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中心
郑重声明
严正声明:
1、网上有不法分子使用假网站骗取作者稿件,并以我刊工作室及工作人员名义四处联系、招摇撞骗,对我刊造成极大负面影响,请作者务必提高警惕性。目前,我刊业已报警。同时,我刊保留对此类不法分子追究法律责任的一切权利。在此,郑重提醒广大作者、读者朋友,我刊没有与任何工作室或个人合作,开展所谓论文有偿刊发业务。我刊从不接受邮箱投稿,编辑部官方网址为:http://xb.henau.edu.cn/。以及投稿网址为http://nnxb.cbpt.cnki.net/。敬请周知,避免上当受骗。
2、近期有不法分子,冒充编辑部给作者写信,骗取各种费用,请各位作者确认正确邮箱地址hnndxb@henau.edu.cn。
3、即日起,本刊不收取审稿费;本刊收取版面费,作者在接到通知后一周之内需交版面费,如不能按时缴纳,本刊将会延期发表或取消发表相关论文。外校作者通过银行对公转账方式,本校作者通过内部转账方式。
4、银行转账方式:对公转账(个人转账也通过银行转账到此账户)
户名:河南农业大学 账号:1600 3101 0400 06945 开户行:农行郑州商都支行 行号:103491000317
转账时请务必备注“作者姓名+河南农大学报版面费”字样,转账后通过邮箱等及时告知转账时间,以方便查账。
5、本刊从未和任何代理机构有合作,请勿上当受骗。
6、本刊稿件一经审定,即可进行网络优先出版,但作者需确保题目、署名及顺序、工作单位等信息不再发生变动。如在网络优先出版后因更改信息产生相关问题及责任,由作者自行承担。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2021.09.01
期刊简介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始终坚持“严谨、求实、创新、发展”的办刊宗旨,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以“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学科发展”为己任,坚持“与学校共发展、与学科共进步、与学术共繁荣、与学者共成长”,主要刊登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林学、畜牧学、农林经济管理、生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食品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学、生态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和烟草学等学科领域稿件。稿件基本要求为“科学性、创新性、真实性、规范性”。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为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来源期刊,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数据库(CABI)收录期刊,欧洲学术出版中心数据库(EuroPub)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2023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25—2026年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中国农林核心期刊(A类),中国科协农林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建设示范案例库百佳科技期刊”“中国农业期刊精品期刊”“中国农业期刊优秀团队”“中国农业期刊最具传播力期刊”“河南优秀出版奖期刊奖”“河南省优秀科技期刊”“河南省优秀高校学报”和“河南省一级期刊”等荣誉称号。
植物单细胞测序与应用研究进展
王梦迪;陈晓龙;杨超臣;张党权;李明婉;赖勇;综述了植物单细胞测序技术的研究概况和应用进展,总结了单细胞测序的主要技术和测序方法,介绍了其在构建植物单细胞图谱中的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单细胞测序技术在植物学相关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包括揭示细胞身份和变化轨迹、发掘及鉴定关键调控基因、分析基因调控网络、解析植物生殖系谱发育过程,阐释了植物适应环境的机制和活性物质的合成途径,探讨了植物单细胞测序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单细胞测序技术应用于植物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猪链球菌中常见的毒力调节因子研究进展
冯于童;胡金旺;董芳婷;李宇航;祖少坡;夏璐;张越;阐述了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中常见毒力调节因子的种类和概念,重点综述了二元信号转导系统、转录因子、密度感应系统、RNA结合蛋白、sRNA 5种调节因子对猪链球菌毒力的调控及其相关作用机制。目前在猪链球菌毒力调节因子的研究中缺乏对细菌毒力综合调控网络和分子作用机制的深刻分析,下一步应利用先进的生物技术多维度解析毒力调节因子的分子调控网络与机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猪链球菌的致病机制、开发更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甘薯淀粉结构、理化特征及其成膜特性研究进展
李翠翠;程功鹏;陈亚伟;马丽;万鹏;单胡仪;周庆峰;从甘薯淀粉制备、结构、理化特征、改性处理和成膜特性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探讨了甘薯淀粉的结构与糊化、老化等性质之间的关系,总结了甘薯淀粉的成膜特性研究进展,甘薯淀粉的多尺度精细化学结构有待进一步探究,改性效果和成膜特性尚有较大研究空间,并展望了甘薯淀粉改性及其成膜特性的研究方向。
芍药钙依赖性蛋白激酶基因PlCDPK24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贺丹;尤啸龙;周平西;华超;郭浩楠;张明星;王警琨;何松林;【目的】在芍药中克隆钙离子(Ca2+)响应基因PlCDPK24并进行表达分析,为探究CDPK基因调控芍药远缘杂交花粉管生长的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已有芍药转录组RNA-seq数据库对钙依赖性蛋白基因家族进行鉴定,以芍药‘粉玉奴’柱头为试验材料克隆PlCDPK24基因,对其基因结构及蛋白的理化性质进行生信分析;通过亚细胞定位确定其在细胞内作用的位置;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分析PlCDPK24在芍药柱头内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对Ca2+以及Ca2+抑制剂乙二醇二乙醚二胺四乙酸(EGTA)的响应。【结果】鉴定筛选出15个在杂交不亲和组合中高表达的PlCDPK基因,基因编码区均含有STKc-CAMK结构域、EF-hand手性结构域以及motif 1~10,其中芍药PlCDPK24与在拟南芥中已报道花粉管生长相关AtCDPK24同源,其基因序列完整,长1 599 bp,编码532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5.69,是一种带负电荷的亲水性蛋白。PlCDPK24定位在细胞核,且与牡丹PsCDPK24蛋白同源性最高。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相比于芍药其他部位,PlCDPK24在芍药柱头高表达;相比于自交组合,PlCDPK24在杂交后期(24和36 h)表达量显著上调,显著高于自交后期的表达;Ca2+以及Ca2+抑制剂EGTA处理后的杂交柱头,PlCDPK24的表达量相对于自交柱头显著上调,Ca2+及EGTA处理均会不同程度降低PlCDPK24的表达量。【结论】PlCDPK24可能参与调控了花粉在柱头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过程。
基于网格搜索PCA-SVR-RF模型的小麦赤霉病等级预测
吕海燕;吕行坡;王健;孙成金;尹飞;张建军;席磊;时雷;【目的】构建小麦赤霉病等级预测模型,实现精准的小麦赤霉病等级预测,为小麦赤霉病的监测预警提供更准确的方法和数据支持。【方法】基于全国小麦赤霉病发生区域的病害等级数据和关键生育时期的气象数据,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1 200个气象因子降维;其次,结合支持向量回归(SVR)的预测结果,构建随机森林(RF)风险预测模型;最后,通过网格搜索法(GS)对RF中的参数n-estimators和max-depth优化。【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基于网格搜索PCA-SVR-RF模型对全国、华北、华东、华中、西北预测赤霉病等级的综合评分(composite-score)较原模型分别提高了15.34%、35.95%、12.54%、0.01%、43.56%。【结论】基于网格搜索的PCA-SVR-RF模型对小麦赤霉病的预测拟合度和预测精度相较RF模型有一定提升,可用于小麦赤霉病等级的预测。
适应丘陵地区作业的烟草起垄机结构改进
张银志;周林;刘剑君;周培林;刘晓潺;张秀丽;陈永;【目的】针对丘陵烟区起垄环节机械化作业效果不理想、垄体质量不达标的问题,结合丘陵地区烟草种植的农艺要求,改进了原有的烟草起垄机,可以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施肥、覆膜的工作。【方法】 在三门峡渑池县开展田间烟草起垄及覆膜作业试验,在原有起垄机的基础上,对机具进行适应性研究与结构改进,确定了施肥管排布方式,新增垄体整形装置以及分土板,开展田间试验,验证改进后机具的作业性能。【结果】当机具前进速度为1 km·h–1时,施肥过程中减少了肥料堵塞情况,起垄后垄高合格率为100%,覆膜后垄体沉降高度合格率为100%,覆膜破损率为0%,漏覆率为0.75%,覆膜后地膜与垄体贴合紧密,膜边覆土宽度符合农艺要求。【结论】改进后的烟草起垄机在丘陵地区具有良好的作业性能和适应性,垄体坚实度符合农艺要求,满足田间作业要求。
公共数据开放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曲岩;郑方方;王雷松;【目的】探索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为公共数据开放赋能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0-2022年沪深A股农业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地方政府分批上线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准自然实验背景,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公共数据开放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基准回归中公共数据开放对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系数为正且在5%水平上显著。机制回归中,公共数据开放对农业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系数为正且在5%水平上显著。【结论】公共数据开放通过提升农业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促进农业企业技术创新,且这一促进作用在非国有农业企业、中西部地区农业企业以及低竞争市场环境中更为显著。
华北土石山区典型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田帅霖;卢山;桑玉强;张劲松;张志华;【目的】探究华北土石山区典型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该地区水土流失的缓解和土壤保水蓄水能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华北土石山区典型坡面(自然坡地与鱼鳞坑坡)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ATURO双水头渗透计测定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系统分析不同坡面及坡位土壤水分入渗特征,使用Ko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和Horton模型拟合实测入渗过程以评估其适用性,并采用冗余分析法确定影响土壤水分入渗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1)自然坡地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均表现为坡中>坡下>坡上,鱼鳞坑坡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均表现为坡下>坡上>坡中。2)坡上和坡下的初始及稳定入渗速率整体上表现为鱼鳞坑坡>自然坡地,仅在坡中表现为自然坡地>鱼鳞坑坡。3)在本研究中,Philip模型能够最准确地描述土壤水分入渗过程。4)自然坡地土壤水分入渗主要影响因子为砾石质量分数、粉粒质量分数和土壤密度;而对于鱼鳞坑坡,砾石质量分数和植被覆盖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在华北土石山区,砾石质量分数是影响自然坡地与鱼鳞坑坡土壤水分入渗的主要因素。鱼鳞坑整地可以有效减弱粉粒质量分数和土壤密度在土壤水分入渗中的影响,改善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增强土壤保水能力。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影像的大豆冠层叶绿素含量反演研究
姚潭;李赫;徐一高;杨自尚;李俊莹;豆宇飞;马翱博;崔功佩;【目的】通过无人机遥感平台对大豆叶绿素含量进行快速、无损的动态监测,建立大豆冠层叶绿素含量多光谱反演模型,探明大豆不同生育时期表现最佳的叶绿素反演模型。【方法】以河南省新乡市获嘉县大豆试验田为例,对所获取的4个品种大豆的3个生育时期多光谱影像进行预处理,采用ENVI软件提取与大豆冠层叶绿素含量相关的17种多光谱植被指数,分析探讨植被指数与大豆冠层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运用单变量回归(Univariate regression, UR)、逐步回归(Stepwise regression, SR)、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4种分析方法建立大豆冠层叶绿素含量的多光谱反演模型。以决定系数(R-squared,R2)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Se)对大豆冠层叶绿素含量的反演模型进行评价。【结果】3个生育时期与大豆冠层叶绿素含量相关性较高的植被指数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6~0.94。BP神经网络模型在大豆苗期(V2)和开花期(R2)反演效果最优,建模集和验证集R2均在0.94以上,Se均在0.2以下,其中中黄301在开花期的PLSR回归模型叶绿素反演效果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但模型的优度差别不大;在结荚期(R5),不同品种的叶绿素含量反演模型差异性比较明显,皖宿1208和中黄301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反演效果最优,建模集和验证集R2在0.93以上,Se在0.2以下,而濮豆857和郑豆365的PLSR回归模型最优,建模集R2在0.90以上,Se在0.2以下。【结论】在V2和R2时期采用BP神经网络可以快速、准确地反演大豆冠层叶绿素含量,为大豆田间诊断提供指导;在R5时期由于其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性,需要对单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进行研究。
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污染及作物富集研究进展
李海华,刘建武,李树人,申灿杰,贾冀梅,张玉法,丁彤旗对土壤—植物系统的重金属污染和作物富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重点阐述了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形态、分布状况及不同作物、蔬菜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特点和规律 ,为无公害作物的栽培提供了依据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对灰色关联序的影响
李炳军,朱春阳,周杰针对在灰色关联度计算过程中的几种数据无量纲化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 ,研究了确定灰色序合理性的原则和方法 ,在灰色关联度计算方法确定的情况下 ,结合实证分析讨论了数据无量纲化处理方法对关联序的影响
木质素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吴坤,张世敏,朱显峰评述了木质生物降解的最新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木质素的生物降解机制、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产生的相关酶类、微生物的代谢调控和分子生物学 .此外 ,对木质素降解生物的实际应用和应用前景也进行了评论
木质素的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苏同福;高玉珍;刘霞;周斌;宫长荣;对木质素的制备、总量的测定及其结构和分子量的测定等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这些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将太赫兹技术应用于木质素测定的前景.
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杨钧;在分析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供应链管理水平较低、冷链物流标准缺失、冷链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以加工企业为核心、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和以连锁超市为核心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以资源整合为基础的冷链物流发展模式.
生物质转化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蒋国良,袁超,史景钊,褚伟,王淮东论述了利用热化学转化和生物化学转化将生物质进行转化利用的技术,介绍了利用这些新技术在生物质发电、制取乙醇、甲醇、氢气、沼气等燃料方面的应用前景.
自然辩证法与农业科学
张企曾;<正>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门类或分支,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即对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科学观(即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又是我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方法论。也是介于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是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哲学概括和总结。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二者之间是互相渗透的。恩格斯说:“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
期刊信息

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双月刊 1960年创刊)
- 主 管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 办
- 河南农业大学
- 编辑出版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郑州市郑东新区平安大道218号)
- 邮 编
- 450046
- 电 话
- 0371-56552551
- 电子邮箱
- hnndxb@henau.edu.cn
- 主 编
- 周 卫
- 订 购 处
- 全国各地邮局
- 邮发代号
- 36-132
- 国内发行
- 郑州市邮政局
- 国外发行
-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 (北京782信箱)
- 标准刊号
- ISSN 1000-2340
CN 41-1112/S
公 众 号 hnndxb1985
二 维 码