靶基因,并对其靶基因进行了GO功能分类。通过方案设计鉴定得到3个与泡桐丛枝病相关的lncRNAs,预测其对应的靶基因分别为磷脂酶D、蛋白磷酸酶以及WNK赖氨酸缺乏蛋白激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验证随机挑选的5个lncRNAs及其靶基因,验证结果与高通量测序结果一致。

    2019年04期 v.53;No.214 54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 基于植物群落色彩构成量化分析的植物配置研究

    陈嘉婧;刘保国;李睿;刘洋;李永华;

    采用色彩频率表现法、色彩构成分类法和色彩均一化法,对郑州绿博园4个植物群落的色彩构成进行量化分析,并通过群落调查分析植物群落与色彩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植物群落色相丰富,覆盖了孟塞尔色相环的10类色相;主体色谱以绿色系为主,春季和秋季多为黄绿色,夏季和冬季多为绿色,选择性色谱以黄色为主,个别植物群落部分季节存在点缀性色谱但色相丰富;色彩饱和度夏季最高,冬季最低;色彩亮度冬季较高。彩色树种重要值、比例和群落色彩亮度越高,选择性色谱和点缀性色谱丰富的植物群落美景度值越高,景观效果越好。

    2019年04期 v.53;No.214 550-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9K]

农业工程

  • 基于纬度的光伏系统发电量估算方法研究

    高林朝;左智成;郝庆英;谢毅;赵严初;贾兵;胡国华;

    以地理纬度为基本参数,结合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和最佳安装倾角,对河南省14个城市不同纬度、不同太阳辐射强度的固定安装倾角的光伏系统太阳能年发电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基于计算结果对年均发电量和所处纬度进行了拟合,得到二者的关系式,其年发电量模型估算值与实测值最大相对误差为5. 16%,最小相对误差为0. 2%,绝对值平均相对误差为1. 86%。使用该模型可以估算任意太阳辐射量、环境温度和系统结构下的系统年均发电量,无需知道太阳辐射数据,简便快捷,实用性强。

    2019年04期 v.53;No.214 557-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2K]

畜牧兽医

  • 河南部分地区湖羊血液无浆体感染情况调查

    宁晓冬;崔艳艳;闫亚群;王晓星;史柯;王坤轮;周永春;宁长申;菅复春;

    为了解湖羊血液无浆体病的流行情况,采用巢式PCR对采自河南省驻马店、洛阳、安阳、汝州市共4个地区湖羊的165份血液样品,基于无浆体16S rRNA和MSP4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共测出嗜吞噬细胞无浆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牛无浆体(A. bovis)和绵羊无浆体(A. ovis) 3种无浆体,阳性率分别为1. 21%(2/165)、9. 70%(16/165)和24. 85%(41/165);无浆体总阳性率为32. 73%(54/165)。表明湖羊无浆体感染普遍存在,不同饲养方式、不同年龄湖羊的无浆体阳性率存在差异。

    2019年04期 v.53;No.214 563-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3K]

植物保护

  • 辣椒炭疽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及田间防效

    程欢欢;余水;姚伟伟;李忠;彭丽娟;丁海霞;

    从贵州省湄潭县辣椒炭疽病发病地块采集健康辣椒根际土壤,分离得到芽孢杆菌,用稀释平板法获得2株具有明显拮抗的芽孢杆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测定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出这2株芽孢杆菌分别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株芽孢杆菌均可形成较为复杂的生物膜结构,均可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嗜铁素和磷酸酯酶等生防相关酶。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2株菌均对辣椒炭疽病均具有明显防效,其防治效果分别为36. 59%、55. 61%。

    2019年04期 v.53;No.214 568-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7K]

生命科学

  • 6种卫矛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评价

    宋鹏;丁彦芬;朱贵珍;李涵;王亚楠;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6种卫矛属植物叶片13项解剖结构,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和系统聚类法,按照抗旱性水平进行排序和分类。结果表明:6种卫矛属植物叶片的气孔均分布在下表皮,气孔特性在种与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6种卫矛属植物叶片为异面叶,各项解剖结构在种与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各项指标对抗旱性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气孔面积>栅栏组织厚度>叶片厚度>气孔长度>上表皮厚度>气孔宽度>叶片疏松度>下表皮厚度>栅海比>叶片紧密度>气孔开度>海绵组织厚度>气孔密度;运用隶属函数法,结合各指标所占权重,6种卫矛属植物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卫矛>西南卫矛>疏花卫矛>欧洲卫矛>大果卫矛>矩叶卫矛。经聚类分析,6种卫矛属植物分为3类,抗旱性强的有卫矛,抗旱性中的有西南卫矛和疏花卫矛,抗旱性弱的有欧洲卫矛、大果卫矛和矩叶卫矛。

    2019年04期 v.53;No.214 574-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2K]
  • 红白忍冬繁育系统与传粉生物学的研究

    李建军;叶承霖;连笑雅;王兰;牛瑶;

    为研究红白忍冬(Lonicera japonica var. chinensis(P. Watson) Baker)的繁育系统及传粉特性。观察记录花的发育和传粉过程,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分别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并运用异交指数(OCI)值、花粉与胚珠比(P/O)和人工授粉检测其繁育系统,用自交亲和性评价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判断其自交亲和性。结果表明,红白忍冬的花为聚伞花序,总状排列,自下而上开放,单花发育分为7个时期,主要通过风和昆虫传粉,瓜芦蜂为主要传粉昆虫;雄蕊先熟,开花后4 h花粉活力达到最高值,柱头可授期约2 d,开花后8 h柱头可授性最强;红白忍冬OCI值为4,P/O比率为642. 24±79. 73,属于混合交配系统,以异花传粉为主;红白忍冬为配子型自交不亲和植物,自交结实率较低。

    2019年04期 v.53;No.214 581-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1K]
  • 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鸟类区系和物种多样性分析

    李长看;李杰;邓培渊;马超;李忠信;

    2016年1月—2019年3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集群鸟类统计法对民权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鸟类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域有鸟类15目46科149种。居留型:留鸟44(41+3)种,占29. 53%;夏候鸟31(29+2)种,占20. 80%;冬候鸟42(41+1)种,占28. 19%;旅鸟32(31+1)种,占21. 48%,部分种类的居留型发生变化。分布型:广布种111种,占74. 50%;古北种24种,占16. 10%;东洋种14种,占9. 40%。民权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区系组成以广布种为主,伴以古北种、东洋种;冬候鸟种类多、种群规模大、保护等级高。

    2019年04期 v.53;No.214 591-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9K]

食品科学

  • 等离子体活化水湿热处理对小麦淀粉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研究

    冯琳琳;闫溢哲;张明月;史苗苗;刘延奇;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使用等离子体活化水(Plasma activated water,PAW)对小麦淀粉进行湿热改性,随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便携式拉曼光谱仪(Raman)、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不同温度下的改性淀粉进行表征。SEM结果表明,100℃的样品颗粒表面几乎没有变化,120℃处理后的颗粒表面呈圆盘状凹陷。XRD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改性淀粉相对结晶度降低;并且在120℃下改性淀粉的X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由A型转变为A+V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基团峰位置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改性淀粉的短程有序性降低。DSC结果显示,改性淀粉的糊化温度均升高,糊化焓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2019年04期 v.53;No.214 601-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6K]

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

  • 砾石在太行山南麓土壤中的分布特征

    冯雪瑾;张志华;杨喜田;石岳峰;

    为了探明砾石在太行山南麓坡面土壤中的分布特征,选取典型荒坡地,挖取土壤剖面,测定分析不同坡位、不同土层深度的砾石含量及砾石粒径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砾石含量分布范围为1. 83%~60. 00%,主要集中在40%~60%;土壤中的砾石以小砾石(5~20 mm)为主,每一土层中小砾石含量均大于50%。2)在垂直剖面上,小砾石(5~20 mm)、中砾石(20~75 mm)和总砾石的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大砾石(> 75 mm)的砾石含量变化不明显。3)在整个坡面上,小砾石、中砾石、大砾石和总砾石含量均呈现从坡顶到坡脚逐渐减小的趋势。由以上结果可知,土层深度和坡位均对太行山南麓坡面土壤中砾石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2019年04期 v.53;No.214 608-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0K]
  • 河南烟区土壤及烤烟重金属含量研究

    申洪涛;陈洋;杨自军;李怀奇;邱建华;

    为了研究河南烟区土壤和烤烟中As,Zn,Cr,Pb,Cu,Ni和Cd 7种重金属的状况,考察了河南4个主要烟区土壤及其所产烤烟中的重金属含量。采用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污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南91%烟区中的重金属状况属于安全等级,只有9%烟区的重金属情况属于尚清洁等级。采用富集倍数法考察了烤烟对各金属的富集情况,结果显示,烤烟对于As,Pb,Cr和Ni属于无富集植物,对于Zn和Cu属于轻微富集植物,只有对于Cd属于中度富集植物。比较4个烟区烤烟发现,许昌烟区和平顶山烟区烤烟富集系数整体较低,但Cd富集系数偏高;而三门峡烟区和洛阳烟区烤烟的富集系数整体偏高。进一步考察烤烟中各金属含量与所种植的土壤中重金属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烤烟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该重金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是烤烟中重金属元素的重要来源。

    2019年04期 v.53;No.214 616-620+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生物炭配施有机菌肥对豫中植烟土壤氮素迁移特征的影响

    李小磊;李影;姜桂英;刘芳;刘世亮;赵云锋;龙潜;董士刚;

    采用大田试验,在施用烟草专用复合肥(m(N)∶m(P_2O_5)∶m(K_2O)=10∶10∶20)复合肥525 kg·hm~(-2)的基础上,设置6个处理:CK(不施有机肥,烟农习惯施肥)、B(增施生物炭1 500 kg·hm~(-2))、OBBF (增施有机菌肥1500 kg·hm~(-2))、B-OBBF55(增施50%生物炭+50%有机菌肥)、B-OBBF46(增施40%生物炭+60%有机菌肥)、B-OBBF64 (增施60%生物炭+40%有机菌肥)。分析了不同层次土壤、不同形态氮素含量及其迁移特征。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菌肥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和土壤全氮含量,生物炭配施有机菌肥提高了植烟土壤碱解氮含量,减少了碱解氮的淋失。其中B-OBBF55处理碱解氮含量最高达到74. 6 mg·kg-1,B-OBBF55和B-OBBF46处理能够增加烟草移栽后60 d时0~20 cm土层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各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前60 d的0~40 cm土层中,其中OBBF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到542. 2 mg·kg-1; B-OBBF55和B-OBBF46处理提高了烟草移栽后30 d微生物量氮和烟草移栽后60 d时硝态氮占全氮的比例。因此,在豫中烟区,施用50%生物炭+50%有机菌肥和40%生物炭+60%有机菌肥是培肥植烟土壤,提高土壤氮素转化的有效措施。

    2019年04期 v.53;No.214 621-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1985—2015年中国向日葵生产时空动态变化

    傅漫琪;刘斌;王婧;孙悦;王小慧;陈阜;

    基于中国1985—2015年的县域向日葵生产数据,分析了向日葵产量、面积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揭示了向日葵的重心迁移轨迹和贡献率变化,同时评估了全国各县向日葵生产优势度。1985—2015年,20%向日葵集中于内蒙古东部和中部;产量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了1 065 km,面积重心向西南方向迁移1 116 km;中国向日葵生产主导因素为面积主导;中国向日葵生产规模优势区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对向日葵产量影响最主要的因素是种植面积,在农业生产中向日葵病害的防治较为重要。

    2019年04期 v.53;No.214 630-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00K]

经济与管理科学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不同类型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和行为分析

    崔悦;赵凯;贺婧;

    以河南省滑县农户调研数据为粮食主产区代表样本,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选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从农户分化视角将农户分为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兼业户和非农户4种类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意愿和行为。结果表明,农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正向影响耕地保护意愿,农户耕地保护意愿显著正向影响其耕地保护行为。多群组分析得出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的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对其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较大;农业兼业户和非农兼业户的知觉行为控制对其耕地保护意愿的影响较大;不同兼业化程度的农户耕地保护意愿对耕地保护行为的影响均较大。样本区农户兼业化水平相对较高,纯农户仅占样本农户总数的1/5。最后,提出实行差异化的农户技能培训工程、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积极推进耕地流转以及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宣传工作等对策。

    2019年04期 v.53;No.214 638-646+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 基于SBM-DEA模型的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分析

    陈振;徐瑶瑶;翟振杰;黄松;

    在传统DEA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非期望产出指标建立SBM-DEA模型,对河南省18个地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基于SBM-DEA模型,开封市、三门峡市和驻马店市的生产效率值为1。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指标的生产效率相比,3个生产效率有效地市没有发生变化,但15个生产效率非有效地市的生产效率值均降低,平均降低值变动25. 97%。生产效率非有效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投入和非期望产出2方面。

    2019年04期 v.53;No.214 647-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 基于农户兼业化行为的土地适度规模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

    张院霞;渠美;林颖;

    基于甘肃省岷县425户当归种植户实地调研数据,首先构建生产函数模型对不同兼业化行为下农户当归最优种植规模进行测算,其次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影响当归种植规模的因素。结果显示,纯农户、农兼型、兼农型和非农户家庭当归最优种植规模分别为0. 92、1. 33、1. 23、0. 74 hm~2,其中纯农户和非农户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农兼型和兼农型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比、土地流转经历、电商平台、加入合作社和地形因素对农户当归种植规模有促进作用;离当归交易市场的距离和在银行贷款的困难程度对农户当归种植规模有制约作用。农户现有种植规模与适度规模存在一定差距,提出应该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促进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2019年04期 v.53;No.214 653-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文献综述

  • 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研究进展

    刘建学;尹晓慧;韩四海;李璇;徐宝成;李佩艳;罗登林;

    综述了不同分光类型的便携式近红外仪器的原理及其优缺点,以及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列举了国内外部分便携式近红外仪器在农业工程方面的应用现状。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结合中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及实际生产生活的需要,预测了便携式红外光谱仪的未来发展方向。

    2019年04期 v.53;No.214 662-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