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本刊不接受邮箱投稿,投稿者需要从投稿系统上向本刊投稿。其中,某陈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6254249222)以及某宋姓人员(虚拟手机号13311724020)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

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访问量:577050

综述

  • 中药多糖对动物骨骼健康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岳涛静;路亚男;丁文丽;徐博文;仝宗喜;黄淑成;

    综述了中药多糖与动物骨骼的关系,总结了中药多糖通过调节破骨细胞或成骨细胞改善骨骼疾病的机制,叙述了中药多糖通过肠道菌群影响动物骨骼健康的潜在机制,分析并展望了中药多糖的发展现状及其作为临床养殖治疗药物的研究和潜力,以期为中药多糖在动物尤其是家禽骨骼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思路和借鉴。

    2024年06期 v.58;No.246 899-9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作物栽培·遗传育种·种质资源

  • 褪黑素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小花发育成粒及营养供应的影响

    张荣;刘淋茹;陈如雪;张广乐;李雅辉;王璐媛;侯阁阁;贺利;段剑钊;冯伟;王永华;郭天财;

    【目的】明确外源褪黑素(melatonin, MT)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小花发育成粒及营养供应的调控效应,为小麦大田生产通过施用外源调节剂促粒增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V1)和大穗型品种‘周麦22’(V2)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条件下,小麦小花退化高峰前(小麦拔节后20 d左右)进行叶面喷施100μmol·L~(-1) MT和清水对照(CK)处理,研究MT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小花发育成粒、营养物质供应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大田条件下喷施MT可以有效提高两种穗型冬小麦不同穗位可孕小花数,且弱势位小花促进效果更好;可以提高两种穗型冬小麦的小花存活率和结实率,增幅分别为4.13%和5.35%(V1)、6.01%和6.19%(V2),对V2的调控效应更好。通径分析表明,顶展叶净光合速率、穗器官可溶性糖对可孕小花数影响最大,旗叶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 SPS)活性和穗部干物质积累量次之,而喷施MT可以有效提高两种穗型冬小麦喷施处理后0~15 d的顶展叶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净光合速率、SPS酶活性以及茎、叶、穗器官可溶性糖和干物质积累量,为两种穗型冬小麦小花分化和发育提供了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喷施MT显著提高了两种穗型冬小麦的产量和穗粒数,与各自CK相比,两种穗型冬小麦平均增产531.59 kg·hm~(-2)(V1)和744.57 kg·hm~(-2)(V2),增幅分别为6.35%(V1)和8.63%(V2),平均增粒2.07粒(V1)和2.64粒(V2),增幅分别为5.65%(V1)和6.71%(V2);对穗数和千粒质量的调控效应未达显著水平。【结论】大田条件下于小麦小花退化高峰前喷施MT,可以有效提高两种穗型冬小麦的顶展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SPS酶活性,以增强小麦顶展叶光合生产能力,有利于植株茎、叶、穗各器官可溶性糖和干物质积累,为小花发育成粒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进而实现促花增粒增产,且其对大穗型品种V2的调控效果优于多穗型品种V1。

    2024年06期 v.58;No.246 908-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7K]
  • 玉米抗穗腐病基因ZmRpp13-34的鉴定及功能分析

    王慧娟;宋云霞;滕慧鑫;董朝沛;吴亚滨;高景阳;周子键;袁祖丽;吴建宇;

    【目的】鉴定玉米Rpp13(Recognition of Peronospora parasitica 13)基因家族成员是否与玉米穗腐病(ear rot)抗性相关,为丰富玉米穗腐病抗病基因资源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关联分析、转录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候选基因分析及单倍型分析的方法,对玉米抗穗腐病基因进行鉴定及功能分析。【结果】从玉米全基因组中鉴定出56个玉米Rpp13基因,根据物理位置的先后顺序命名为ZmRpp13-1~ZmRpp13-56。对玉米Rpp13基因自然变异位点与穗腐病抗性进行候选基因关联分析,挖掘出玉米Rpp13基因家族重要的抗穗腐病候选基因,结合抗性转录组分析,表明了Zm00001d037650(ZmRpp13-34)与玉米穗腐病抗性极显著相关。使用RT-qPCR的方法鉴定出ZmRpp13-34在拟轮枝镰孢接种后的基因表达水平上调。对ZmRpp13-34进行单倍型分析确定了影响穗腐病抗性的功能单倍型。【结论】玉米Rpp13遗传变异与穗腐病抗性显著相关,其中ZmRpp13-34可作为调控玉米穗腐病抗性的重要候选基因。

    2024年06期 v.58;No.246 919-9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4K]
  • 白花泡桐叶片和细根对干旱胁迫的协同响应

    刘新宇;李湘;郭冰林;孔德良;范国强;赵振利;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下白花泡桐叶片与细根协同响应的规律和机制。【方法】以白花泡桐(Paulownia fortunei)幼苗为试验材料,选取若干盆栽苗,采取控水法,设置正常供水、轻度干旱、重度干旱3个水分处理,研究干旱胁迫下白花泡桐幼苗叶片和细根协同响应的机制。【结果】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白花泡桐叶脉直径保持不变,而叶脉密度持续降低,叶片氮含量升高。叶脉密度与根呼吸速率、比叶面积和叶片氮含量负相关,与叶片厚度正相关;根呼吸速率与叶片厚度负相关,与比叶面积和叶片氮含量正相关。【结论】叶脉所表征的碳运输特征驱动了白花泡桐地上和地下器官对干旱的协同响应,未来对白花泡桐进行种质改良和利用时可以考虑优化叶脉性状特征。

    2024年06期 v.58;No.246 928-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 枣DCL基因家族注释及其在枣疯病发生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张亚婕;黄玉静;姚佳;曹懂懂;李君毅;王梦丽;李萌;李继东;冯建灿;

    【目的】从枣基因组中注释枣DCL(dicer-like)基因家族成员,对其在枣疯病发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枣DCL基因家族在响应植原体侵染中的作用。【方法】从NCBI网站下载冬枣基因组(Genebank号JREP00000000)数据,以拟南芥DCL蛋白序列为探针,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得到枣DCL家族成员,分析其染色体位置、基因及蛋白结构、系统进化和保守基序特征,对枣DCL基因家族成员在枣疯病发生过程中的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并对各成员在枣疯病发生过程中的动态进行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定量。【结果】以4个拟南芥DCL蛋白为探针,注释了11个枣DCL成员(ZjDCLs),其蛋白分子质量范围为15 217.48~225 623.49 D,等电点为5.82~9.05。11个枣DCL基因不均匀分布在6条枣染色体上,其中1号染色体上的最多。根据和拟南芥4个DCL的进化关系可将11个枣DCL成员分为4类。基因结构分析表明,ZjDCL3和ZjDCL7外显子数量最多为25个,保守基序分析表明,枣DCL的结构较为保守。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10个枣DCL基因在枣疯病发生过程中有表达,ZjDCL6在第Ⅳ个时期的表达量最高,qRT-PCR定量分析表明,ZjDCL6,ZjDCL8和ZjDCL10在不同时期健康树和病树之间差异变化较大。【结论】枣基因组中有11个DCL基因家族成员,结构较为保守,其中ZjDCL6,ZjDCL8和ZjDCL10在枣响应植原体侵染中起重要作用。

    2024年06期 v.58;No.246 936-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8K]
  • 药百合LsSPX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孙婷婷;刘筱琳;杨捷;赵一燃;朱云涛;何恒斌;

    【目的】对药百合的SPX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模式的分析,探究其对药百合花色形成可能存在的调控功能。【方法】以药百合(Lilium speciosum var.gloriosoides)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扩增的方法克隆LsSPX1基因。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亚细胞定位和qRT-PCR分析,以探究LsSPX1基因在百合花色形成中的功能特征。【结果】药百合LsSPX1基因编码区序列长度822 bp,编码273个氨基酸;在LsSPX1蛋白的N端含有1个SPX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显示,LsSPX1蛋白属于含1个SPX结构域的SPX亚家族蛋白,与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和蝴蝶兰(Phalaenopsis equestris)的SPX1亲缘关系最近。亚细胞定位显示,LsSPX1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qRT-PCR分析显示,LsSPX1基因在药百合花被片无色区的发育过程中上调表达,在同期有色区域表达相对较低。利用基于树的集成方法的基因网络推断(gene network inference with ensemble of trees, GENIE3)构建的潜在基因调控网络表明,LsSPX1与多个花青素合成负调控转录因子共表达。【结论】药百合LsSPX1基因可能对花青素生物合成具有负调控功能,在药百合花被片无色区域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2024年06期 v.58;No.246 946-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8K]

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

  • 白藜芦醇对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型IPEC-J2细胞损伤的缓解作用

    赵峥;余秋颖;杨聪燕;李珊珊;陈琳琳;王娜;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诱导猪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porcine epithelial cells, IPEC-J2)损伤的缓解作用,为促进动物健康养殖提供新思路。【方法】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建立IPEC-J2损伤模型,测定细胞上清液一氧化氮(NO)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质量浓度、白介素-6(IL-6)质量浓度、白介素-4(IL-4)质量浓度、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水平、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 T-SOD)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质量浓度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浓度,分析RES对IPEC-J2损伤模型的缓解作用。【结果】RES预处理IPEC-J2细胞的最佳质量浓度为7.8 mg·L~(-1),且能有效缓解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导IPEC-J2细胞产生的炎症损伤,显著降低促炎因子(TNF-α和IL-6)的质量浓度,提高抑炎因子(IL-4)的表达,进而有效减缓肠道炎症反应。同时,RES可显著提高T-SOD活力和GSH质量浓度,显著降低MDA浓度,缓解鼠伤寒沙门氏菌诱发的氧化损伤,达到维持机体肠道氧化还原平衡的稳态。【结论】RES对IPEC-J2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用于预防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

    2024年06期 v.58;No.246 957-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7K]
  • 蒸汽爆破忍冬藤饲料添加剂的益生功效研究

    孙榕泽;张旭屹;彭仕乐;谢慧;毛国涛;宋安东;张宏森;王风芹;

    【目的】探究蒸汽爆破忍冬藤(Lonicerae japonicae Caulis)的益生功效,为蒸汽爆破忍冬藤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种蒸汽爆破处理的忍冬藤(SELC-HOX、SELC-HCA、SELC-M1和SELC-M2)为研究对象,利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法对比分析不同蒸汽爆破忍冬藤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借助体外模拟试验和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技术探究不同蒸汽爆破忍冬藤对猪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菌群结构的影响。【结果】与未蒸汽爆破忍冬藤相比,蒸汽爆破忍冬藤具有更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体外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忍冬藤能够显著降低猪肠道梭菌属1(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致病性肠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Shigella)和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蒸汽爆破忍冬藤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及猪肠道乳杆菌属、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肠球菌属(Enterococcus)、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益生菌属的相对丰度与低聚木糖含量显著正相关,梭菌属1、致病性肠埃希氏菌属-志贺氏菌属和柠檬酸杆菌属相对丰度与低聚木糖含量显著负相关。【结论】蒸汽爆破忍冬藤具有更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肠道微生物菌群调控功效,益生功效显著,可作为饲料添加剂用于畜牧养殖。

    2024年06期 v.58;No.246 96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3K]
  • 辅料添加对芝麻粕发酵及镉钝化能力的影响

    徐淑霞;张晓东;高明;贺文星;吴坤;孙强;

    【目的】探究添加不同辅料发酵的芝麻粕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设置添加不同辅料的芝麻粕发酵处理,包括T1(5 kg芝麻粕+1 kg麸皮)、T2(5 kg芝麻粕+1 kg玉米秸秆)和T3(5 kg芝麻粕+1 kg刨花),并以不加辅料的芝麻粕发酵为对照,即CK(6 kg芝麻粕),发酵30 d。通过对芝麻粕发酵过程中的理化参数测定及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考察添加不同辅料对芝麻粕发酵的影响。将不同辅料发酵的芝麻粕施加到镉污染土壤中,通过土壤中有效镉含量及赋存形态的检测,分析其对土壤中镉的钝化作用。【结果】添加辅料发酵的T1、T2、T3的pH值、总磷、有机质、碳氮比(C/N)均显著高于CK。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发现,添加玉米秸秆的T2的发酵程度较高。镉污染土壤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在镉含量为5 mg·kg~(-1)的土壤中,施加T2使有效镉含量降低了81.60%,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在镉含量为1、5、10 mg·kg~(-1)的土壤中,T2显著提高了氧化态和残渣态的镉含量,最高可达54.00%。【结论】在芝麻粕发酵过程中添加麸皮、玉米秸秆和刨花3种辅料能够促进芝麻粕的发酵过程。添加玉米秸秆发酵的芝麻粕对于镉含量为5 mg·kg~(-1)的土壤中的镉具有显著的钝化效果。

    2024年06期 v.58;No.246 976-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植物保护·土壤肥料·生态环境

  • 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6K2蛋白叶绿体定位的机制解析

    赵金鹏;向小华;张喜峰;杜林林;孙炳剑;汪敏;孙航军;

    【目的】明确影响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6K2蛋白叶绿体定位的结构域。【方法】6K2蛋白分为N端结构域、中间跨膜结构域与C端结构域,分别将6K2蛋白N段结构域、跨膜结构域、C段结构域缺失突变,构建6K2~(PVYΔN)、6K2~(PVYΔC)、6K2~(PVYΔNΔC)、6K2~(TuMVΔN)、6K2~(TuMVΔC)、6K2~(TuMVΔNΔC)突变体。将6K2~(PVY)与6K2~(TuMV)跨膜区的GxxxG基序分别突变,构建6K2~(PVY GV)、6K2~(TuMV GV)突变体,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不同6K2-RFP突变体亚细胞定位。将PVY与TuMV编码的6K2蛋白不同结构域重组,构建6K2~(PPT)、6K2~(PTT)、6K2~(TPT)、6K2~(TTP)、6K2~(TPP)、6K2~(PTP)重组蛋白,观察不同6K2-RFP重组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6K2~(TuMV),突变体6K2~(TuMVΔN)、6K2~(TuMVΔC)、6K2~(TuMVΔNΔC)、6K2~(PVYΔC)、6K2~(PVYΔNΔC),重组蛋白6K2~(PPT)、6K2~(PTT)、6K2~(TPT)定位于叶绿体。6K2~(PVY),突变体6K2~(PVYΔN),重组蛋白6K2~(TTP)、6K2~(TPP)、6K2~(PTP)不定位于叶绿体。【结论】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6K2蛋白的跨膜结构域决定其叶绿体定位,而6K2~(PVY)的C端结构域干扰其叶绿体定位,6K2~(PVY)与6K2~(TuMV)的C端结构域的差异导致了其不同亚细胞定位。

    2024年06期 v.58;No.246 985-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 防治草地贪夜蛾复配药剂的筛选及田间最佳配比

    张阳 ;王聪珂 ;李天亮 ;王芹芹 ;汪梅子 ;赵特 ;周琳 ;

    【目的】筛选能显著增强杀虫效力的复配药剂,同时探究对草地贪夜蛾有良好防控效果的最佳药剂配比。【方法】采用浸叶法测定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茚虫威、虫螨腈、虱螨脲单剂及复配药剂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生物活性,并对复配增效较为明显的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种杀虫剂单剂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均有较高的毒力,其中甲维盐毒力最高,致死中浓度(medium lethal concentration, LC_(50))为0.024 1 mg·L~(-1),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和茚虫威的LC_(50)值分别为0.109 2、0.940 6、1.068 7、9.406 9 mg·L~(-1)。复配组合中,氯虫苯甲酰胺与茚虫威、甲维盐、虫螨腈和虱螨脲质量比为1∶11、36∶1、1.5∶1、15∶1时,共毒系数(CTC)分别为204.22、162.62、492.60、182.77,均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发现,4种复配药剂防效均显著高于单剂,氯虫苯甲酰胺与虫螨腈按质量比1.5∶1复配,用药后1、3、7 d均表现出良好防控效果。【结论】生产中可将氯虫苯甲酰胺与虫螨腈按质量比1.5∶1复配用于草地贪夜蛾防治。

    2024年06期 v.58;No.246 993-1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

  • 小麦多级镇压力调控播种单体设计与试验

    何勋;王淼森;张润;祝英豪;陈岩;邵福龙;陈牙;陈星超;吕志军;

    【目的】基于小麦宽苗带种沟镇压播种原理,设计了一种小麦仿形播种单体的多级镇压装置,解决中国黄淮海地区土壤条件变化引起的小麦种子播种不均匀和土壤镇压不实问题。【方法】通过对仿形播种单体的整体受力分析与EDEM-Recurdyn耦合仿真,得到播种沟镇压力范围为100~300 N。以播深合格率、播深变异系数+、种沟土壤容积质量为试验指标,基于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的土槽试验建立小麦播种单体多级镇压装置关键参数的二次多项回归模型。【结果】土槽试验得到播前土壤容积质量为0.97、1.12、1.25、1.35和1.41 g·cm~(-3)时,种沟镇压力分别为300、250、210、150、100 N。在最佳参数组合条件下,利用小麦播种单体多级镇压装置作业后土壤容积质量稳定在1.3~1.4 g·cm~(-3),播深合格率均值为96.64%,显著改善了种床条件,提高了播种质量。【结论】小麦多级镇压力调控播种单体能满足黄淮海地区播种作业需求,可为中国黄淮海地区小麦播种提供装备支持和技术参考。

    2024年06期 v.58;No.246 1002-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8K]
  • 花生捡拾收获机降尘草箱设计与气尘运动特性仿真

    张策;刘源;王万章;陈劲帆;何勋;周培林;邵龙;

    【目的】探究加装降尘装置减少花生捡拾收获作业中扬尘污染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土壤颗粒分布计算,结合中联收获4HJL-6型自走式花生捡拾收获机上可用空间,设计了滤筒式和旋风除尘式2种降尘草箱。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采用离散相模型(discrete phase model, DPM)对降尘草箱内部气尘运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和对比,以压力损失和颗粒停留时间为评价指标,对比分析降尘草箱的除尘性能,探寻最佳降尘效果。结合田间作业试验,用无人机实时监测扬尘颗粒分布情况进行验证。【结果】在仿真模拟过程中,总悬浮物颗粒(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平均粒径设定为65μm时,滤筒式降尘草箱中颗粒物平均停留时间为2.89 s,压力损失703 Pa;旋风除尘式降尘草箱颗粒物平均停留时间为1.74 s,压力损失为358 Pa;当悬浮颗粒的粒径大于40μm时,方形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效率可达100%。在无人机扬尘监测中,装载滤筒式降尘草箱后TSP监测平均值下降75.8%。【结论】2种降尘草箱均达到了预期降尘效果,滤筒式降尘草箱优于旋风除尘式降尘草箱,其应用经济性较好,空间比例较大。

    2024年06期 v.58;No.246 1012-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 基于多尺度特征融合和注意力机制的辣椒病害识别模型

    尚俊平;张冬阳;席磊;刘合兵;苏楠;

    【目的】设计MobileNet with large convolution Unit(Mobile-LU)模型,解决由于辣椒病害种类复杂和类间差异不明显而造成的病害识别困难、准确率低等问题。【方法】重新构建MobileNetV3的特征提取层,在并行分支单元结构中采用不同尺度的分离卷积,增强模型对辣椒病害尺寸差异特征的表达能力;引入Squeeze-and-Excitation(SE)注意力机制,加强模型对病害相关的特征的学习,提高病害识别准确率;同时使用Leaky ReLU激活函数,在负值区域引入小的斜率,避免网络神经元死亡问题;调整输出层节点个数,更好适应辣椒病害分类任务。【结果】Mobile-LU模型的识别准确率达到98.2%,相较于MobilenetV3-small、ResNet34、VGG16、Alexnet、Swin Transformer、MobileVIT等模型分别高出8.9、7.3、4.4、20.4、6.0、8.3个百分点,且Mobile-LU模型在精确率、召回率、特异度以及F1分数等关键性能指标上也均有优势。【结论】Mobile-LU模型对辣椒病害的识别性能更优,能更好满足辣椒病害识别任务。

    2024年06期 v.58;No.246 1021-1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2K]
  • 基于响应面法的九制黄精炮制工艺优化

    乔卿梅;程茂高;孙煜鹏;王亚魁;赵元曼;

    【目的】优化九制黄精炮制工艺,为九制黄精的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黄精多糖含量为指标,以蒸制温度、蒸制时间、焖润时间、干燥温度及蒸制次数为影响因素设计单因素试验;依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蒸制时间、焖润时间和蒸制次数为3因素,通过Box-Benhnken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在单因素试验中,蒸制温度从101℃到109℃时,黄精多糖含量为3.14%~3.31%,蒸制温度105℃时,黄精多糖含量测定值最高,为3.31%,但不同蒸制温度之间在统计学意义上差异不显著(p>0.05);干燥温度从50℃升高到90℃过程中,黄精多糖的含量呈逐步下降趋势,其中蒸制温度50℃时黄精多糖含量最高。响应面法优化试验得到最佳的炮制工艺参数为蒸制时间为2 h、焖润时间为5.3 h、蒸制次数为6次,在此条件下得到黄精多糖含量为5.14%。【结论】九制黄精炮制工艺参数的优化,在技术上为九制黄精现代化、规模化生产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024年06期 v.58;No.246 1034-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6K]

农业经济与管理

  • 农业产业组织对农户保护耕地质量行为的影响

    宋宇;谭天;董勇;张君慧;

    【目的】从制度支持、工具支持和情感支持3个维度,探究农业产业组织如何影响农户保护耕地质量行为。【方法】基于河南省794份粮食种植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农业产业组织不同支持手段对农户保护耕地质量行为的影响,厘清这一过程中经济动机、生态动机和社会动机的中介作用。【结果】农业产业组织提供的组织支持措施对农户保护耕地质量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各维度的支持措施来看,工具支持的影响程度最高,情感支持次之,制度支持的影响程度最低。经济动机在制度支持与农户保护耕地质量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生态动机在工具支持与农户保护耕地质量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社会动机在情感支持与农户保护耕地质量行为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此外,紧密型产业组织比松散型组织对农户保护耕地质量行为影响更显著。【结论】需要进一步加大农业产业组织的政策支持力度,增强农业产业组织的制度支持,规范农业产业组织的服务功能,从而激励农户更好地保护耕地质量。

    2024年06期 v.58;No.246 1043-1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 国内与国际原料奶价格同频共振的实证检验

    马春晖;马红春;侯倩玉;

    【目的】通过实证分析验证国际原料奶价格波动对国内原料奶价格的冲击效应,为中国积极应对国际原料奶价格波动风险提供决策参考。【方法】基于2006年6月—2023年6月的国内与国际原料奶价格数据,利用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考察国内与国际原料奶价格之间的动态时变关系,检验国际原料奶价格变化对国内原料奶价格的影响。【结果】从等间隔脉冲反应来看,随着期数的增加,国际原料奶价格对中国原料奶价格的正向冲击越来越大。从时点脉冲反应来看,2007年、2013年和2020年3个时期的国际原料奶价格对国内原料奶价格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但冲击趋势表现出相似性,均呈现峰状特征且冲击持续时间较长。3个前期时点对应的滞后期时点冲击效应表现相似。【结论】完善国际原料奶价格监测预警体系,有效把握国内奶源供给导向。注重短期冲击后的滞后期反向影响,维护原料奶市场的稳定性。保护国内原料奶的主体地位,降低国内市场对进口奶粉的依赖性。

    2024年06期 v.58;No.246 1054-1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路径

    刘亚娴;艾世杰;邢晟;

    【目的】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路径。【方法】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2011—2022年的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路径。【结果】1)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结果呈显著促进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创新这一作用路径得以实现;3)数字普惠金融对低负债水平和弱盈利能力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结论】要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功能,助力农业企业加大创新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要构建更广覆盖、更多层次、更具差异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使其能更好地促进不同类型的农业企业创新,最终实现我国农业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06期 v.58;No.246 1065-1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