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首发
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与实现路径
廖富洲;程传兴;仲德涛;【目的】从动态发展的视角透视城乡融合发展的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方法】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实际,界定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内在要求。【结果】虽然城乡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资源要素单向流动比较明显、城乡产业融合程度较低、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异、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城乡融合纽带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问题。【结论】推进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需要打通城乡壁垒推动生产要素双向奔赴,聚焦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进一步推进城乡产业全方位深度融合,以深化改革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高品质宜居宜业现代化县城带动城乡融合,从而实现城乡实质性的相互融合和共同繁荣。
拟杆菌早期干预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鸡肠道健康的影响
侯萌;李嘉彤;慎思;曹忠正;蒋瑞瑞;康相涛;田亚东;宫玉杰;【目的】探究拟杆菌(Bacteroides)早期干预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鸡肠道健康的影响,为促进绿色健康养殖提供新思路。【方法】以150只初出壳健康爱拔益加(Arbor Acres,AA)肉鸡雄性雏鸡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第1日龄~第8日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0.5 mL)、大肠杆菌组(第1日龄~第7日龄每天灌服生理盐水0.5 mL,第8日龄灌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悬液0.5 mL进行攻毒)和拟杆菌组(第1日龄~第7日龄每天灌服拟杆菌菌悬液0.5 mL,第8日龄灌服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悬液0.5 mL进行攻毒)。在攻毒后的第3天(第10日龄)和第14天(第21日龄),每组随机挑选8只鸡进行屠宰采样,对其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肠道形态、肠道屏障相关基因的表达及肠道菌群进行测定。【结果】拟杆菌早期干预对大肠杆菌攻毒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并不显著;显著提高肉鸡总抗氧化能力和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力,改善肉鸡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显著提高攻毒后第3天肉鸡空肠OCLN、CLDN3、ZO1、ZO2 mRNA相对表达量,回肠CLDN3、ZO1、ZO2 mRNA相对表达量,以及攻毒后第14天肉鸡空肠和回肠OCLN、CLDN3、ZO1、ZO2 mRNA相对表达量;同时使肉鸡盲肠菌群结构和相对丰度发生显著变化,肉鸡盲肠中拟杆菌属的相对丰度提升,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Escherichia_Shigella)的相对丰度下降。【结论】拟杆菌早期干预显著改善了大肠杆菌攻毒肉鸡免疫调节能力,同时可改变肉鸡肠道菌群的定植规律,有效缓解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的机体损伤。
玉米转录因子ZmbHLH54的克隆及其响应干旱胁迫的功能
杨紫琼;宋柏林;张楠楠;孟家兴;何学源;樊晓伟;吴建宇;【目的】克隆碱性螺旋-环-螺旋蛋白(basic Helix-Loop-Helix,bHLH)转录因子家族中应答干旱胁迫的新基因ZmbHLH54,探究该基因在干旱胁迫环境中的响应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结构、蛋白质性质,分析其系统进化关系、保守基序和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并通过干旱胁迫下对该基因突变体材料进行表型鉴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测定,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初步解析其干旱胁迫响应机制。【结果】ZmbHLH54基因具有典型的bHLH结构域,属于bHLH转录因子家族;编码区(CDS)全长690 bp,编码229个氨基酸;启动子区域存在多个与激素和干旱胁迫响应有关的元件;ZmbHLH54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跨膜螺旋结构;干旱胁迫5 d后,阴性对照植株出现明显的叶片卷曲萎蔫现象,而大部分突变体幼苗仍保持叶片舒展状态或仅有轻微卷曲;干旱胁迫条件下,zmbhlh54突变体中的SOD和POD活性显著高于阴性对照,且zmbhlh54突变体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相关基因(ZmSOD3和ZmSOD4)的表达上调,ROS生成相关基因(Zm00001d036557)的表达被抑制。【结论】bHLH转录因子基因家族ZmbHLH54可能主要通过调节干旱胁迫下的ROS清除机制应答干旱胁迫,增强突变体苗期抗旱性。
基于改进扎根理论的宅基地“三权分置”风险识别
李国权;杨柳青;[目的]识别宅基地“三权分置”的可能风险,为应对其中的挑战与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借鉴DSP制度风险识别方法,耦合政策文本、文献资料和深度访谈的数据资料,建立一种改进的扎根理论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个层面识别宅基地“三权分置”风险。[结果]宅基地“三权分置”面临着5类21种相互关联风险,其中,政治层面的风险包括:公有经济基础受到一定削弱的可能、贯彻法律法规出现执行不当的可能、执行公共政策出现一定偏差的可能、集体耕地保护力度不足的可能、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可能、村民自治组织功能弱化的可能;经济层面的风险包括:地方债务规模过度扩张的可能、集体组织利益受到侵蚀的可能、农民经济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可能、受让主体面临农户违约的可能;社会层面的风险包括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受阻的可能、乡村公共资源被挤占的可能、乡村治理秩序被瓦解的可能、农户福利资格存在差别的可能、农民社会保障存在不足的可能;文化层面的风险包括:乡村文化风貌存在被稀释的可能、乡村伦理秩序遭受破坏的可能、乡村道德规范难以发挥作用的可能;生态层面的风险包括乡村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可能、农村耕地污染加剧的可能。[结论]宅基地“三权分置”深嵌于中国特色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相关联的复杂制度场域中,有效应对改革可能面临风险,需要改善法治环境、耦合配套制度、培育非正式制度。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核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张涛;陈晓龙;乔新派;丁申;杨超臣;赖勇;张党权;【目的】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核桃核果质量、核仁质量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为改善核桃品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核桃进行6-苄氨基嘌呤(6-BA,50 mg·L-1)、水杨酸(SA,100 mg·L-1)和多效唑(PAC,50 mg·L-1)涂抹处理,鉴定果实表型,并分析油脂含量和脂肪酸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6-BA处理后的核果质量在第1、7和14天分别显著增加21.84%、5.96%和3.92%;而含油率在第1和28天分别显著降低了16.29%和3.44%;增加了亚油酸的相对含量,进而增加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SA处理的核果质量在第14、28天和成熟期分别显著降低了6.31%、7.23%和5.17%,核仁质量在第7、28天和成熟期分别显著降低了8.09%、8.44%和4.35%;并且含油率在第1天显著降低了14.79%,第14天显著提高3.52%;SA处理抑制了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对油酸合成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抑制了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积累。PAC处理后核仁质量在第1、14和28天分别显著提高了5.83%、6.61%和4.11%;含油率在第1、7和14天分别显著增长了2.45%、1.21%和6.60%;对多不饱和脂肪酸的作用为先促进后抑制。【结论】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核桃果实生长和脂肪酸组分有显著影响,其中6-BA既能提高核桃核果质量又能提高油脂品质。
几丁质合成酶基因CHSⅢ过表达及其对里氏木霉纤维素酶分泌的影响
李新源;李佳思;焦婷;马琳静;林晖;陈红歌;刘新育;【目的】研究几丁质合成酶基因CHSⅢ对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QM6a细胞壁中几丁质含量及纤维素降解酶外泌的影响,为构建纤维素酶的工业生产菌株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从里氏木霉中扩增几丁质合成酶基因CHSⅢ,并构建CHSⅢ基因的过表达质粒,将其转化到里氏木霉QM6a原生质体中,筛选获得CHSⅢ基因过表达菌株,进一步分析CHSⅢ基因对生物量、菌丝分支、细胞壁中几丁质含量及纤维素降解酶分泌的影响。【结果】几丁质合成酶过表达菌株里氏木霉OE-3和OE-7中CHSⅢ基因表达量明显提升;培养3 d时里氏木霉OE-3和OE-7的生物量分别比里氏木霉QM6a增加了20.63%和14.02%,过表达菌株菌丝具有明显的顶端伸长现象,菌丝分支数明显少于出发菌株QM6a;细胞壁中的几丁质含量比菌株QM6a分别提高了18.88%和13.06%,与之相应,整个发酵过程中OE-3和OE-7的胞外蛋白质量浓度一直低于QM6a,胞内蛋白质量浓度一直高于QM6a;其中,外泌的纤维素降解酶总活力比QM6a分别降低了30.9%和56.5%。【结论】里氏木霉几丁质合成酶CHSⅢ增加了里氏木霉细胞壁中几丁质含量,阻碍了纤维素降解酶的向外分泌。
玉米育种中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进展
周子键;马石伟;宋柏林;刘家琛;对基因编辑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玉米基因编辑育种在抗病性、抗逆性、品质、产量、株型等性状上的改良案例,并从监管政策、编辑技术、靶标基因等方面对玉米基因编辑育种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农地确权政策对农户农业生产纯技术效率的影响
安琪;周莹鸽;丛胜美;吴强;代莉;【目的】通过探究地权稳定影响农业生产纯技术效率的内在路径及其异质性表现,以达到丰富农地确权作用机理与拓展粮食产出效率提升研究视角的目标。【方法】利用河南省6县农户数据,通过使用基准回归、中介效应、工具变量、PSM等方法多角度验证。【结果】1)农地确权政策显著促进农业生产纯技术效率的提升,稳健性检验的结果也支持该结论。2)农业投资与信贷获取被证实是重要的影响机制,而劳动力与土地流转因为要素配置的问题并未发挥机制性作用。3)农地确权促进农业生产纯技术效率提升的同时,农户自购农机比外包服务更高效;无雇工农户的技术效率提升更明显;随着兼业化水平提升,确权政策的促进作用减弱。【结论】建议加强农地确权政策针对性实施、提升农业投资与涉农信贷服务能力、提高农户农业技术的采纳与应用、优化农地流转与资源配置机制。
农业数字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
田梦;吴强;荆雨;【目的】阐明农业数字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为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1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港、澳、台、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以资源错配为中介变量探究农业数字化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农业数字化可以显著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数字化对东部地区和非粮食主产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然而对中西部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并不显著。机制检验表明,农业数字化可以通过缓解农业资本资源错配、劳动力资源错配以及土地资源错配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论】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发挥农业数字化发展对农业资源要素错配的缓释效用,制定差异化的数字农业发展策略,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糙皮侧耳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及其功能
麦非凡;费亚昕;马琳静;李优贤;戚元成;胡延如;刘晴;文晴;王风芹;【目的】探究糙皮侧耳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揭示其在糙皮侧耳抵抗高温胁迫中的功能。【方法】分析高温胁迫(42 ℃)下糙皮侧耳菌丝总蛋白和甘露糖蛋白质量分数、糖供体和蛋白质N-糖基化中间代谢物质量分数及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通路关键基因表达情况;研究糙皮侧耳菌丝在衣霉素(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抑制剂)处理后总蛋白和甘露糖蛋白质量分数变化情况,并以潮霉素(多肽链合成抑制剂)处理为对照,比较衣霉素和潮霉素处理后的糙皮侧耳菌丝经高温胁迫24 h后的恢复生长情况。【结果】随着高温胁迫时间延长,糙皮侧耳菌丝全细胞总蛋白质量分数逐渐升高,全细胞甘露糖蛋白、细胞壁总蛋白和甘露糖蛋白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经高温胁迫24 h后,糖供体GDP-甘露糖和UDP-N-乙酰葡萄糖胺及长萜醇二磷酸质量分数分别为对照的36.9倍、5.2倍和3.5倍,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中间代谢物长萜醇磷酸和β-1,4-D-甘露糖基壳二糖基多萜醇质量分数分别为对照的0.23倍和0.06倍,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关键基因alg1、alg7、alg13和alg14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的0.13倍、0.59倍、0.28倍和0.07倍。衣霉素处理显著降低了糙皮侧耳全细胞甘露糖蛋白质量分数、细胞壁总蛋白和甘露糖蛋白质量分数。经衣霉素处理的糙皮侧耳菌丝在高温胁迫后,其恢复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这与潮霉素处理相反。【结论】糙皮侧耳通过降低蛋白质N-糖基化修饰水平提高其对高温胁迫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