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汤继华,胡彦民,季洪强,陈伟程,季良越,郑永凯
对A6 19与Cms2 37F2 及BC1群体的育性观察结果表明 ,恢复系A6 19有一对恢复基因 ,用微卫星标记 (SSR)将A6 19的恢复基因定位在玉米第 8染色体短臂上 ,与SSR引物bnlg 2 30 7连锁 ,距bnlg2 30 712 .3cM
2001年01期 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夏宗良,吴建宇,丁俊强,李建新,张法泉,扶定,董莲心
综述了玉米抗矮花叶病基因染色体定位及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并对RFLP ,RAPD ,SSR ,AFLP等几种主要的分子标记在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2001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李兰真,秦广雍,霍裕平,杨会武,李博,杨会民
采用不同剂量不同能量的离子处理小麦新品种豫麦 39和优质小麦品种豫麦 47、陕优 2 2 5、兰考 90 ( 6 ) - 4,PH82 - 2 - 2和一些高代品系 ,发现出苗率、株高等性状的变异相差很大 .结果证明 ,用 30keV ,3× 10 17N+·cm-2 离子注入豫麦 39效果最佳 .M1代株高比Ck(未处理的本品种 )降低 12~ 2 9cm .M2 代共选 18株 ,株高 6 7~ 83cm ,平均 76 8cm ,克服了豫麦 39植株偏高的缺点 ,保留了该品种的诸多优点
2001年01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毛凤梧,赵会杰,徐立新,郭宏祥,杨新志
试验结果表明 ,水肥运筹对小麦品质形成具有明显的调节效应 .在相同的施氮量条件下 ,推迟追氮时期、灌浆期喷氮和浇灌浆水等措施均可增强小麦生育后期的氮代谢转化能力 ,有利于改善小麦品质
2001年01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 王同朝,常思敏,刘作新,吴克宁,宋保谦,阎红莲
对旱农区同一坡度不同层位梯田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及其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从梯田顶部到基部 ,其土壤中有机质、水解氮、有效磷、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呼吸强度都存在着一定的空间差异 ,从上到下依次为 :呼吸强度 >有机质 >水解氮 >碱性磷酸酶活性 >有效磷 ,且有机质、水解氮、碱性磷酸酶活性及呼吸强度由坡顶到坡底均逐渐增加 ,有效磷增加不明显 ;碱性磷酸酶活性与水解氮、有效磷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
2001年01期 16-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 李晓强,张元,高腾云
利用数据库技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 (OOPM) ,结合对种猪遗传育种工程中的最优选配问题 ,设计出种公猪、种母猪及后裔数据库等 ,在此基础上计算遗传力、重复力以及育种值 ,建立了种猪遗传育种分析系统 ,提高了种猪生产的品质和效率
2001年01期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杨再福
研究了铈 (Ce3 +)对日本沼虾 (Macrobrachiumnipponenese)卵子孵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Ce3 +的浓度为 0 2mg·L-1时 ,孵化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Ce3 +的浓度范围为 1 2~ 2 .4mg·L-1,可提高孵化率 13 7%~ 19 1% .铈对卵子孵化的促进作用是通过卵子对铈的吸收实现的
2001年01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郭线茹,原国辉,范彩玲,郑启伟,马继盛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黑杨萎蔫叶片具诱虫活性的气味物质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 .经计算机谱库检索 ,发现其至少有 19种组分 ,从中鉴定出分属于醇类、醛类、酚类、酮类、酸类及杂环类的 16种化合物 .主要组分为 4号峰 ,其相对含量为 2 8 71% ,其次为 14号峰 ,其相对含量为 10 35 % .
2001年01期 24-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 刘红彦,何文兰,杨共强,宋玉立
介绍了DNA分子标记的主要种类及优缺点 ,综述了该项技术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中的鉴定、基因定位、遗传图谱的构建 ,以及作为辅助选择手段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2001年01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王文静,李先芳
宝天曼自然保护区约有高等植物 114科、334属、6 6 7种及变种 ,分别占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植物科的 5 1 12 % ,属的34 33% ,种的 2 4 6 0 % ;占河南高等植物科的 5 47% ,属的 2 5 %和种的 14 0 2 % 组成本区杂木林植物的优势科有蔷薇科、菊科、禾本科、豆科等 4科 ,合计 199种 ,占本区被子植物总种数的 32 4% 杂木林植物以温带成分为主 ,兼有一定热带分布类群 ,它体现了本区植物区系的过渡性、边缘性、多样性和独特性 ,显示出多方交汇和一定的古老性。本区杂木林群落垂直分布比较明显
2001年01期 32-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 宋安东,李艳梅,吴云汉,孙飞
以野生型苹果酒酵母Y0 2 为出发菌株 ,用紫外线 (UV)和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NTG) 2种诱变剂进行诱变后 ,对苹果汁进行发酵实验 .结果表明 :经紫外线照射 2 40s后 ,获得了一株产酒率较高的菌株UV - 1,该菌株发酵周期适当 ,发酵液残糖量和酸度适中 ,第 7d发酵达到峰值时酒精度为 8 6 % (标准 ) ,比对照出发菌株高出 6 17% .
2001年01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李自刚,李兴道,刘勇,许玉淼,樊红杰,王继红
用薄层色谱法 (TLC)测定已受到微生物污染的野生果蔬罐头 ,并与常规的微生物镜检测定法、微生物菌种培养法和pH值测定法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用TLC测定比常规测定法的结果准确 .同时 ,比微生物菌种培养法快速 ,在 2h内即可测得结果 ;比pH值测定和微生物镜检测定法简便
2001年01期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田娟,何佳,赵启美,赵顺才
研究了利用灵芝菌丝体发酵液、酒曲、糯米共同发酵生产灵芝米酒的生产工艺及发酵条件 结果表明 :在经过处理的糯米中 ,接入灵芝菌丝体发酵液和Ⅰ号酒曲混和发酵 ,至第 3d加入糯米重量 2 0 %的水分 ,发酵 1周后过滤 ,可得色香味美的灵芝米酒 与对照相比 ,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提高 18 4% .
2001年01期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闫功双,夏海江,杜尧东,孟维忠,李勇,杨光杰
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聚丙烯酰胺可以加速土壤水分入渗 ,减少渗出量 ,抑制土壤水分蒸发 ,从而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 .6kg土壤施用 0 2~ 0 .5g聚丙烯酰胺 ,土壤水分入渗时间为对照的 2 1%~ 6 .1% ,土壤水分渗出量为对照的 3 2 %~48.5 % ;土壤水分含量比对照高 2 % ,并可以降低土壤容重 ,形成良好的疏松结构
2001年01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于建军,李世勇,李国栋,郭保献,吴雪芹,焦桂珍,刘学枝
正常烘丝工艺的烟丝经 2~ 12s的微波烘烤后 ,填充力比对照提高 0 2 %~ 4 0 7% ,分析烟丝中的化学成分与对照相比 ,总糖含量有所增加 ,总氮含量变化不大 ,烟碱含量有所减少 ;评吸结果表明 :香气质量提高 ,刺激性减弱 ,余味更舒适 ,口感较好 ;微波烘烤能降低焦油及CO释放时 ,提高卷烟安全性
2001年01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茹广欣,袁金玲,冯胜,朱立新
对 10年生的 31个泡桐无性系的生长状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无性系间性状表现差异较大 ,胸径的遗传力较高 ,可以作为选择的主导性状 ,主干材积的潜在改良能力最大 .相关分析表明 ,多数性状间有显著相关关系 ,在选育时应统筹兼顾 .丛枝病发病程度在无性系间差异显著 .在本试验条件下 ,生长性状优良、发病率较低的无性系为 85 0 8- 2 ,毛杂等
2001年01期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杜尧东,刘作新,张运福
介绍了符合Penman Monteith公式要求的参考作物蒸散的新定义 ,对比了该公式和FAO 17Penman修正式的基本方程和主要参数的异同 应用辽宁 33个气象站 30a的平均气象资料 ,分别计算了作物生育期内 (月 )平均参考作物蒸散量 结果表明 ,两者既具有一定的差异 ,又呈显著的线性相关 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由辐射项引起 建议国内推广应用标准化的Penman 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 ,并以此作为确定新的作物系数和校准其它经验公式的标准
2001年01期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李春静,刘明强,夏孔建,智长贵,李增禄,武应霞
以驻马店地区薄山林场为研究对象 ,提出测定其可持续经营能力的指标体系 ,运用模糊数学的综合评价分析理论 ,对该林场的可持续经营能力进行科学地、定量地、客观地评价 ,结果表明 ,薄山林场为弱可持续经营型
2001年01期 6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籍秀梅,孙治强
研究了以尿素为氮源的锯末基质发酵腐熟过程中理化性质的变化以及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结果表明 ,腐熟后基质中氮素水平降低 ,木质纤维素 (碳素 )得以降解 ,C/N值下降 ;锯末基质加入 7kg·m-3 尿素和 0 .2 1kg·m-3 EM处理的辣椒苗生长最好 ,可达到草炭基质的水平
2001年01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崔永兰,吕国政,石俊阁
在 11年生泡桐杂交种试验林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株 15 0棵 ,研究了 2 3个与干形相关的性状 .结果表明 :泡桐接干类型分为难接干、徒长枝接干、连续接干 3种 ;2 3个性状中有 19个性状在不同接干类型间差异极显著 ;干形性状的前 3个主导因子分别为接干材积、主干材积和主干尖削度 .连续接干是泡桐干形选择的方向
2001年01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刘宗才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初步澄清河南园林树木资源 112 2种、12个亚种、2 0 5个变种、37个变型、40个栽培种 ,隶属于2 2 0属 92科 .选出 5 44种园林树木并进行了分类 ,且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评价
2001年01期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李保谦,马孝琴,张百良,杨群发,李刚
通过对秸秆成型过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 ,确定了能耗最低的成型压强、成型温度的取值范围及其套筒的结构参数等最佳成型条件 在燃炉上进行了成型棒 (块 )燃烧试验 ,结果表明 ,其燃烧性能稳定 ,炉膛温度可达 10 6 0℃以上 ;正常燃烧状况下无烟尘和黑烟排出 ;烟气中CO ,CO2 ,SO2 ,NOx 等成分的排放均低于燃煤锅炉的排放标准 ,符合环保要求 分析了秸秆从粉碎、成型到燃烧在中国农村、城镇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可行性
2001年01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张全国,杨世关,赵建华,潘强中国农业大学,肖玉清,赵建营
研究了以农户责任田为对象 ,以沼气为纽带的地下、地表、空中立体开发生态高效设施农业模式 ,拓展了农业生产空间 ,使植物、动物、微生物结合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 沼液 (渣 )替代化肥、农药、饲料添加剂等 ,能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经济价值 ,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2001年01期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杨军,姚天祥,徐广印
建立了评价区域证券市场发展潜力的数学模型———定权聚类评估模型 ,并对河南各地区证券发展潜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2001年01期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 雷桂林
指出了复合抛物面聚光集热器在θmax较大时的应用价值 .计算了θmax较大时复合抛物面聚光集热器的聚光比、高度比等
2001年01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 单林娜,葛应兰,李建波,郑翠娟
综述了近 30a来国内外关于甘薯羽状斑驳病毒、甘薯潜隐病毒、甘薯脉花叶病毒、甘薯轻斑驳病毒、甘薯黄矮病毒、甘薯凹脉病毒 ,甘薯褪绿矮缩病毒、甘薯叶斑病毒、甘薯褪绿斑病毒、甘薯类花椰菜花叶病毒等 13种甘薯病毒病病原在侵染症状、粒体形态、传播、理化性状等方面的研究发展
2001年01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杨英军,李学强,张军科
探讨了从木本果树韧皮部提取DNA的方法 .结果表明 ,采用该法提取DNA ,步骤简单 ,产率高 ,质量优 ,PCR效果好 ,适用于RAPD分析
2001年01期 9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